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田魏玲
小龙女的秘密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E-mail:tian0109@163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研究公司治理的热潮,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重要问题。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当前全球所有企业都在致力专注的工作和都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界目前比较活跃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各国企业的实践己经证明,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维持长期稳定发展、取得良好经营业绩进而有效地维护企业所有一者和经营者权益的有力保证。对于公司治理的内涵众说纷纭,究竟怎么定义?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究竟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正是本文所要解答的问题。
关键词:公司治理;股东;利益冲突;监控机制空中鼠标
1. 引言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近 20 多年来,随着全球产品、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对各国企业竞争力的比较和公司治理的反思迅速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在谁应拥有公司治理主导地位、股权和债权资本结构与治理效率、董事会构成和功能、高级管理人员报酬计划、控制权市场的作用、财务报告的重要性等方面涌现了众多的研究文献和各种争论。但是,就目前来说,学界对公司治理的内涵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因此,要研究以上众多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给公司治理一个明确的定义。其次,我们必须在认清当前公司治理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有了具体的目标,才能更方便的利于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旨在抛针引线。
2. 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于公司治理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标准的定义。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司治理做出了阐释。
传统学者倾向于保护股东利益,认为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以及由此引发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在于使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相一致,降低代理成本,保证资本供给者的利益。作为企业权力核心的董事会就成为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焦点。哈特指出:“治理结构被看作一个决策机制,而这些决策在初始合约中没有明确设定。更准确地说,治理结构分配公司非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即资产使用权如果在初始合约中没有详细设定的话,治理结构将决定其将如
何使用。”他认为代理问题即组织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合约不完全是公司治理问题出现的两个条件。因此,公司治理被定义为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益的一种组织安排。[1]
随着对公司治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发现股东与管理者的冲突只是诸多利益相关者冲突中的一种,有必要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考察公司治理,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内容被纳入了公司治理的范畴。公司治理要解决高级管理人员、股东、董事会和公司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产生的诸多特定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公司治理被定义为有关公司控制权或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公司拥有者,公司控制方式,风险和收益在公司的一系列组成人员,包括股东、债权人、职工、用户、供应商以及公司所在社区之间分配等一系列问题。[2]1997年,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施莱佛(shleifer)
和魏施尼(vishny)进一步把公司治理定义为“是要研究如何保证公司的出资人可以获得他们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研究出资人怎样可以使经理将资本收益的一部分作为红利返还给他们,研究怎样可以保证经理不吞掉他们所提供的资金,不将资金投资于坏项目。所以说,公司治理就是要解决出资者应该怎样控制经理、以使他们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一分钟教学设计从两种定义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公司治理概念的理解至少包含以下两层含义:第一,公司治理是一种
关系合同。合同各方不求对行为的详细内容达成协议,而是对目标、总的原则、遇到情况时的决策规则,分享决策权以及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的机制等达成协议,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的公司治理安排,在本质上就是这种关系合同。它以简约的方式,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约束他们之间的交易,从而实现公司交易成本的比较优势。第二,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权、责、利。一般来说,谁拥有资产,或者说,谁有资产所有权,谁就有剩余控制权,即对法律或合同未作规定的资产使用方式做出决策的权力。公司治理的首要功能,就是配置这种控制权。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公司治理的真正内涵不只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社区等与公司有利益关系的集团。(2)公司治理是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3)公司治理实际上是有关进入权配置的问题,为了防范与控制因员工带来的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赋予关键员工或部门对企业而言是关键资源的进入权来达到目的。(4)董事会成员的职责和功能在于构筑和维护三个基础:一是根据企业关键资源特征,事先设计出对雇员、高层管理人员的进入权安排—权力基础;二是通过在成员中作企业专用性的互补性投资,以维护企业的安全和完整性—机制基础;三是营造激励企业所有员工的气氛,培育企业文化,从而有助于企业把握住成长机会—信誉基础。[3]
在资本与商品流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好的公司治理将有助于公司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明确公司治理究竟是什么内涵,对于实际运作非常有意义的。在此,我们把公司治理定义为:明确公司目标和组织机构,并围绕公司目标的实现,确定股东、董事、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义务和责任的配置,以及确保上述内容正确实施进行监督的机制。
3.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尽管公司治理效率不断提高,但在当前及未来的公司治理实践中,即使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也存在许多值得探讨和解决的课题。根据对亚洲公司投资者进行的调查发现,89%的受访应答者宁愿以高于市价20%的价格购买有良好公司治理体系公司的股票。[4]因此,良好的公司治理体系对于提高公司运营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从国际范围来看,首先,所有者与管理层构造出一个制衡机制以求得二者利益的统一是公司治理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英美国家,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一直在持续增长,引起了股东和社会的不满。更令股东与公众不满的是,即使公司业绩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仍旧继续攀升。尽管有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压力,但经理层会在股东可以容忍的范围内追求企业规模的最大化、在职消费的最大化,通过构造“管理者战壕”[5]增加自身工作的安全性。同时,管理层滥用权力的现象也频频发生,尤其是 2002 年美国再次爆发大规模的公司丑闻,多个 CEO 受到法律制裁。外部监控机制并没有有效解决股权高度分散背景下的“经理革命”问题。
