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与“减法”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高考语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思辨类作文写作全面指导(十三)“加法”与“减法”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二元思辨类作文题,简而言之就是关系型作文题,它能检验考生的思辨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积累和价值取向,因而受到作文命题者的偏爱,是高考作文命题
的热点之一。
从高考命题样式看,有从二元思辨跃升到多元思辨的趋势,思辨对象更多,关系更错综复杂,哲理意义更丰富,故对考生审题立意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
考题设计一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浙江省诸暨市高三调测作文题)
雕塑家吴为山:什么是雕塑?雕的过程是一个减的过程,是做减法,从外向
里慢减,减去那些不应该存在的东西;塑的过程就是加法,不断从里面向外面加,
是一种加法,加上属于精神本体的东西。所以雕塑是加法、减法的一个组合。加
加减减、减减加加,到最后只留下精神与灵魂。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解读
本题是一则典型的二元思辨型作文题。
审题时,考生一是要抓住“雕的过程”和“塑的过程”的相关表述,注意“减去那些不应该存在的东西”“加上属于精神本体的东西”“加加减减、减减
加加,到最后只留下精神与灵魂”等关键信息,提取关键词“加”“减”,明确
思辨的二元。
二是要明确语境的论述中心,材料表面上是就事论事,谈的是雕塑的“加减”技巧,实质上由事论理,表明人生同样也需要“加减”的智慧。
皮托管
考生立意时必须展开由雕塑事理上升到人生哲理的联想,并深挖做好人生“加减法”的内涵、关系、意义、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否则就会造成审题立意较
偏或不够深刻的问题。
01
辩证思考,整体立意
论述语境中,“加”与“减”构成思辨的矛盾对立的双方,是两个核心要素。因此,考生立意时要从整体辩证思考二者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思辨的核心必须扣住“雕塑技巧”谈人生的“加减法”。思辨的难点在于以下三点:一是要明确“减”与“加”的内涵。由材料意义指向,我们推断“减”应该是外在的东西,即少些名缰利锁的羁绊,少些世俗之欲,少些虚浮之念;“加”应该是由内向外的东西,即要增加学识、本领、道德素养等内在的东西,这样方能淬炼灵魂的钢火,增加灵魂的含金量,从而自觉地服务社会,成就大美人生。二是要深入思考探究“减”与“加”的辩证关系。“减”是为人生减负,好集中精力轻装上阵,享受丰富人生;“加”是汲取精神营养,催人奋发有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三是要明确“减”与“加”二元思辨的侧重点在于揭示意义作用,即做好人生的“加减法”有何意义作用。据此可立意:人生需要减其浮华,加其风骨,方可成就世间大美。
02
跳出窠臼,创新立意
创新能力,是高考遴选人才的核心要素。高考作文也将“有创新”列为发展等级的最高形式,具体界定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彩。
上面两个常规立意,稳妥保险,是大多数考生所选的大众立意。但细思之下,考生也可跳出材料既定的“加”“减”意义窠臼,如人生需“减”的仅仅只是外在的东西吗?“加”的内容还可以是什么?由此展开联想,“减”的也可以是陈腐观念这些内在的糟粕,“加”的也可以是前沿的新鲜前卫的观念,由此,我们可立意为:人生需要不断剔除陈腐观念,多接受新知,大胆创新,方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但要注意:跳出窠臼,不等于另起炉灶,考生不能脱离材料的具体语境论题来立意,而是要立足于材料的具体内容,谈个性化的看法。
考场佳作
减其浮华,加其精髓
波兹曼曾言:“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诚者斯言,随波逐流地活着,只会将自己推向毁灭的地狱。要我说,减其浮华,加其精髓,留得灵魂一缕香。
浮华乃人生累赘,弃之显人生大智。何为减其浮华?它是盖茨比于戴西空虚扭曲灵魂中所见真谛;是画魂潘玉良抛开世俗偏见孤独追求美的境界;是理查德·帕克之死背后关于人性的启示。学会减法吧,
减去那些看似闪闪发光的头衔,减去那些让虚荣心膨胀的称赞,减去那些自以为是的高傲。少了外在的包袱,轻装上阵,难道不好吗?
