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麻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木麻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文件规定了木麻黄(Casuarina spp.)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方法、病害防治技术、虫害防治技术和防治效果评价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木麻黄人工林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3092木麻黄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感病株率incidence
感病株率%=×100。遭受病害危害的林分,单位面积上感病的植株占全部植株总数的百分比。
3.2
有虫株率ratio of trees with pests
有虫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率,用来表示虫害的普遍程度。
贡献率3.3
林木死亡率ratio of tree mortality
林木遭受有害生物危害致死的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比。
3.4
感病指数disease index
感病指数=×100。是全面考虑感病率与严重度的综合指标。以植株为单位,严重度用分级代表值表示。
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
3.5
虫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
单位面积或每株的虫口数量。
3.6
虫口减退率population reduction rate
虫口减退率%=×100。防治后虫口数的减少量占防治前虫口数的百分比,用以表示虫害的防治效果。
3.7
小枝branchlet
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具有多个长的分节和几个短的基部小分节。木麻黄的叶已退化为鳞片状叶轮生在节间。
4主要病虫害
4.1主要病害
主要有木麻黄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白粉病(病原菌有性态:Erysiphaceae无性态:Oidium spp.)等,详见附录A。
4.2主要虫害
主要有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相思拟木蠹蛾(Arbela bailbarana)、多纹豹蠹蛾(Zeuzera multistrigata)、棉蝗(Chondracris rosea)等,详见附录A。
5调查方法二波罗蜜
5.1主要病害调查
5.1.1踏查
每年4月~6月和8月~10月各踏查一次,调查病害的发生种类、分布、危害程度等。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1。
5.1.2标准地调查
5.1.2.1标准地设置
根据踏查结果,在有病害发生的木麻黄林分,设置标准地调查,标准地累计面积不少于木麻黄总面积的3‰,每个标准地面积不少于2000m2,标准地内木麻黄不少于100株,每块标准地调查株数不少于30株,3个重复。在连续多年发病重度以上的林地内设立长久性标准地,逐年调查。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2。
5.1.2.2调查方法
rbw
在标准地内,间隔一定行数采用平行取样法;狭长地形林分,采用“Z”字形调查;条件基本相同的近方形地块林分,采用对角线法或五点取样法。
5.1.2.3调查结果记录
调查病害的种类、危害部位、危害程度等,把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2。
麦肯锡5.1.3发病程度统计
不同病害危害程度,根据LY/T1681有关指标,按附录C.1、C.2的规定分级。
5.2主要虫害调查
5.2.1踏查
每年3月~10月,每月调查1次~2次。观察木麻黄小枝、枝干受害情况。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1。
5.2.2标准地调查
5.2.2.1标准地设置
美国qe4
在有害虫发生的木麻黄林分设置标准地。标准地累计面积原则上不少于木麻黄总面积的3‰,每个标准地面积不少于2000m2,木麻黄不少于100株,调查株数不少于30株。
5.2.2.2叶部害虫调查方法
用对角线法或隔行法,每株按上、中、下三个高度,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调查叶部害虫为害情况,调查指标包括害虫种类、虫态、株虫口密度(头/株)和危害程度。对于虫体小、数量多、定居在嫩梢上的害虫,可在标准株受害严重的部位截取长10cm样枝3条,分别用自封袋装好带回实验室调查。
5.2.2.3蛀干害虫调查方法
采用对角线法或隔行法调查。统计每株树上蛀孔数量,并目测树木的受害程度,查清害虫种类、虫态、危害程度等。
5.2.2.4调查结果记录
每种害虫的种类、虫态、数量、危害情况等记录于附录B的表B.2。
5.2.3害虫危害程度统计
不同害虫危害程度,根据LY/T1681有关指标,按附录C.2的规定分级。
6病害防治技术
6.1选用抗病品种
采用抗病的木麻黄种源或无性系健壮无病苗木造林,加强苗木检疫,防止病害传播。
6.2营林措施
参照LY/T3092执行。苗圃撒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加强抚育管理,开沟排水,切忌积水。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壮树防病。病害发生后,及时清除病部,集中烧毁,并在发生地及其四周喷撒高锰酸钾(1%)或漂白粉(1%),防止传播。
6.3生物和化学防治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20: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485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调查   标准   危害   文件   病害   防治   程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