其次,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已成为普遍现象。当今的公司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诸如报酬体制、等级制度、垂直式组织和“命令—控制管理技术等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被逐步取代;强大起来的顾客正变得越来越苛刻,越来越无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形势的变化迫使公司的权力由内部向外部转移,由管理层向自由市场转移,趋向于在其利益相关者特别是顾客、债权人、供应商和社会区之间重新分配。因而,公司、股东、竞争对手、供应商、顾客员工、公众、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制衡与监督机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最后,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在股权高度分散的英美模式中,改变公司经营效率的推动力不是来自董事会自身,而是来自于许多外部治理机制。公司控制权市场所构成的外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公司控制权市场能否对“管理人员的判断力和无能”构成强有力的惩戒,资本市场能否对绩效较差的公司或过度多角化的公司形成强大的威慑力等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外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仍有待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受到国际经济一体化冲击越来越明显。因此,国内企业必须改善公司治理体系以接受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谁的企业制度优越完善,谁就更能够有效的配置资源实现更快速度的
增长。公司治理问题无论对于中国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于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迎接入世的挑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企业采用的基本上是类似于日德的公司治理模式,但由于我国缺乏高度发达的市场体系,市场难以起到如英美模式的监管作用。依照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在股东大会下平行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负责公司的经营和监督。(如图1所示)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权力机关,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关,执行股东会的决议,有权做出经营决策。经理是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董事会的决议,接受董事会的监督。监事会是法定的监督机关,监事集体行使对董事、经理的监督权。近些年来,很多企业实行改制,改制企业有的运作比较规范,但多数企业的经营机制和法人治理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法人治理不能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少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是“形似而实不备”,尚未真正实现向公司制的机制转变。公司治理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 1  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示意图
标准球
3.1股权结构不合理,“超级股东”控制一切。
我国股权结构的特点是以国有股、国有法人股为主体,其中非流通的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占很大比例。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表现为国有股比重过大,社会公众股过于分散,缺乏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仅从我国上市公司来看,据资料显示,上市公司大部分股权仍由政府持有,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占了全部股权的54%,第一大股东是由国家持股的公司,占全部公司总数的 65%,第一大股东为法人股的占公司总数的 31%,两者合计占比例 96%。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达到 50.81%。[6]这一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严重制约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由于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基本上是由各股东按照股权比例选举出来的,如果出现大股东特别是国有股东“一股独大”的超强控制,就意味着股东大会的表决权实际上是由国有大股东独家控制,董事会受大股东支配,成为其发号施令的地方。由第一大股东推荐出来的董事、经理自然不可能代表和维护全体股东的权益,对公司负责,而只是一味地对大股东俯首称臣,唯命是从。这样一来,大股东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由大股东掌握的董事会常常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3.2“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企业控制权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内部人为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这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公司董事会中除少数董事由其他人担任外,大部分成员都是原企业的领导,董事长大多为原企业的厂长或经理。董事会与管理层成员重合。经营管理层占据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形成内部董事占优势的格局,董事会独立性差,监督功能丧失,于是形成了总经理自己监督自己,管理层自己评价自己。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够。一方面是多数单位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合二为一,另一方面则是经营管理层占据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形成内部董事占优势的格局。于是管理层可以对自我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较难形成董事会来保证公司健全的经营、决策机制。公司经营层既可以作为国家股的代表不理会中小股东的意见,又可以作为内部人不理会国家这个大股东的意见,从而既可能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又可能损害国家的利益。具体表现是企业领导的在职消费过大,工资红利增长过快,国家股不分红或少分红,或者大量举债并拖欠债务,乱投资造成国有资产经营的低效率,甚至转移国有资产,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等。这些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扭曲公司治理机制,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3.3监控机制不健全。
超声波测距仪的设计
在企业内部,监事会的功能非常有限。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成员或高级经理人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决策。因此使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造成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在运行中流于形式。监事会
仅有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更无董事和经理的任免权。《公司法》等法规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以股东价值为导向,相对重视董事会的作用而忽视监事会的地位,对监事会的运作则规定得相对简单,监事开展监督活动难以在法律上到可操作的依据。在企业外部,银行等作为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较小,外部的公司控制权市场或者是并购市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也非常有限,经理市场对公司的监督作用不大,管理者缺乏约束自己过度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的自觉性,外部监控不力。
首先,内部监督约束机制缺乏,各相关利益主体间没有相互的制衡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其核心内容是基于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的客观现实,建立一整套股东大会、董事会、监
