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三种英译本对比分析

《天净沙·秋思》三种英译本对比分析
摘要:马致远创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杰作,广为传颂。作者精于构思,通过几个意象的描写,向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幅深秋萧瑟的异乡游子思乡图。本文欲以三个英译本——翁显良,许渊冲及卓振英译进行对比研究,意在努力探究诗歌翻译的可译与不可译性,从文化层面,选词等方面了解诗歌的翻译技巧。走进马致远先生心中,感受深秋游子内心。
关键词:意象;译诗;对比分析
作品简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诗意象叠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仅用几个意向构置多种景物,天涯游子身骑一匹消瘦的瘦马,处处悲凉,处处伤。1描绘出深秋萧瑟的秋景,深刻的映衬出游子深深的思乡之情。全文未见一个秋字,字里行间却透着浓浓的秋意。语言虽凝练,意义却深远,可以说是增一字减一字都多余,因此有“枯藤老树写秋思,不与旁人赘一词”之喻。2这首写秋佳作被后人赞誉为“秋思之祖”。
悼念玛丽居里前言
自古以来,有翻译难译诗更难的说法。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因为诗歌翻译中意象很难准确传达。甚至有人提出:诗歌不可译,即诗歌的不可译性。得益于多年译诗经验,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音美形美和意美。3力求译诗达到这三美,它对我国诗歌的翻译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天净沙·秋思》的原文分析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仅列举九种景物,九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个意象为一组,构成三幅图画,用词凝练简洁,看似没有使用任何的连接手段,却是句句之间丝丝入扣,联系紧密,更烘托最后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一幅萧瑟的秋景图便现于眼前。中文重意合, 在这首诗里展现的淋漓尽致,每个意象都是情与景的交融,自然似浑然天成一般,意象勾勒出一幅幅悲凉的景象,描绘出萧瑟的深秋图,让游子思乡之情尽然跃然纸上,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如一
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读者读此诗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西方读者与我国读者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解读。
二.《天净沙·秋思》三种英译本对比分析
Autumn
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the day is about done. Yonder is a tiny bridge over a sparkling stream, and on the far bank, a pretty little village. But the traveler has to go on down this ancient road, the west wind moaning, his bony horse groaning, 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翁译)
一看到翁译本,蹦入我脑海的便是:这不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吗?这哪是诗歌呀!可见翁显良译采用释义的方式。翁译本摆脱了诗歌格律的限制,用更直接的语言进行描写,具体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原诗的内在精神,体会原诗的意境。但翁译本完全根据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对原诗加以解释,却丧失了原诗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增加了原文并没有的内
容“the day is about done”,可见译诗确实难,不同的见解能够诞生不同的译本。“the west wind moaning, his bony horse groaning,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运用独立主格结构,描写西风瘦马和夕阳,看似平铺直叙,却是情感深刻,散文的写作手法很好的将诗歌的流动感表现出来,但缺少了诗歌本身应有的节奏和韵律,因此并非此诗歌最好的译本,但不可否认翁译本对诗歌的解读有其可取之处,值得后辈的认真研读。
Tune: Sunday Sand Autumn Thoughts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crows; Under a small bridge near a cottage stream flows; On ancient road in the west wind a lean horse goes. Westward declines the sun; Far, far from home is the heartbroken one. (许译)
研读许译本可发现,许渊冲先生根据英文的句法结构,添加了冠词,介词及动词,使前九个意象更具体化。许译本对仗更工整,介词放于句首,采用倒装结构,使句子更富动态美与生动感。译诗本身就应充满节奏感,与原诗相呼应,读来朗朗上口且通顺流畅,最大限度的保留原诗的意境。同时许渊冲先生深知译诗应尽量保持原诗的音形意,意识到英汉语言有很大不同,中文重意合而英文重形合,因此许译本添加介词和冠词等,特别是最后一
