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分析

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分析
张兵
【摘 要】延胡索酸宏观经济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是国内外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文章在5变量系统内检验了财政支出水平和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的通货膨胀不仅是一个货币现象,也是一个财政现象.其意义在于为中国稳定通货膨胀水平的政策取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名称】《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2)002
【总页数】6页(P56-60,79)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效应阎仲川
【作 者】张兵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淮南,232007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822
一、引言
在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和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从2008年11月起,中国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就应对危机的举措进行配套和完善。在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方面,中央银行5次下调银行基准利率,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从2008年 3季度末的 6.57%下调至 4.68%,2009 年 1~8月中国新增贷款8.15亿元。在财政政策方面,2008年11月,中国迅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以及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结构性减税以及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等。这些措施不仅大幅降低了资金的成本,还向市场释放了规模巨大的基础货币。充裕的基础货币在经济紧缩期还能够“潜伏”下来,而一旦经济转好使得货币运转加快,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就必然出现加快上涨的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几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虽然当前中国通货膨胀还没有来到,但是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因为从环比的角度看,中国当前无论是消费的物价指数,还是生产资料的
海商法论文物价指数,都是环比上涨的,通货膨胀来临的可能性在增大。因此,如何深入研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平衡点,对于今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回顾
众多国内外学者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经典结论。弗里德曼(1968)考察了美国历史上1867~1960年期间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得出结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际需求量,货币量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率的主要决定因素。Estrella和Mishkin(1997)研究表明,囿于各种因素(经济的、政治的)的冲击,现实的经济运行中我们很难保证货币需求函数或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仅仅依靠货币的增长率似乎无法对通货膨胀水平给予充分的解释。Friedman和Kutter(1992),Baba、hendry 和 Starr(1992)以及 Thoma(1994)的研究指出货币供给、产出与价格之间的均衡关系仅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存在,之后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再稳定,且长期通货膨胀与货币增长之间的相关程度非常高,几乎接近于1;Dornbusch et a1.以高通胀国家的经济数据为样本,运用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
技术,得出财政赤字对经济的影响是趋于调节而不是驱动通货膨胀的结论;Fischer et a1.以94个国家为对象,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证实财政赤字只是高通胀的主要原因,在低通胀的环境下财政赤字没有明显的通胀效应。Annicchiarico基于Yaari—Blanchard世代交叠模型,论证了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取决于国债规模的大小,国债规模越大,财政扩张后的物价波动幅度就越大。
在中国相关研究中,李德敏等(1997)对中国通货膨胀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货币投放量过大,固定资产投资过大,是引发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2004)通过对通货膨胀和投资、产出、货币供给等宏观经济变量实证分析后认为,投资增长是产出增长的原因,却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原因,货币供给的扩大也不是通货膨胀的原因。关于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余永定(1999)认为,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财政税源不足、投资者对政府债券缺乏信心或者国债规模居高不下,政府只能借助于发行货币(即征收铸币税)来弥补财政赤字时,除非公众增加对货币的持有,否则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发生将使得实际铸币税减少,政府为了不使实际铸币税减少,就必须进一步增加货币发行,从而使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然而,谢平(1996)认为,就中国而言,较高比例的铸币税的征收并没有引起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其中主要原
因是由于经济转型导致实际货币需求的增长,产生了大量的无通货膨胀压力的超量货币供给,政府从中获取了货币发行收入(铸币税),再通过集中分配这笔收入,从而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总体上看,这些文献主要是从影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通货膨胀率与各影响变量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并逐渐由定性研究为主向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转变。大多数研究只讨论通货膨胀和某单一经济因素的相关关系,很少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起来分析。同时,由于不同学者在建模方法、相关变量、样本区间等方面选择上存在着差异,加之中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诸多因素相互交织,使得通货膨胀问题显得相当复杂,因而各位专家学者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本文以中国历年统计数据为依据,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水平作为一个系统,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测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提供参考依据,以期稳定通货膨胀水平与预期,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实证模型及检验方法
由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包括了变量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不需要对变量的内生性和外生
性预先假定,该模型在政策分析中取得了良好的实证效果并被广泛应用。继 C.W.J.Granger原创性地定义因果关系及其后续的发展和完善,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检验在实证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Granger因果关系是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定义的,一般分为“基于水平(level)VAR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和“基于差分(difference)VAR 模型(即 Vector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因果关系检验”。基于水平VAR模型进行多变量系统的因果关系检验因未考虑单个变量的非稳定性和变量系统的协整性而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差分VAR模型来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容易使信息丧失并且要求首先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和协整关系,使其在实证分析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当研究者并不关注变量的协整性而只关注其因果关系,或者协整性不存在但需要研究其因果关系时,就需要一种新的检验方法。Toda和Yamamoto(1993,1995)提出的“基于扩展(Lag-Augmented)VAR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可以不考虑单位根的个数和变量的协整性而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在最近的因果关系检验中受到广泛应用。
考虑如下的VAR(l)过程,假设已知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v。
其中,Zt,v 和 εt为 n 维向量,Ap为滞后阶数为P时的n×n系数矩阵,误差向量εt为0均值
pmma的独立同分布过程。需要强调的是,在运用基于扩展的VAR模型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时研究者并不需要事先确定模型(1)中各变量的单整性和变量系统的协整性。
一般情况下,在水平VAR(L)模型中加入额外的滞后阶数 d(d为各变量的最大单整阶数),运用OLS方法估计VAR(l+d)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进行因果关系检验,该方法在基于水平VAR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考虑了额外滞后阶数d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其中,v',A'1,…,Al+d'为 OLS 估计量。对模型(2)进行Wald系数检验,如果零假设H0(H0:AP中j行、k列的元素等于零,P=1,…,l不被拒绝,则Zt的第k个元素是第j个元素的非Granger因。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Wald系数检验时,仅需要对滞后期为l的估计系数向量、运用标准渐进分布理论进行Wald系数检验,而对额外滞后阶数d的估计系数向量并不需要进行Wald系数检验,因为水平VAR模型的实际滞后阶数为l。Toda和Yamamoto(1995)从理论上证明,无论 Zt是平稳过程、I(1)或I(2)过程还是协整系统,Wald统计量均服从于标准χ2分布。在利用VAR(l+d)模型进行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根据VAR(l)模型得出脉冲响应函数以识别变量系统对冲击或新生扰动的动态反应。
策反者笔者将运用基于“基于扩展(LAG-Augmented)VAR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在具有理论基础的5变量系统下,来实证分析1979~2008年中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时,综合考虑GDP、财政支出水平、货币供应量、金融深化程度等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四、数据处理及实证分析
1.样本及其说明
样本区间为1979~2008年。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经数据(http:/11.129.2.143:81/),其中1990年前的M2数据没有统计,笔者通过对各年度的“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运用表”和相关文献整理得来。Yt表示名义GDP的自然对数;DFt表示财政支出占GDP比重、GMt表示名义货币供给量(M1)的自然对数;FMDt表示反映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以反映金融深化程度的指标——广义货币供给量M2占名义GDP的比重来衡量)的指标;Pt表示以CPI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各变量及其计算值见附表。令 Zt=[Yt,DFt,GMt,FMDt,Pt]。Zt包含了可能具有不同单整阶数(最高为d)的变量,这些变量之间或存在或不存在协整关系。若Zt服从于VAR(l),则可以运用基于扩展VAR模型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的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进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7:14: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52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货币   检验   变量   经济   模型   因果关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