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复习资料(精品)

油藏工程复习资料
本资料由石工07-5班几位同学整理收集
水平有限、仅供参考
2010年6月
第一章
1、油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油气田: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和。
油藏工程: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商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开发结束。油藏工程是一门以油层物理和渗流力学为基础,进行油田开发设计和工程分析方法的综合性石油科学技术。
2、详探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所开展的工作、及其目的和任务(或成果)。
解决的问题:1.以含油层系为基础的地质研究;2.储层特征及储层流体物性; 3. 储量估算;
4.天然能量评价;
5.生产能力
开展的工作:1.地震细测工作    2.钻详探资料井(取心资料井)  3 .油井试油和试采
4.开辟生产试验区
5.基础井网布置
任务:寻油气田和查明油气田,计算探明储量,为油气田开发做好准备。
3、试油:油井完成后,把某一层的油气水从地层中诱到地面上来,并经过专门测试取得各种资料的工作。
试采:开采试验。试油后,以较高的产量生产,通过试采,暴露出油田生产中的矛盾,以便在编制方案中加以考虑。
基础井网:在油藏描述和试验区开发试验的基础上,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
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开发井网。
工业价值:开采储量能补偿它的勘探开发及附加费用。
生产试验区: 对于准备开发的大油田,在详探程度较高和地面建设条件比较有利的地区,先规划出一块具有代表性面积,用正规井网正式开发作为生产试验区,开展各种生产试验。
试采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认识油井生产能力,天然能量、驱动类型、驱动能量的转化,油层的连通性、层间干扰,适合该油层的增产措施,进行生产测试:探边测试、井间干扰测试、常规测试等。
4、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认识油田的动态和静态规律,它除了负担进行典型解剖的任务外还有一定的生产任务。
开辟试验区的原则:1.开辟的位置和范围对全油田应具有代表性;2.试验区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把试验区对全油田合理开发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3.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4.应尽可能考虑地面建设。
5、基础井网,以及基础井网的目的
目的:合理开发主力层位,建成一定生产规模;兼探开发区的其它油层,解决探井、资料井所没有完成的任务。
6、地质储量: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集层中石油或天然气的总量。
丰度:单位含油气面积内油气的总量。
单储系数:单位含油气体积内油气的总量。
7 掌握油藏气藏的储量、丰度及单储系数的计算。
油田oi wi B S Ah N /)1(1000ρφ−=          气田i
i sc i sc gi Z p p T T S Ah G 101.0φ=    丰度                          单储系数  A N o /=Ω)/(Ah N SNF =
8 储量的分几个级别,探明(一级储量)的可分为哪三类。
储量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
探明储量分为:已开发探明储量(Ⅰ类)、未开发探明储量(Ⅱ类)、基本探明储量(Ⅲ类)
计算方法:类比法、容积法、物质平衡法、产量递减法、矿场不稳定测试、水驱特征曲线法、统计方法等
9  地层中存在的驱油能量的种类,及其驱油的主要机理。
驱动方式:驱使原油流向井底的动力来源方式称为驱动方式。
1.封闭弹性驱驱油机理:流体和岩石颗粒膨胀,地层压实
2.溶解气驱驱油原理:溶解气膨胀
3.气顶驱动驱油原理:主要是气顶中气体的膨胀作用,也伴随一定程度的溶解气驱
4.水压驱动驱油机理:刚性水驱能量主要是边水的重力作用;弹性水驱主要依靠含油区和含水区压力降低而释放出的弹性能量来进行开采。
5.重力驱动驱油机理:靠原油自身重力将油驱向井底。
6.复合驱动驱油机理:两种或两种以上驱油机理同时作用。
10  各种驱动方式的形成条件。
1.封闭弹性驱:无边底水或边底水不活跃、Pi >Pb
2.溶解气驱:无气顶、无边底水或边底水不活跃、Pi ≤Pb
3.气顶驱动:有气顶、无水驱或弱水驱、Pi=Pb 、伴随溶解气膨胀
4.水压驱动:刚性水驱,有边底水、有露头、或人工注水、供液速度=采液速度
弹性水驱,供液速度<;采液速度、无露头、边水不活跃
5.重力驱动:油层比较厚、倾角大、渗透性好、开采后期
医学书店11 各种驱动类型油藏的生产特征,以及动态特征变化的机理。了解驱动方式的转化。
1.弹性驱动
压力下降、产量下降、
汽油比稳定、采收率低(平均3%)
2.溶解气驱
油藏压力迅速、不断降低、
汽油比增加到最大然后降低、
产水量无、产油量下降
采收率5~30%
3.气顶气驱
油藏压力不断缓慢衰减,压力保持水平高于一般衰竭式开采的油藏
不产水或者产水量可忽略
汽油比在构造高部位的井中不断升高,当气顶达到构造高部位井时,气油比将变得很高
采收率比溶解气驱大很多,为20~40%,气顶驱比溶解气驱自喷时间更长
4.水压驱动(刚性水驱)
油层压力保持不变、
边底水或注入水推至油井后油井开始见水、
含水不断上升,产油量开始下降,但液量保持不变
生产汽油比等于原始溶解气油比。
4.水压驱动(弹性水驱)
当压力降到达边缘以后,油层压力将不断下降
心脏麻痹若保持井底流压为常数,则产量将不断下降
