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微课教学设计

景物描写》微课教学设计
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中心小学  梁凤志
联合作战教学背景:
这节微课的学习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一年半的习作经历,积累了一定的词语,掌握了一定的表达方法,但是,习作还是以模仿为主,缺乏自己的思考。特别是对于记游这一类文章,因为牵涉到的空间比较开阔,事物比较繁多,很容易出现条理不清、抓不住特点的现象。
本单元是观察校园或校外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上学期曾安排过一次景物描写的习作训练,这次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特别是要按一定顺序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为了使学生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在习作教学之前,教师已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观家乡周围的景点。希望通过微课学习和后续的交流、实践,学生能掌握写景类习作的基本知识,激发写作的兴趣,培养写景类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一。
教学目标:掌握景物描写的写作知识,激发写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有令人神往的景观。怎样用我们手中小小的笔,把我们看到的美景描绘出来与更多的人分享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景物描写(写游记)的方法。
二、梳理知识
我们结合学过的课文来梳理游记的写作知识。
(一)游记的构思及顺序
1.回顾
《美丽的小兴安岭》: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一个季节一个季
节地描写小兴安岭的景。
《鸟的天堂》:按时间顺序写,先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茂盛的大榕树;再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很多的很快乐的鸟儿。作者采用了一次一次地描写、分类别描写的构思方法。
《桂林山水》: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按事物的类别先介绍桂林静、清、绿的水,再介绍桂林奇、秀、险的山。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路上洞口舒玉泰—外洞孔隙内洞”的游览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其中又按空间方位顺序介绍内洞和外洞。“过孔隙”部分因为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刻,所以写得最详细。
《七月的天山》:按照游览的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长城》:按空间方位顺序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介绍长城。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作者的感受占据了一定的篇幅。
2.小结
写游记,最常见的构思是总分总结构或总分结构,分述部分往往采用“移步换景、景情交融、分类描述、详写一处”等写法。记游最常见的顺序有游览顺序、空间方位顺序、时间顺序、类别顺序等。
(二)写游记要突出景物的特点
1.说话要有理有据
例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写出外洞的“大”,用“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来说明“内洞比外洞大得多”,用“小船很小、小船怎样进出、过孔隙的感觉”来说明孔隙的“窄小”。
2加勒比.恰当地运用修辞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些句子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不但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很有节奏感。
3.恰当地写出感受
恰当地写出自己的感受不但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而且能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例如读到“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读着这样的句子,读者往往会与作者产生同感。
(三)游记的拟题
1.以景点名称命题:《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长城》《鸟的天堂》
2.“记(观、游)······”的形式命题:《记金华的双龙洞》《观潮》《游九寨沟海子》
3.“时间+地点”的形式命题:《七月的天山》《春天的段家沟》
三、激发兴趣
(一)链接生活(出示家乡景点图片)
(二)同伴示范(出示视频)
四、鼓励实践
ito粉
同学们,写游记跟写所有文章一样,首先要进行构思,想好写什么,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跟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选择恰当的写法,写的时候还要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也就是说,写游记要注意三个关键词:重构思,按顺序,抓特点。上个学期,同学们已经进行过景物描写的练习,前段时间又有意识地参观过家乡的许多处景点,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我们这个学期的习作一。
习作一
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只有几座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许多多欢乐的日子。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写发生在校园里难忘的事。wouldyouplease
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一要求写一处景物或写发生在校园里难忘的事,考虑到这个单元的
专题,就决定重点指导写一处景物。写实类的作文最忌脱离实际,胡编乱造,于是在作文前,我布置学生自行参观家乡附近的景点,算是解决了素材的问题。但写景类的作文涉及到的知识是那么多,在短短的40分钟里,该如何指导呢?如何节省讲授的时间又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呢?反复考虑,想到了通过微课学习这种形式来梳理知识。
这个微课学习以知识回顾为主,占时940秒,安排在习作教学的第二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审题,后续环节是构思、交流、写作)分析学生的听课表现及学习反馈,可以发现这个微课程与传统的习作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好处。
一、连通语文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走遍千山万水”这个专题来组元,景物描写类的部分写作知识被分解到本组的四篇课文中,连同以前学过的写景类的文章,学生学习过的景物描写类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的量,但这些知识被课文内容切割、碎化,并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这个微课程,围绕“写作知识”这个核心,结合学过的文章,把“构思及顺序”“写出特点”“拟题”三个板块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纳,打造了相对完整的知识系列。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碎片化的知识得到了连通,从而对各个板块的知识有了系统的、清晰的认识,为作文
实践做好了理论知识的准备。
二、激发习作兴趣
传统的知识回顾的课堂教学,学生很容易听觉疲劳,精神涣散。这个微课程,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生动而富有表现力,接近10分钟的教学,各层次的学生的注意力一直处在最佳的黄金状态,保证了学习的效果。微课中家乡景点的图片、两位同学的示范,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一脸兴奋,不约而同地伸长了脖子,有的学生还情不自禁地说“我去过,我去过!”这样的设计,把课堂与生活链接起来,学生的记忆被唤醒,自然就有了表达的冲动,有了习作的兴趣。
三、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是采用微课的学习方式,教学环节简单,教学呈现连贯、紧凑,教学重点突出。在“梳理知识”这个环节中,教师先结合例子进行讲解,直接传授习作知识,然后小结出几个关键词,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初步的概念,在微课学习后的交流和实践中,可以看出学生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构思、写作,基本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3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558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习作   景物   学生   顺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