事会以及总经理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是一条管理层次线,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和总经理则是监督层次线。两线并行,并最终归于股东大会(图2)
图2  公司内部监控示意图
这种机制隐含有一个假设前提:股东大会能有效地行使其最终决定权。而目前我国公司的股东大会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值得怀疑。首先,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企改制而成,导致尚未上市流通的国家股比重高达40%,有些甚至高达80%以上,大多数持流通股的小股东无法参与股东大会,直接行使自己的控制权。其次,董事会独立性不强。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主要是内部董事,外部董事还比较少。由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是国家,这造成两种现象:一是国家行政任免董事长和总经理,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的情况也较普遍;二是国有股东缺席,公司领导事实上成为最大股东的代表,直接控制董事的选举权。这些都造成董事会由大股东操纵,或由内部人控制,形同虚设。再次,监事会的作用得不到切实发挥。我国公司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或经理班子的成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决策。使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
其次,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诸多市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公司的外部监督和约束表面上很严,但未到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有多种途径,如国务院向大型企业派驻稽查特派员、外派监事、在企业人事管理上上级党组织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评价。但由于我国企业特有的情况,使得这些措施都没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银行不能很好的对企业进行债务硬约束。工商、税务、审计等都普遍存在法规不健全,法规实施不力的问题。我国对公司的外部监督和约束表面
上很严,但未到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
4.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司治理中的权力制衡机制将进一步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机构不仅有利于减少公司治理成木,改进公司绩效,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银企关系,也有利于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最终提高整个社会的则富与福利水平。
针对上面提到的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实现股权多元化。构造公司股权多元化结构,加大国有股减持的力度,形成不同且相互制约的利益体。积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等。建立合理的股权分散结构,放宽个人持股的限制,培养多种形式的持股主体,特别是机构投资主体。
第二,完善公司治理中权力机构的制衡关系,针对我国目前董事会和监事会运作效率低
下进行改革。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如独立董事的报酬、工作时间、职责与约束、与监事会的分工等,
使独立董事真正独立起来。在董事会下设立主要由外部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作为一种加强公司内部控制的机构,一方面保证了向市场提供真实的财务报告,很大程度减少了公司舞弊、欺诈行为,另一方面加强了对董事会的监督和约束。根据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健全公司治理的组织机构,完善监事有效监督的激励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双向监督的作用。
最后,加强内部和外部监控机制。内部监督主要是限制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强化公司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外部监督主要是建立完善的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才市场及产品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可以成为防止经理人员损害股东利益的最为有效的外部监控机制,充分竞争的产品市场会对企业经营的业绩给以相对公正的评价,也会给经理人员带来外部压力。在此同时,必须要加强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银行已成为国有企业的最大债权人,国家应当允许银行将债权转股权,持有企业的股份,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展的趋势。完对于股票市场,国家股和法人股的应该进入流通领域,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1998 :P165
[2][美]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面向 21 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P3
[3]/htdocs/materials/active/0306291.htm,2007年3月6日访问。
[4]吴天宝,武宜达等.国有企业改革比较法律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399-400
安康汉江网讯[5]A,Shleilfer and R.W.Vishny:“Management Entrenchment;The Case of Manager-Specific Investments”.Finacial Economics, V ol.25, November 1989, p123-139
[6]武巧珍、贺晓春.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经济问题.2002(4):P18 Study on Corporate Governance’s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And problems in existence
Tian weiling
School of Busines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rporate governance gradually becomes the hot topic which the scholars studied. How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the work that nowadays global enterprises are setting themselves to and a crucial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fields which flourish in the academia of modern enterprise. The practices of global e
nterprises have proved that an effici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a forceful guarantee to keep a stable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and grain satisfactory efficiency, and to defend the rights of the owners and operators of an enterprise efficiently.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wide divided opinions, but, in actually, how to define? Till up now, in our country, which problems does corporate governance have and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This article will explain these questions. Key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Shareholder; Benefit conflicts; Monitoring mechanism
作者简介:田魏玲(1984-),女,山西孝义人,河海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3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546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公司   治理   企业   董事会   股东   利益   机制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