由于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所以气油比等原始溶解气油比
5.重力驱动
油藏压力迅速下降
构造低部位的井气油比低,构造高部位的井的气油比将会增加
二次气顶形成于未饱和油藏中,直到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重力驱才发挥作用
产水量低或不产水,采收率变化范围大
动物权利6.刚性气驱
油藏压力保持不变
驱替前期气油比和产液量保持恒定
后期驱替前缘到达出口端后气油比上升,产液量下降
7.复合驱动油藏
水侵和气顶膨胀不足以维持油藏压力,压力下降快
水慢慢侵入油藏底部,造成低部位的生产井表现出产水量缓慢增加趋势
小气顶当气顶膨胀时,构造高部位井的气油比将增大。气顶收缩时,构造高部位井的气油比下降
溶解气驱可能采出了相当大比例的油量。构造低部位井的气油比也不断增加
采收率通常比溶解气驱高,比水驱或气顶驱低
12影响气顶驱、重力驱动采收率的因素。
影响气顶气驱的因素:1.原始气顶的大小(最终采收率随气顶增大而增大);2.垂向渗透率(垂向渗透率较高将使原油向下运动,同时绕流的气量少);3.粘度(原油粘度越大,绕流气量越大,采收率降低);4.气体保存程度(为了保存气体,必须关闭气窜井);
5.采油速度(低的采油速度能增加采收率);
6.倾角(倾角越高,有利于获得高采收率)。
影响重力驱动的因素:1.上倾方向的渗透率;2.储层倾角;3.油藏生产速度;4.原油粘度;5.相对渗透率特征。
13 开发层系划分的概念、从多油层储层非均质特征说明层系划分的必要性。
开发层系划分就是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独立的一套开发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多油层油田的非均质性特征:1.储油层性质之间的差别,2.各层油水关系的差别,3.各层间天然能量驱动方式的差别,4.各油层油气水的性质、压力系统差别。
开发层系划分的意义:1.有利于发挥各油层的作用,为油层比较均衡开采打下基础,减少层间矛盾;2.提高采液速度,缩短开发时间;3.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提高最终采收率;4.适应采油工艺技术发展的要求。
14 掌握层系划分原则
1.同一层系内的油层物性应当接近,尤其是渗透率。
2.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有效厚度大于10米,单井控制储量大于10万吨。
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
4.要考虑采油工艺技术水平,相邻油层尽可能组合在一起。
15 注水的时机(早、中、晚)的定义、特点、优点、适用条件。
早期注水:【定义】油井投产的同时注水,或在油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之前注水,使油层压力始终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或原始油层压力附近。【特点】油层内不脱气,原油性质保持良好;油层内为油水二相流动,渗流特征清楚;油井产能高,自喷期长;采油速度高,有较长稳产期。【缺点】投产初期投资较大,投资回收期长。【适应条件】地饱压差相对较小的油田中期注水:【定义】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当地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气油比上升到最大值之前开始注水。【特点】随注水压力恢复,地层压力略低于饱和压力,形成水驱混气油方式;注水后,地层压力恢复到饱和压力以上,可获得较高产量。【优点】初期投资少,经济效益好,可保持较长稳产期,获得较高产量。【适应条件】地饱压差较大,天然能量相对较大的油田。
晚期注水:【定义】开采初期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在溶解气驱之后注水。【特点】驱动方式转为溶解气驱,导致粘度增加,产油量下降;注水后可能形成油气水三相流动;产量不能保持稳定。【优点】开发初期投资少,原油成本低。【适应条件】原油性质好,天然能量足,中、小油田。
16 什么叫注水方式,及主要的注水方式类型。
注水方式也称注采系统,即注水井在油层所处的地位和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注水方式类型: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
17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的适用条件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边缘注水:【定义】把注水井布置在油水过渡带附近(缘外注水,注水井布置在外油水边界;缘上注水,布置在油水过渡带;缘内注水,布置在内油水边界)【适应条件】适用中小型油田、油层构造比较完整;油层分布比较稳定,含油边界位置清楚;外部和内部连通性好,流动系数高。【优点】油水边界比较完整,水线推进均匀;控制比较容易,无水采收率和低含水采收率高;注水井少,注入设备投资少。【缺点】在较大油田的构造顶部效果差,易出现弹性驱或溶解气驱。注入水利用率不高,水向四周扩散。
切割注水:【定义】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较小的面积,成立独立的开发区域。【适应条件】油层大面积分布,有一定的延伸长度;注水井排与生产井排连通性好;较好的流动系数。【优点】根据地质情况,选择最佳切割方向及切割区的宽度;便于修改原来的注水方式(切割=>面积);可以优先开采高产地带,使产量达到时间要求。【缺点】不适应非均质严重的油田,水线推进不均匀;注水井间干扰大,吸水能力降低;有时出现区间不平衡,造成平面矛盾。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面积注水:【定义】把注水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开发区上。【特点】适应范围广,见效快,采油速度高【适应条件】油层分布不规则,延伸性差;油层渗透性差,流动系数低;面积分布大,构造不完整,断层分布复杂;适用于强化采油【优点】所有生产井置于注水井第一线,有利于油井受效;注水面积大,受效快;油井有多向供水条件,采油速度高;便于调整。
