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全息诊法探讨(上)

《内经》全息诊法探讨(上)
《内经》全息诊法探讨
马勒第二交响曲生物全息律反映了生物整体信息作用和显现于局部区域这样一种与全息照片恰相类似的本质原性,揭示了生物体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具有整体性质的全.息、对应性关系。
中医学文献中虽然没有“全息”一词,但《内经》的诊断方法具有由外象测知本质、由局部测知整体的特点,体现着部分与整体相对应,部分是整体的缩影,以及不同系统之间有相似性联系等全息律思想。
如《灵枢·外揣》曾形象地指出:“日与月焉,水与镜焉,鼓与响焉。夫日月之明,不失其影;水镜之察,不失其形;鼓响之应,不后其声;动摇则应和,尽得其情。”由此可知,外在症状表现与内在病理变化,有如日月之于影,水镜之于形,鼓响之于声,有动则有应,有应则可知,这正是《内经》诊断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内经》 对全息律的一种表述方式。
《内经》 全息诊断法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现简要归纳,并作初步探讨。梅机关
1、面部全息望诊法
由局部透视整体的最典型的全息诊断法是面部望诊。《灵枢·五》曾系统描述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面部的特定投射区域,并赋予其全息诊断学意义。
如原文所述:天庭反映头面的情况,眉心上部反映咽喉情况;两眉之间反映肺气盛衰;两目之间反映心气虚实;两目之间的正下方反映肝的功能;肝所主部位的左右方反映胆的功能;鼻准部位反映脾的运化功能;鼻翼部位反映胃的和降功能;面颊中央反映大肠的传导功能;挟大肠所主部位之外侧反映肾气的盛衰。
在形体上,肾与脐正相对应,所以肾所主部位的下方则为脐所主,鼻准外侧上方为小肠所主,鼻准下方的人中沟则反映膀胱和子宫的功能。此外,两颧外侧反映臂部,臂所主部位的下方反映手,内眼角上方反映胸乳,面颊外侧耳上方反映背,沿着顿车的下方反映大腿,上下牙床中间部位反映膝,膝所主部位的下方反映小腿,小腿之下反映足,口角的大纹反映大腿内侧,面颊下方曲骨部位反映骸骨。
如此等等,原文还指出:“五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天,以观成败;察其散转,以知远近;视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令”。
说明人体一旦发生病变,在面部相应位区就会出现泽变化,通过观察其五的浮露与沉滞,可以了解其病位的浅深;观察其五的润泽与晦暗,可以推知其预后的好坏;观察其五的散漫与聚结,可以测知其病程的长短;又见察其五异常的部位所在,可以判断其具体病变的脏腑。
例如:肾经阴寒之邪上逆犯心,肾所主的黑就会出现在心所主的两目之间。男子小腹疼痛,则病反映于鼻尖;阴茎疼痛,则病出现在人中沟上。女子鼻尖上出现病,主膀胱和子宫的病变;病散漫不收,则说明气滞疼痛;病抟聚不散,则提示血行淤阻之积聚;病自上而下移至唇部,则提示白淫、带下污浊等病变。
不仅如此,《灵枢·五》还认为面部泽的变化与机体内在病变的发展或转归有同步相应关系,可以据此掌握该病的轻重程度与演变规律。
如谓:“以言病之间甚奈何其粗以明,沉夭者为甚,其上行者病益甚,其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从外部走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其从内走外者,其病从内走外”
陆航飞行员开箱国产最先进武装直升机
于此可见,面部泽含蓄而明润则病轻,泽沉滞而枯搞则病重。五从下向上蔓延,则提示疾病即将加重。五从上向下逐渐消退,则提示疾病即将痊愈。五在面部的表现,与脏腑所主相应部位有关。整个面部分为内外两个层次,内部归属五脏,外部归属六腑,如五变化从外走内,则说明病变由腑及脏;如五变化从内走外,则说明病变由脏及腑。
五望诊
姚明现代研究表明,《内经》这种根据面部形变化测知脏腑病变的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如有人在临床实践总结中发现,诊察人中形变化,可以诊断泌尿、生殖系统的病证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患者,人中呈短小型。男子泌尿系疾患、女子官颈炎等,可使人中泽呈灰暗失荣的改变,这说明人中部位内应膀胱、子宫的观点是有一定客观根据的。
此外,有人通过对100例红外面图与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五脏的阴阳寒热确实可以在面部反映出来,如有寒象者,红外面图的颊或鼻区呈黑(黑暗区的温度低),而身体健康,无阴旧寒热偏颇者,则面图亮暗均匀;有人曾根据之内经)面诊区域分布规律针刺面部
穴位,在整体的对应部位取得麻醉效果,从而进行针刺麻醉手术1251例,成功率为96%,这就充分说明面区分部诊断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和实践指导价值。
2、体窍全息诊法
体窍参与了机体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代谢和交流过程,因而在诊断学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灵枢·脉度》指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这一论述,不仅从生理学角度反映了五脏与七窍的对应关系,而且从诊断学角度体现出生物全息律的原理和特点。
2.1全息目诊
《灵枢·大惑》 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说明目窍虽是肝经所主的局部器官.但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后世医家根据《内经》观点而发展起来的“五轮”学说,是全息律思想的具体体现,如肉轮属脾,血轮属心,气轮属肺,风轮属肝,水轮属肾,说明目窍是脏腑信息的集中反映部位,根据其神形态变化,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病变,如属肉轮下垂,示脾气不足;血轮红赤,示心经火热。
同时,(灵枢·大惑》还指出:“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是故瞳子黑睛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也,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
于此可见,从目的有神无神,可以测知五脏精气的盛衰和阴阳二气的虚实。如精气充沛,则视觉清晰,谓之有神;精气衰少,则视觉昏糊,谓之少神;精气衰竭,则视觉错乱,谓之失神。久病重病而眼神正常者,尚属可治;目无光彩,目不欲视,或眼神异常者,多属阳衰阴竭,危候立至。
此外,《内经》还从目的泽变化来直接诊断脏腑病变,如《灵枢·论疾诊尺》中指出:“目赤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不可名者,病在胸中。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从此也可看出目诊的全息诊断价值。
胡焕庸线现代研究
齿轮模数尤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盛行于西方某些国家的“虹膜诊断学”,不仅和《内经》的脏腑经络学说一样渊源古远,而且在体现全息律方面,二者如出一辙、公元前1000-- 3000年间
、在《眼上观察疾病》一书中记载了希波克拉底的一句名言“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身体”。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27: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535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反映   全息   五色   部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