句“far”一词的重复,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似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再现了原诗的意境,好像读者就是那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满是思乡的无奈与愁苦一般。再者许译本更押韵,符合诗译的特点,“heartbroken”一词的使用,游子心碎的感觉好像映入读者的眼中。
The Moods of a Traveler in Autumn——to the Tune of Yue Melody: Ode to Clear Sky A little bridge lies across the stream which past houses flows; A wither'd vine clings to the old tree, in which crows rest; A lanky horse crawls along the ancient road, and th' west wind blows; The dusky sun is sinking down west; The earth's remotes corner witnesses a stranger much distress'd. (卓译)
译卓本与许译本在结构和语言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许译本使用许多介词冠词和动词一样,卓振英先生的翻译中也采用了动词和介词,且卓译五个句子都是以冠词开头的陈述句,同样的句型结构使诗歌的形式更加统一,不但更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其次也与原诗都是名词短语构成的这种形式交相呼应。分析后不难发现,译文的一三句,二四句是押韵的:此处也遵循了诗歌格律特点,展现出诗体风格。
三.文化层面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因此有的词语并不能准确传达不同的文化内涵。比如三个英译本中对于“西风”的翻译都是“west wind”,“西风”一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中西方不尽相同。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中西方对于“西风”的理解和态度截然不同。在中国,西风吹来意味着天气变冷,树木凋零,人们看见西风想到的是悲凉与萧瑟的景象。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吟诵佳句表达其悲伤郁结之情,如: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辛弃疾“西风都是行人恨,马头渐喜归期近《菩萨蛮》”,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浣溪沙》”三边测量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5塘沽二中心小学;而在西方,当西风吹来时,英国正值万物复苏,预示着春天来临。因此英国诗人雪莱写下《西风颂》(odd to the west)来赞美西风,对西风给予高度的赞扬,“oh, wind, if winter comes,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6可见在西方人眼中,西风是希望和生机,这就与中国人眼中的西风大相径庭了。此外在希腊神话中,从西风神泽费罗斯的名字Zephyrus中衍生出了英文单词zephyr来表示“春风,和风”,在希腊西风就是春风。eps30r7因此,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词语的理解不同就会造成双方对于译入语的理解出现偏差,这是跨文化交际要跨越的一道坎。看来要成为合格的译员完成最好的翻译,需要研究不同语言间的差异,才能更好传播中国文化,让中国
文化走向世界。
四.选词差异
首先《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因此“天净沙”是这首曲的曲牌名,“秋思”是主题也是这首词的题目。对于题目的翻译,翁译为“Autumn”,仅表达出秋天的景象,并未深刻表达主题,许译为“Autumn Thoughts”,比起翁译确实完整不少,但是一看到“thoughts”更容易想到的是想法,卓译将其翻译为“The Moods of a Traveler in Autumn”,这个译文就相对准确了一些,但笔者认为用词不够准确,游子的心情到底是怎样的心情?并且断肠人译为“traveler”,并不那么合适。这里的思应该是思乡,何不用上“Nostalgia”,相信更能表达这首诗歌的主题。
在诗的开头,对于“枯藤”的翻译,翁和许都将其译为“rotten vines”腐败的藤,这里的枯藤应是枯萎的藤才对,而卓将其译为“withered vines”笔者认为更合适一些。其次“昏鸦”这个词在英文中并不能到合适的词来与之相对应,翁和卓都将其翻译为“crows”直译为乌鸦,而许译为了“evening crows”更形象生动,也更准确一些。笔者在这里想,傍晚的乌鸦也应该归家了,不知道翻译为“returning crows at dusk”是否合适呢?就像在外的游子想要归家一
般。“瘦马”一词,翁和卓分别译为“bony, lanky”一个瘦骨嶙峋,一个瘦高难看,二者所起到的效果相似,都是指一种可怜可悲的现象,极度不健康的瘦弱,但笔者更喜欢翁译,而许译为“lean”虽然也有瘦的意思,但这个词也强调了强健,这种瘦不符合实际。最后“断肠人”一词,三人分别译为“traveler, heartbroken one, stranger”三者之中笔者更青睐许译本,游子思乡却不能回家,看到深秋萧瑟的景象内心定是愁苦无比,只有心碎才能表达他的痛苦和无奈,而第一和第三种翻译好像把游子当作在外的旅人和陌生人,都不如心碎的人更能表达此诗最后的点睛之笔。诗歌的最后两句字字珠玑,升华了主题,让读者身临其境,无限遐想。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43: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545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歌   译本   游子   翻译   原诗   读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