不朽梧桐 永恒之美——声乐作品《梧桐树》初探

不朽梧桐 永恒之美——声乐作品《梧桐树》初探
苏雨薇
【摘 要】声乐作品《梧桐树》,由杨展业作词,奚其明作曲.本文拟从旋律走向、和声彩、顿挫节奏、合尾手法四个方面,结合虚实意境和情感体验角度对该作品进行探析.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名称】《艺术研究》蔡琳近况
青龙膏【年(卷),期】2018(000)004
【总页数】2页(P78-79)
【关键词】梧桐树;永恒;意境;情感体验
【作 者】苏雨薇
上海劳动报
【作者单位】龙岩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一、含蓄雅致 历历如绘
笔者通过对声乐作品《梧桐树》进行曲式结构分析,将该曲划分为四个部分,即引子(1-6),A 段(7-15),B 段(16-21),尾句(22-25)。引子部分在较弱的力度上使用了七和弦、小三和弦、属九和弦等具有紧张性的一些和弦,辅之以缓慢的速度,为歌曲渲染了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在歌曲一开始时就将听众引入这种略带忧郁和不舍的情境中。本节从旋律走向、和声彩两个方面分析曲子中所蕴含的这种委婉而深切的情感,以及通过歌词和旋律为人们描绘出的生动画面,来探讨这首歌曲的表现意义。
1.旋律走向
从总体上来说,全曲的旋律起伏较大,引子为上升式旋律线,A 段和B 段为波浪式旋律线,结合缓慢的速度,给人以含蓄而深情的感受。本曲旋律走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A 段和B 段中:
A 段是具有抒情性质的陈述乐段,旋律起伏较大,切分节奏结合下降式的旋律线仿佛带有
一种哭泣感,结合歌词“远方吹来一阵、赶走了熟悉的、从此再没有温存的”,一步一步层层递进,仅用短短的三句话就已表现出百感交集、渴望重温夙昔的心情。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作者只能满怀失望的感叹“噢!听不见!噢!听不见!”,运用两句短小的下降式旋律线,深刻的表现出无助与无奈的哀叹之情。
B 段则是完整的抒情乐段,旋律的拓宽配合上扬使其成为全曲的高潮,并且分解和弦式伴奏也为歌曲的情绪发展做了很好的推进,附点节奏加强了向下一拍进行的倾向,增强了音乐的抒情性,仿佛童年的幸福场景仍历历在目,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怀念之情。
音乐艺术功能的实行,就是用有意义的声音的感性力量打动人心,它能抒发人们心中的情思,宣泄内心的积郁,而音乐是人听觉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音乐是一种最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而旋律是让音乐发挥这种功能的最重要载体,人们有多少情绪的体验和表现目的,就有多少种旋律的组织形式。《梧桐树》的旋律是委婉而深切的,因此人们能够通过聆听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不舍之情。
2.和声彩
不同音高的组合能够产生出不同的和声效果,该曲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变化渲染了多种不同的氛围彩,有的尖锐,有的浪漫,有的丰满,有的空洞,而该曲和声彩的变换特别体现在引子中:
剩余人生店作曲家在引子运用了一系列的七和弦连锁反应,造成了不稳定的和声彩,分解式的织体加上前紧后松的节奏,在Ⅳ7,#Ⅴ7,Ⅱ7,Ⅰ7 四次尖锐而浪漫的和声彩的渲染下,营造了伤逝的氛围,这一段短暂的伤情通过Ⅱ级琶音转移到柔和的小三和弦上,低音的出现使得旋律整体更加饱满,就像反复犹豫了四次后加快了脚步,又短暂的停留在附点四分音符上,夹杂着欲言又止的情愫。随后出现平稳前进的四分音符,为之后的情绪过渡做好准备,两个极不和谐的Ⅴ9 和弦是前拍旋律的八度模进,如同敲钟一般,引起人们的关注,打开回忆的大门,三连音下行到全音符,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同时在声部上方出现了三组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结合力度的减弱仿佛思绪在明亮而缥缈的云层中愈飞愈远,并渐渐回忆起那些被埋藏在心底的场景……
