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校社合作的交叠影响域理论及启示

第39卷第2期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1年4月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39No.2
Apr.2021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21.02.025
美国家校社合作的交叠影响域理论及启示
张志欣,张建波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摘要:以学习化社会为背景,以终身教育为基础,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已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工作。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全美家校合作联盟研究中心主任乔伊斯•L•爱普斯坦提出了交叠影响域理论,提倡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建立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新
型伙伴关系,并建立了实践框架,开发了合作项目合作共育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交叠影响域;家校社合作;伙伴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志码:A
在我国,家校合作已上升为国家教育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教育法律法规都以不同形式提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校社协同育人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学校、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培养模式也成为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
尽管家校社合作共育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从实践工作看,许多学校尽管设立了家长委员会,但家长委员会基本上形同虚设,有的学校在开展合育过程中存在浅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教师和学校权力过大,家长参与处于边缘地位。从研究状况看,一是过分注重家校合育问题,没有将合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二是经验研究过多,理论研究尚不足以回答现实问题[l]o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全美家校合作联盟研究中心主任乔伊斯•L-爱普斯坦(Joyce L.Epstein)取得了实效。该理论对我国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文章编号:1673-0887(2021)02-0130-05
从指导和改善实践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交叠影响域理论[2],提倡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建立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新型伙伴关系,通过发展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来完善学校管理,增强
家庭参与意识,帮助学生获得学业成功。对这一理论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框架进行阐释,对于拓宽我国家校社合作共育的思路有一定帮助。
一、交叠影响域的理论模型
和实践框架
(一)理论模型
Epstein利用外部叠加效应(外部模型)和内部互动效应(内部模型)对该理论进行了阐释。交叠影响域理论外部模型见图1o
1.外部叠加效应
图1展示了影响儿童学习和发展的3种主要环境一一家庭、学校和社区。该模型的外部结构由家庭、学校和社区的交叠或非交叠的区域组成,交叠区域表明家庭、学校和社区对儿童成长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影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非交叠区域说明学校、家庭和社区也有自己独立的行为和实践,对儿童学习和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3]158。
收稿日期:20201109
阿兹特克帝国
作者简介:张志欣(1977—),女,河北定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终身学习和社区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7SJB1793);2018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项目(B-a/2018/01/32)
第2期张志欣,张建波:美国家校社合作的交叠影响域理论及启示131
图1交叠影响域理论外部模型
(外部叠加效应P2]32
通过设计,这三种环境可以被重要的力量(即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背景、理念和行为以及学生的发展特点)聚集到一起或相互分离[2]43O不同的实践、价值观、历史及其他因素都会让这三大环境产生交叠,让三种环境存在联系。例如,当父母保持或提高对子女在校生活的兴趣和参与度(影响力B)时,家庭和学校领域的交叠范围扩大。如果交叠范围扩大,学生、家长、教师、社区成员等人之间就会有更多不同类型的联系、交流和合作。但是从来没有“完全”的交叠,因为家庭保留了一些独立于学校或教师计划的功能和实践,而学校也保留了一些独立于家庭的功能和实践。
对于时间变量(影响力A),随着儿童适龄活动的开展,交叠在实践中的表现和交叠范围不断变化。研究表明,儿童年龄越大(1年级以后),两种环境的交叠就越少,父母在学校帮助孩子的能力也就
越弱[2]44owww.ddd13
2.内部互动效应
交叠影响理论的内部模型是外部模型交叠区域中关键部分的放大,其内部结构展示了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和影响模式,即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个人在何处以及如何互动和影响。这些互动和影响既可以发生在机构层面(如以家庭、儿童体、教育者体和整个社区为单位的整体互动),也可以发生在个体层面(如某家长、某儿童、某教师和某社区伙伴之间的个人互动)。以家庭和学校的交叠部分为例,其交叠影响域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其中,〃F二家庭,c/C二儿童,s/S二学校,p/