得其风骨,增其内涵,充实精神与灵魂!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似乎都自认为掌握了加法的真谛,每天不加选择地将一切信息放进大脑,可这些真的能使我们更充实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从不盲目学习网络语言,来增加自己的负担,因为纯净的经典文化早已融入我的思想。杨绛先生译过一句西方哲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种合理地置身事外的态度是我们应学习的,不争无关之物方能为精神本体留一方净土。何为真正的加法?加《老子》朴素辩证之理,加《菜根谭》宁和淳朴之味,加《论语》仁义孝悌之礼。加,是一个内在的过程,旁人看不见摸不着,但举手投足间不经意露出的风雅却可让你熠熠生辉。
加减合宜,书写人生大美格局!缘何钱钟书拒当东方之子?缘何余光中执意书写乡愁?缘何历经失败的科学家仍孜孜不倦?是人生加减法背后的神秘魔力,是完美精神与灵魂的召唤。若只是加,人生难免沉重;若只是减,人生便百无聊赖。
中国式养老困局加减之下,是秦玥飞从耶鲁回国后甘为村干部的勇敢;加减之下,是“我至少为科学排除了一个选项”的奉献;加减之下,是代代人生生不息的追求。
减其浮华,加其精髓。英国诗人多恩曾言:“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一味加而不减,
吝啬的葛朗台已在前方召唤贪心之人;一味减而不加,碌碌无为的失败者在前方向你招手。学会做加减法吧,让你的人生更显睿智,让你的灵魂更有价值,让你人生的征途更加圆满!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人生的大智慧在于大彻大悟自己是谁的那一刻,其他都毫无意义!此刻,就用加减法去认识自己吧!
考题设计二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潍坊二模)
《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本为“加”,结果却是“落后受损”,实为“减”;谦逊虚心本为“减”,但结果是“进步受益”,表现为“加”。可见,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刘爱勤
伪中国语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分析】
1.写作主题:围绕“加与减”展开具体论述分析即切合题意,如果由“加与减”引申出语意相同或相近的概念也算符合题意。
2.写作构思:谈“启示”就不要局限在“满与谦”上,要联想开去,谈具体的生活问题;局限在“满与谦”上,不符合写作要求,即没有完成写作任务,42分左右赋分。
3.内容具体:
(1)本次作文写作核心是“加减的智慧”,关键是要明确在什么情况或时间加或减,要明确加什么或减什么,将分析落到“实”处。
(2)要避免空泛议论分析,要将加减的智慧、加减的运用落脚在对具体问题、事件的分析上,增强论证的针对性,将论证落到“事”上。
novellnetware(3)如果学生写作立论为“做好人生的加减法”,但在论述中没有对“加”与“减”具体展开分析,只是贴上“加减法”的标签,空喊“做好人生的加减法”口号,此类作文不超过40分。
本次评卷发现写“满与谦”的较多(此类作文大约占1/3),如果能与“加减”联系,语言、内容、结构好的,可以控制在48分左右赋分;否则降等级给分。
写"舍与得"“进与退”“争与让”等的,不算跑题偏题;如果能与“加减”相联系可以48分左右赋分,一般不超50分;如果通篇未提“加减”,在基准分44分左右赋分。
写"加与减”的学生事例较少,对事例的恰切性上可适当放宽。
写作启示:阅读素材要深度引导。素材不在于多,而在于对一个素材的深入理解与把握,能从一个素材身上发掘出多种观点,并且能把这些观点进行思辨联系,从而在多方面把握素材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素材的思辨训练。
学生自己要清楚高考阅卷的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教师要开展基于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作文升格训练。
【优秀作文】
加减有度,张弛有致
骄傲自满本为“加”,结果就是落后受损变为“减”;谦逊虚心本为“减”,但结果是进步受益,表现为“加”。这表明了一个道理,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是加是减,应用之妙,存乎一心。
仔细观察身边的事儿,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做好人生的“加与减”,做到加减有度,张弛有致。
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对于我们来说,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争分夺秒学习。只为了三四十天后的那最后一站的成功。但是不懂得加减有度的时间分配,可能非但不能成功,反而会导致根本的失败。
高考在即,一些同学开始没日没夜的学习。凌晨五点不到,就有人强忍困意,离开舒适的床前往教室学习。子夜时分,依然有人夹着手电筒埋在被窝里挑灯夜战。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比别人多学一点的机会,导致了班级内的严重内卷,同时更使自己的身体状况亮起红灯。知道时间宝贵,学会争分夺秒是好事情。但过度的“加”就可能会压榨自己的身体,也自然降低学习效率,正如我们级部主任所言“高质量的休息就是高质量的学习。”休息看似是在消耗浪费时间,本以为“减”,但是休息会让你有更充沛的精力去继续努力学习,形成可持续学习力。休息会让你在同样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做到事半功倍。这样事实上就变成了一种“加”。我们应该做到加减有度,如果你想多学一点,那就按时休息,提高休息的效率。第二天早起五到十分钟,这既不会影响休息,又能利用这个高效的十分钟来多学一点。每天十分钟,日积月累,你就会进步一大截。
学会加减有度,张弛有致,这样自己就会成为一名高明的时间管理大师。就是这样的时间管理大师。青年时期下乡插队时,农忙之余,尽情地汲取书籍中的精华。农忙之“减”恰为脑力之“加”。袁隆平院士在稻田和家两点一线的工作之余,拿起小提琴奏一曲美妙的夜曲,这都体现了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加减有度、张弛有致。正是如此,他们才做出了令世人惊叹的成就。
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儿,学会平衡加减,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正如周作人所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其中不正是加减的平衡关系的体现吗?不正是张弛有度的生活的反应吗?
考题设计三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8:26: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48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生   加减   思辨   作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