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与乡风文明融合发展机制探析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5期
农村经济学摘要本文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三者之间探讨融合发展机制,分析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与乡风文明是一个有机循环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转换。在分析三者融合发展机制的同时,对如何更好地开展乡村振兴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有效推动产业、生态、乡风协调发展提供新路径以及为乡村振兴规划提供参考。amazing things
关键词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融合机制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5-0238-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5.09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与乡风文明融合发展机制探析
方安娜
黄珍金钟先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231)
乡村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城乡发展差异态势险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是一个有机循环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转换。产业兴旺是农村振兴发展的基石,能为乡村环境和乡村文化提供有力支撑。生态宜居是乡村延续下来的根本要求,是产业长远发展、绿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乡村新文明焕发的必然要求。乡风文明实际上是精神引领,丰富产业文化内涵,指导生态文明建设。
国内外关于乡村振兴的论文大部分是单独阐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的,鲜有将三者联系在一起,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这三者基于一个整体全面分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之间的联系,以期为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抓住关系节点、以点带面促进循环体运动发展、提高村民物质和生活水平、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提供参考。
1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乡村振兴、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发展田园生态产业既是思路也是出路[1]。产业兴旺可以促进生态建设,生态宜居可以转化为生态产业促进产业兴旺,前者是经济建设的核心,后者是生态建设的重点。
1.1产业兴旺对生态宜居的影响
田园综合体是国家为乡村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振
兴措施,其目的为实现产业兴旺、弘扬农耕文化和建设美丽乡村。无锡市阳山镇根据“新田园主义空间”的理念建设田园综合体,以水蜜桃产业园作为基础性产业,进而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阳山镇10年来GDP 从18亿元增长至58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1亿元增长至近30亿元。这些数据不仅是阳山镇产业兴旺的体现,也是阳山镇666.67hm 2桃林的保障。此外,村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开始重视生活环境,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总之,产业兴旺促进了生态宜居建设进程。
与此同时,虽然阳山镇的旅游项目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是人流、物流、车流的增多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污染也增加了乡村生态治理压力。为避免给乡村带来高负荷的生态压力,产业发展应当张弛有度,旺季时限客分流减缓旅游高峰压力,淡季时根据生态利益补偿机制对生态受损部分进行修复,保障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同步发展。1.2生态宜居对产业兴旺的影响
阳山镇充分利用其水蜜桃的特品牌优势,以原有的自然环境为依托,积极开展特农业和乡村旅游。因其安阳书院、朝阳寺、桃花林和古火山等独特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生活全报道
然而,浙江新桥镇金大田村为了发展经济选择了高污染的工业固废拆解行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
了恶劣的影响。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不断恶化导致所有污染产业不得不停产整改。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阻碍了产业的稳定发展,也降低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2产业兴旺与乡风文明
产业兴旺随乡风文明而浮沉消长,前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后者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二者之间是经济
作者简介方安娜(1994—),女,安徽安庆人,在读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20-09-25
238
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乡风文明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兴旺推进文明培育,两者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相互依存。
2.1产业兴旺对乡风文明的影响
特文化小镇集特产业、历史传承、文化旅游、社区宜居于一体,其目的在于弘扬乡村人文风情和发展相关文化产业。金大田村通过建立特小镇焕发了乡风文明。该镇原本是环境脏乱、污染严重的“垃圾场”,现已建设成特文化小镇。该镇充分发挥了当地
“耕读文化”的文化氛围,传承民间艺术和乡土文化,保护金大田文化资源和文化设施并且定期开展不同的文化活动来弘扬。建立特小镇不仅发展了当地经济,还丰富了村民精神世界,焕发了乡风文明[2]。
相反,有些地方只重经济、轻视文明,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山地等农村用地建设污染大的工厂或者开发房地产,破坏了农村原始生态环境和原有风土人情。过度开发农村资产虽丰富了村民的物质生活,却忽略了他们的精神诉求。虽然经济发展了,但是生存环境变得十分恶劣,破坏了农耕文化、手工艺、戏曲等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降低了村民幸福指数,不利于乡村乡风文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应当大力挖掘当地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加快乡村特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3]。
2.2乡风文明对产业兴旺的影响
乡风文明可助力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金大田村利用当地五凤楼、耕读堂、扶雅书院等历史建筑,陶艺、扎染、沙画等传统工艺聚集形成的集市,再加上古宅、花田、白鹭等农村自然风光,吸引了大
量游客来此地游玩。游客既可以体验带有当地文化特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可以参与元宵节猜灯谜、乡村拾礼、嬉水节等传统文化活动。特小镇不仅使当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还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民宿等产业的发展。
然而,现在有许多城镇建设特小镇,跟风模仿比比皆是,如若当地乡风文明缺失甚至不复存在,乡村产业将失去“乡味”,毫无特,不利于产业优势竞争,因而应当深度挖掘乡风、民俗、历史、农耕等多种特乡土文化资源。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改善乡村文化环境不仅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前瞻性举措,还是充实业余文化生活、丰富精神世界的有效手段[4]。
3生态宜居与乡风文明
生态文化可以推动乡风文明的建设,乡风文明可以引导生态文化的培育,进而影响生态环境,打造美丽的人居环境。我国乡村选择以独特的田园文化和生态资源为引擎发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等产业,不仅强化了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利于当地居民传承特文化习俗,焕发乡风新文明[5]。
3.1生态宜居对乡风文明的影响
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的变迁或者破坏严重制约了乡风文明的发展。金大田村因为求发展忽略
了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生态文明倒退。该村兴起拆解行业导致村庄变成废旧塑料分拣的重灾区,土壤和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往日田园风光不再,乡村文化也随之没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是决定人类文明的因素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10年金大田村开始意识到生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并进行整改,通过关停拆解厂、清理废旧塑料、增加绿化面积,整治村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通过推行优秀风俗、挖掘村庄历史、传承传统文化,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10年后,金大田村变为古韵十足的田园式生态公园,传承田园水乡文化,村民生活富裕幸福。