家庭学校
图2交叠影响域理论模型(内部互动效应)[2]32
P二家长,t/T二教师。在完全模型中,内部模型还包括社区(Co)、个体商业和社区机构(A)等。
图2展示了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两种类型的互动和影响,同时还显示了两个层次的互动:标准的、组织的沟通(家庭和学校)和具体的、个人的沟通(家长和老师)。家庭(f)和父母(p)的互动是指
(在组织内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父母、子女或其他亲属处理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时的互动。学校(s)和老师(t)的互动是指老师、校长和其他学校工作人员制定学校政策、进行学校或个人活动时的互动。相比之下,家庭(F)和学校(S)以及家长(P)和老师(T)的互动是指在交叠的影响范围内,两个组织的成员在标准的组织导向的交流(F和S)或单独的个人导向的交流(P和T)中发生的互动。
家庭(F)和学校(S)间的关系是指家庭成员和学校工作人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涉及所有家庭成员和学校工作人员或学校计划。例如:学校与所有家长就学校政策进行沟通,为所有父母开设有关儿童养育和儿童发展的讲习班,让所有家长作为志愿者参与学校的活动等。
家长(P)和教师(T)的关系是指父母和教师之间关于孩子的具体互动关系。例如,关于孩子成长的家长会,家长就孩子的学业、社会、个人问题等与老师进行的书信交流或电话沟通,或老师对家长提出的具体建议。
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信息系统模型的外部和内部结构紧密联系。内部组织和个人关系同时受到学生的年龄和年级以及同一时期的共同实践(影响力A)以及教师和家长的行动、态度、经验和决定(影响力B和影响力C)影响。家庭和学校及其目标和实践的交叠程度会影响家庭和学校成员之间的社会和心理距离、沟通
132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年
模式以及互动效果。
(二)实践框架
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关系是一个多维度概念。Epstein等人通过研究和总结典型做法,开发了6种参与模式框架,该框架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开发更全面的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体系。该框架也有助于研究者为他们所研究的问题和结论准定位,以便为合作项目提供有用的信息,并不断完善这些合作项目。6种参与类型分别为:
(1)养育子女。帮助家庭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情况,并创设一种学校般的家庭环境。
该类型活动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丰富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提升养育子女的技能,为各年龄段的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也便于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文化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在该类型的参与框架实践中,学校可以提供家长教育项目,如为家长开设相关课程,开展相关培训活动,或利用家庭支持计划项目向家庭提供有关健康、营养的服务等。
(2)沟通交流。通过有效的“学校一家庭”和“家庭一学校”双向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
的学习进展。
该类活动可以通过公告、留言条、讨论会、成绩单、内部刊物、电话、、互联网、学校开放日等进行。如果这种双向沟通交流语言清晰、内容有效、手段简便,那么这种双向互动就会增加,从而使更多家庭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孩子的在校情况。
(3)志愿服务。即招募并组织志愿者帮助和支持学校工作。
该类型的活动主要是做好志愿者招募、培训及日程安排工作,动员家长、家庭成员和其他社会人士到学校(或其他地点)当志愿者。如果对志愿者活动及志愿者任务进行了精心设计,时间安排灵活,那么将有更多的家长、家庭其他成员及社区人士帮助、支持学校和学生。
(4)在家学习。即为家庭提供在家帮助学生的信息和思路。
该类型活动促使家庭参与孩子在家的学习活动,活动与学校教学活动密切配合,对学生的学业成功起促进作用。活动包括:监督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开展“互动式家庭作业”所要求的讨论活动,设立课程学习目标,开展其他与课程学习有关的活动。
(5)决策制定。即让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培养家长领导者和家长代表。
无论是学校的政策还是学校的教育目标,无疑都会对学生及其家庭产生影响。该类型的活动旨在让家庭参与制定、审查和改进学校的政策与目标。各种教育组织中的家庭成员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些教育组织包括学校建设团队(school improvement team,简称SIT)、校务委员会(SC)、家长教师协会(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PTA)、其他家长组织等。
nino(6)与社区协作。即开发和整合社区资源与服务,以改善学校教学、家庭教育实践。
该类型的活动旨在利用各种社区资源,为学生、家长和学校带来益处,其中涉及的社区团体包括社区的商业机构、文化团体、市民组织、高等院校、政府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团体。
这6种参与类型构成了交叠影响域理论的基础结构,每一种类型都包含双向的沟通联结,为发展均衡和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内容和指导,帮助教育工作者设计一个能照顾各种合作关系的、全面的教学安排⑷3-12。
二、交叠影响域理论的特征
交叠影响域理论倡导在家庭、社区和学校之间建立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新型伙伴关系,并建立实践框架,开发合作项目,家庭、社区和学校对学生的成长共同负责。该理论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儿童处于所有互动和影响模式的中心地位
远程传输
无论是在该理论的外部模型还是内部模型中,儿童都处于中心位置。该理论的核心原则是某些目标(如学生学业上的成功)是三个机构的共同目标,通过三者的合作活动可以获得最佳效果[3]43o模型中的多向箭头表示儿童与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儿童与学校(特别是教师)的相互影响。对儿童来说,学校政策和家庭环境都会影响其学业发展。因此,学校、家庭和社区形成合作
第2期张志欣,张建波:美国家校社合作的交叠影响域理论及启示133