18 画出基本井网的二种形式(三角形井网、正方形井网); 面积井网的命名(正、反);二种基本井网下的面积注水井网的画法,及其油水井数比是多少;井网密度、单元控制面积概念。
【正】生产井位于面积单元中心 【反】注水井位于面积单元中心
掌握书上及课件上各种井网的画法,会算油水井数比,井网密度等。
例如五点系统,取n 排n 列,控制面积为na na S ×=,注水井数为n n ×21,生产井数为n n ×2
1。因此,油水井数比为
1:1,注水井控制面积为。
222225.0/a n a n =井网密度:单位面积上的井数,或平均单井所控制的面积
19 面积和体积波及系数定义,影响水驱波及系数(或水驱采收率)的因素。
面积波及系数:水淹面积与井网控制面积之比。体积波及系数:水淹孔隙体积与控制体积之比
Ah h A E s s V /=  影响因素:在水井和油井之间存在压力分布,相应的流线分布;在均匀井网内,连接注水井与生产井的一条直线形成主流线,其压力梯度最大;注入水首先沿主流线突破,井壁上各点不是同时见水;波及系数与流度比的影响很大。此外影响因素还有:井网类型、油层非均质性、重力分异、毛细管力、注水速度。
泰州师专附属实验中学
20 断块、断块油田、复杂断块油田,及其以面积划分的级别。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断块:被断层分割开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不同规模的地质体。
断块油藏:断层遮挡所形成的油藏称为断块油藏。
断块油田:在一定构造背景基础上,以断块油藏为主的油田。
复杂断块油田:含有面积小于1km ²的断块油藏,且地质储量占油田总储量50%以上的断块油田。
分类:大断块油藏(含油面积>1km ²)、较大断块油藏(0.4~1.0km ²)、中断块油藏(0.2~0.4km ²)、小断块油藏(0.1~0.2km ²)、碎块油藏(含油面积<0.1km ²)
21了解断块油田的开发方法——滚动开发基本工作程序
滚动开发:在复杂断块油田上,重点对油气富集区采取与详探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在实践与认识上多次反复逐步发展的开发方法。核心是勘探与开发交叉进行,详探和开发紧密结合,用少量的井既能探明含油断块,又能形成较好的开发井网。
基本工作程序:1.整体部署;2.分布实施;3.及时调整;4.逐步完善。
22 什么是弹塑性,以及弹塑性(压力敏感)对储层物性影响;弹塑性(压力敏感)驱动下的开发特征(指示曲线特征)。
压力下降时的产量公式(径向流公式)。
油气储层随着地层压力的变化具有明显的不可逆变形或部分不可逆变形,即储集层具有弹塑性性质。
弹塑性对储层物性影响:地层压力发生变化,地层岩石将发生弹塑性变形,无论变形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将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地层的渗流性质,而且渗透率的变化比孔隙度大得多,并且通常是不可逆的。 径向流公式:)
/ln()](exp[120000000c c r R p p h k G ααμρπ−−−=
弹塑性油藏开发特征:1.采油指数下降,产量下降;2.当油层压力在整个油藏范围内下降时,就会造成整个油藏生产能力下降;
3.当油层压力下降时,孔隙度下降,渗流阻力增加,甚至产生“堵塞”。
弹塑性油藏开发原则:1.油藏压力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水平,或保持在不使渗透率明显下降水平上;2.制定合理的生产压差;
3.试油应在较小压差下进行;
4.合理的井底流压能保护套管不受挤坏。
23 油田开发方案的主要内容,其中油藏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油田开发方案主要内容:一、油田概况;二、油藏描述(1.储层的构造2.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3.储层内流体的分布及其性质);
三、油藏工程设计;四、钻井、采油、地面建设工程设计;五、油田开发方案实施要求。
油藏工程设计部分主要包括: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原则、层系划分与组合、开发方式的选择、井网和井距及采油速度的确定、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及经济评价。
24 掌握开发调整的几种主要的方法,以及基本的井网变换的形式。
一、层系调整(随着对油藏认识程度加深,开发层系逐渐变细,从一套井网增加到多套井网,控制程度逐渐增加);二、井网调整(随着开发程度加深,对非均质认识进一步加深,井距逐渐变小);三、驱动方式调整(从天然能量开发向依靠人工补充能量开发);四、工作制度调整(使地层中油水的渗流方向的改变,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五、开采工艺调整(地层能量不足时,需要从自喷转向抽油)。
井网变换的形式:切割注水井网=>直线井排, 反九点井网=>行列排状, 反九点=>五点系统,
补充钻新井 反四点=>反七点 ,    注采井数比由少到多 正七点=>反七点,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7:33: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439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开发   压力   油藏   油层   油田   面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