3.2乡风文明对生态宜居的影响
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数千年的村落文化,对生态文化更是有深刻的见解。早在3000年前,儒家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的基本理念,影响着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村庄建设[6]。从南方的吊脚楼到北方的生土窑洞,都是在尽力保存原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随山就势、因势利导构建的生态居住空间格局,充分表达着对自然的尊重[7]。此外,尊重自然、和谐共融的道家生态文化思想和众生平等、共生共存的佛家生态文化思想同样对我国传统村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是因为“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思想、“众生平等”的生态伦理思想、“取用有节”的生态保护思想、“以时禁发”的环境管理思想等优秀的生态文化,才能造就江南水居、徽派建筑、陕北窑洞等各具特的民居,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添砖加瓦[8]。
然而,现代用地紧张,尤其是在房地产开发的盛势之下,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周边村落已经变成一座座高楼大厦,毫无乡村气息。诚然,现代生态哲学思想更具科学性和指导性,但是传统村落是在传统生态思想潜移默化的指导下建设的,承载着当地人们的乡土情怀。不结合传统生态文化单纯依靠现代生态哲学思想的力量建设“城市”村落,会导致村民对乡村的向心力
方安娜等: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与乡风文明融合发展机制探析
物理学239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5期农村经济学
(上接第235页)
射带动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
率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明确园区主导特产业,按
照“一园区一主导产业”的思路,强化品牌创建,积极
推动园区开展绿、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定认
证,打造具有品牌优势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提高
农业产业竞争力。探索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特
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4-5]。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集成示范,加强新
型职业农民培训,带动园区内更多农民增收致富。3.5统筹资源要素袁进一步集聚园区建设合力
集聚各类科教资源,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
科技、信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园区高度集聚,在园区
建设面向市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
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技术转移交易机构,
促进先进原创技术成功“落地”。强化人才支撑,深化
与一流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招引领军
型农业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农业创新团队,选派学生在园区企业实习,探索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打造本土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完善财政支持政策,设立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以支持园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加大园区社会化资本投入力度,整合使用各类资金向农业科技园区倾斜,引导和鼓励各类资本及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园区,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4参考文献
[1]李坤琪.关于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思考与对策[J].农
家参谋,2019(9):18.
[2]王金宝.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绩效及政策环境分析[J].
种子科技,2018,36(3):21.
黄糊精[3]唐明霞,程玉静,袁春新,等.基于产业基础的多视角农业
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6):323-328.
[4]吴琦,刘方媛.基于SWOT分析的安达市农业科技示范园
区建设研究[J].乡村科技,2018(7):39-41.
[5]雷玲,陈悦.杨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新能力评价[J].中国
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8):211-217.
(上接第237页)
接、农校对接、农超对接等,在县城设立直销窗口[4]。6参考文献
[1]叶进.江西省宜黄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8.[2]唐莉莉.浅谈对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认识[J].中
国商论,2018(5):162-163.
[3]李素琴.河南尉氏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实践及其思考[J].中
国国情国力,2017(7):73-75.
[4]王长义.新形势下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实践思
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7(1):125-126.
汽车使命
大大降低,生态文化的引领作用和教化功能也会有所弱化,影响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步伐[9]。古今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才是真的乡村文化振兴,才能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4结语
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富足的物质生活、宜人的居住环境和丰富的精神文明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这个矛盾主要集中在乡村,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乡村发展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这危急之际,国家推出乡村振兴战略来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在产业振兴上,既要保证三产融合,也要保证生态宜居宜游,还要保证传统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在生态振兴上,既要保证生态产业发展,也要保证乡村环境优美,还要保证生态文化传播;在文化振兴上,既要保证乡村物质文明建设,也要保证生态文明建设,还要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在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如果充分考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的融合发展机制,从物质、生活和精神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塑造三足鼎立之势,不仅能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还能保证乡村稳定、长远发展。
田中雅美5参考文献
[1]杨晓娜.生态宜居背景下我国生态新农庄的发展路径[J].
农业经济,2020(4):31-33.
[2]李依伦.特小镇背景下的民艺传承与发展[D].徐州:中
国矿业大学,2018.
[3]戚迪明,刘玉侠,任丹丹.转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
反思[J].江淮论坛,2019(6):14-21.
[4]马璇.推进农村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分析[J].农业
经济,2019(8):45-47.
[5]张丽丽.乡风文明视角下农村生态文化培育研究[D].南昌:
东华理工大学,2019.
[6]海继平,吴昊.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应注重传统生态文化的
传承[J].生态经济,2011(5):192-195.
[7]朱凤琴,齐琪.绿发展视域下传统生态文化探析[J].林业
经济,2018,40(11):15-19.
[8]宋燕金.为乡村振兴铸造文化之魂[J].人民论坛,2018(31): 130-131.
[9]赵娜.如何做好生态旅游这篇“新文章”[J].人民论坛,2018 (35):74-75.
240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4:32: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484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态   文化   发展   乡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