伙伴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共同承担责任时,那么一个围绕学生的关怀型共同体便形成了。
(二)家庭、学校和社区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交叠影响域理论将学校、家庭和社区确定为儿童社会化和受教育的主要机构。在该理论模型中,通过家长、教育者、社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种环境相互交叠,对儿童产生综合影响。因此,家庭和社区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Epstein也一再指出:“学校、家庭和社区伙伴关系是一个优于家长参与的术语,它肯定了家长、教育者和社区成员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共同承担责任。”[5]它强调家长、教育者和社区伙伴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和沟通,以了解彼此的观点和想法,为学生的成长制定共同的目标。当与学生有关的家庭、学校和社区伙伴有共同的目标并发挥合作、互补和支持作用时,学生在学校将表现得更为出。同时,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在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平等、健康的合作关系。有效的合作都是在大家的相互支持、帮助和理解中建立起来的,
团队共同努力所获得的激情和斗志远远大于一个人所得[4]3-12O
Epstein进一步指出,当家庭、学校和社区有一致的经验、价值观和行动时,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合作行为会推动学校的教职员工创建“家庭般的学校”,尊重并重视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既与众不同,又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家长们创建“学校般的家庭”,重视每个孩子的学生身份,让他们意识到学校、家庭作业和各种项目的重要性。社区同样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教育机会和活动项目,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认可和奖励他们取得的进步,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贡献和卓越表现。社区还可以创设家庭般的环境,使家庭能够更好地养育自己的孩子。这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共育的理念相一致。
(三)合作伙伴项目是推动合作的核心要素
Epstein等人的研究显示,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项目是学校和班级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达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实践者需要尽力推动优秀的项目,在学校、学区和各州层面上探索良好的合作项目。从交叠影响域理论的实践模型中可以看出,每一种参与类型都需制定相应的实施项目,合作项目的侧重点可能会多种多样,可能会以学生、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任何一方为中心[3]44O而在项目或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决策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因此Epstein 提议建立一个合作伙伴行动小组(action team for partnership,简称ATP),以便把握整个团队的前进方向。小组成员至少包括校长,不同年级
的老师、家长,至少一名社区代表和学生代表。该行动小组共同策划、执行、评估项目,不断扩大合作伙伴计划范围,不断提升合作伙伴项目的质量。
三、交叠影响域理论对我国
家校社合作共育实践的启示
实践证明,交叠影响域理论有利于构建有效的家校社合作共育模式,形成平衡、全面的家校社合作体系,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经过30多年的实践,全美已有近2000所学校加入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联盟(NNPS),形成了研究指导机构、州、学区和学校4个层面的立体网络[6]o这为我国家校社合作共育提供了启示。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教育观
“关爱我们共同的孩子”是交叠影响域理论的基本理念。它要求以学生为本,始终把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合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学校、家庭和社区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不同的学习空间,形成家校社合作共育中的“磁场效应”,会让所有参与者产生精神共振,这将是一种理想的立体化、大教育状态[7]O学生是学校、家庭、社区共同作用的主体,他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构成的生活系统中实现身心发展、知识增长并逐步社会化。在我国,虽然家校合作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在实践中,人们
更加重视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从而导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出现各自为政的“三足鼎立”的状态。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明确学生成长的教育中心地位,学校、家庭、社区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整体发掘教育资源和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共育活动,形成开放的教育局面,才能在
134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年
最大的交叠区域内产生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合作伙伴关系
分数阶傅立叶变换