协和的音响能够使人产生悦耳的体验,而不协和的音响却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更有利于描绘内心的惆怅之情,以至牵动听者的思绪,让人们在聆听中得到共鸣。听觉的力量在于
能够直接地作用于人的精神活动,紧张感是使音乐作品获得发展动力的源泉,它能满足音乐审美文化中的多样化需求,更深刻地表现情感,因此音乐中的不协和和声具有它无可取代的存在意义。
二、环环相扣 深深眷恋
在该作品中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休止、合尾等元素和手法进行创作,这些具有顿挫感的休止节奏,以及重复再现的手法,巧妙的抒发了作曲家的感怀之情,而环环相扣的合尾手法主要在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体现,表达了作曲家的深深眷恋之情。这两种手法正是本曲独具的特点,本节拟从顿挫节奏及合尾手法两个方面论述审美特征。
1.善用顿挫
笔者在上一节的旋律走向中有提到过,两小短句“噢!听不见!噢!听不见!”下降式的旋律线,深刻表现出了无助与无奈的哀叹之情,其中的休止节奏是抒发情感的要点所在,休止符的加入使得旋律与节奏被赋予一种顿挫感,巧妙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加之运用重复的手法表现了有声与无声交织的眷恋。伴奏为分解式跳音,模仿弹拨乐器,亦有顿挫感,既
有干脆利落的效果,又不会影响歌唱声部,在“宁静”后方,两个和弦伴奏织体模仿旋律音高,是不同声部之间的重复,起到强调“宁静”一词的作用。在乐曲的尾句此旋律再次重复,运用相同的顿挫短句格式,是一种再现,也是一种呼应,更是一种怀念。纵观全曲,A 段强调了“林中的宁静”,尾句则强调了“我心中的梧桐树”,短长结合仿佛表现了依依不舍的情感。最后经过一段琶音在自由延长的Ⅰ9 和弦上结束,留给人无数的想象。
音乐节奏能够突出地显示出艺术的基本感性特征,即有序性、丰富性与相似性。节奏所具有的相似性,是能够让音乐表现各种对象的必要条件,例如哀伤的音乐节奏较为舒缓,雄壮的进行曲节奏较为坚定,如此一来,每当我们听见舒缓的节奏时,就会联想到哀伤的曲调,听见坚定而有力的节奏,便会联想到有如进行曲一般的音乐,这就是节奏的审美特征所在。同样在《梧桐树》中“噢!听不见!噢!听不见!”的顿挫节奏,容易激起人们相似的联想,仿佛哀叹喘息一般,让人感受到悲痛惋惜的心情。
2.巧用合尾
“合尾”是中西传统音乐创作中共有的旋律发展手法,其特征可以直观的理解为:不同音乐组织的“尾”部材料保持一致。《梧桐树》在7-12 小节的主旋律声部上巧妙地运用了“合尾”,
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是
其具体写作手法是采用单项形态特征微调的“自由合尾”,即后方乐句的“尾部”在节奏节拍等方面均保持不变,仅在音高上进行调整。在原材料中,“合尾”部分采用切分节奏、十六分音符与附点节奏相结合,节奏先拉宽后收紧,仿佛抓不住心中的“秋风、树叶、绿荫”,并带着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感受,怀念故人。这三句话运用了相同的节奏,似乎是今日与往昔跨越时空的呼应,是由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发出的深情:梧桐树尚在,但心中所念的树下之人已不复见!这里的旋律贴切音乐内容,与衬词的音调押韵,快速下行级进后停在长时值音上,仿佛表示曾经景物已经消逝,如今只存在于记忆中,下行的旋律线也表达了对过往的不舍与无奈,充满诗一般的意境和感怀的基调。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1:47: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563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旋律   节奏   音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