由Epstein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伙伴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即相关利益主体(学校、家庭、社区、学生)为满足各自利益诉求,在理解、平等、信任和契约的基础上,通过合作达成共识、取得共赢的过程。大量研究指出,学校、家庭和社区间的伙伴关系越密切,跨界行动越频繁,越能改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父母家庭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儿童的教育获得[8]o然而,我国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实践还缺乏互动性和平等性。在很多活动中,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学校、教师的需求而不照顾家长的需要,教师对家长大都采取简单的灌输方法,由教师讲如何去做,只有单向的交流,缺乏双向对话[9]o要改变以往这种单向性和不平等,就必须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合作伙伴关系。
首先,可以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联动机制,三方共同助力学生成长。家庭、学校和社区必须共同协作,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共同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形成相互策应的联动机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献言献策。其次,建立家校社合作组织或行动小组,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共同组成家校合作委员会。家校合作委员会听取学校的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为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家长委员会可以联合家庭和社区的力量,帮助并支持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参与并配合学校举行的重大教育教学活动。家长委员会可以成为家庭、学校和社区沟通的桥梁,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加强彼此的联系,增进了解和交流。
(三)开发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共育项目
合作共育项目是家校社合作的载体,从交叠影响域的实践模式中可以看出,依托项目、集中专题、集中力量、资源互补,切切实实地推进了家校社的合作,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因此,在家校社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开发符合社区、学校、家庭特点,满足社区的学校、家庭需要的推进项目。
在项目开发方面,交叠影响域的实践模型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每一种类型,我们均可开发合适的项目。例如:学校可以开展亲子教育项目,面向家庭、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学校和社区可以一起筹备各种家庭友好型活动项目和服务项目;家庭开展家长志愿者项目,为学校和社区提供力所能
及的帮助;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服务项目;等等。在我国的家校社合作共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围绕不同主体开发类似的合作共育项目,拓宽家校社合作的渠道,让学生在合作项目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洪明.合育论: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M].合
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21-22.
[2]EPSTEIN J L.School,family,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preparing educators and improving schools[M].2nd.Philadel­phia:Westview Press,2011.
[3]EPSTEIN J L,SANDERS M G,SHELDON S B,et al.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your handbook for action [M].3rd.Thousand Oaks,CA:Corwin,2009.
[4]钱德勒•巴伯.家庭、学校与社区:建立儿童教育的合作伙伴
关系[M].丁安睿,王磊,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 [5]EPSTEIN J L,SHELDON S    B.Moving
forward:ideas for re­
search on school,family,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M]// CONRAD C F,SERLIN R.SAGE handbook for research in edu cation:educating ideas and enriching inquiry.Thousand Oaks, CA:Sage,2006:117.
[6]NNPS.Leadership institute brochure_fall2016[EB/OL].
(2016-07-20)[2020-06-27].nnps.jhucsos.
com/wpcontent/uploads/2016/07/20160719_LeadershipInsti-tuteBrochure_Fall2016.pdf.
[7]朱永新•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
2019:61.
[8]张俊,吴重涵,王梅雾,等•面向实践的家校合作指导理论:交
叠影响域理论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9(5):3-12.
[9]吴霓,叶向红•学校、家庭、社区三方联动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的
现状及对策:基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实践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2(12):134-139.
责任编辑:赵青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41: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53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校   家庭   社区   合作   教育   学生   家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