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厥阴病篇探析

林县五人照片
《伤寒论》厥阴病篇探析
田明敏;黄煌dea分析
【摘 要】《伤寒论》厥阴病篇历来争议较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厥阴病提纲证之疑,乌梅丸主方之惑以及厥利呕哕诸条文之所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3个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梳理和探讨。寒热进退的病机贯穿厥阴病篇,厥阴病篇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六经病的转归,同时也在仲景诸寒热并用方剂的研究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There have always been many controversies in chapter of jueyin diseases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including three aspects,namely,the doubt about main syndrome of jueyin diseases,the dispute of Wumei Pill as main prescription of ju-eyin diseases and the affiliation of articles on syncope,diarrhea,vomiting and hiccup.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 were made on these three issues.The pathogenesis of advance and retreat of cold-heat goes throughout the chapter of jueyin diseases,whose meaning lies in not only revealing the outcome of six-meridian diseases,but also playing a vital role in the research of various integrative cold and heat prescriptions of Zhang Zhongjing.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32)004张旭东
【总页数】4页(P308-311)
【关键词】厥阴病;提纲证;乌梅丸;厥利呕哕
【作 者】田明敏;黄煌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222
仲景方中寒热并用的方剂较多,寒热错杂的病机是此类方剂的应用指征。《伤寒论》厥阴病篇集中体现了仲景对于寒热错杂的病证及疾病寒热进退转归的认识。但《伤寒论》厥阴
病篇历来争议颇多,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厥阴病提纲证之疑、乌梅丸主方之惑、厥利呕哕诸条文之所归。在厘清前辈分歧的基础上,我们对这几个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厥阴病提纲证之疑,是指“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是否是厥阴病的提纲证。如果326条是厥阴病提纲证,那么厥阴病提纲证是寒热错杂证还是热证?乌梅丸主方之惑是指如果厥阴病提纲证是寒热错杂证,乌梅丸是否可以作为厥阴病提纲证的处方,乌梅丸作为厥阴病主方的地位是否可以确立。厥阴病提纲证之疑与乌梅丸主方之惑是具有关联性的两个问题,所以我们放在一起进行讨论。
从我们的教材以及一些文献来看,寒热错杂说是学界的主流观点。这其中可分为两类,真寒假热和真寒真热。如胡希恕先生认为厥阴病提纲证中“气上撞心”的病机是上焦虚、中下焦的寒气上冲。上焦虚,胸阳不布,所以此“心中疼热”为虚热,不可以妄用攻下之法。若误认为“心中疼热”是实热而用下法,则引邪下陷,导致“下之利不止”,所以厥阴病提纲证的寒热错杂是真寒假热错杂。刘渡舟先生则认为厥阴病提纲证之寒热为真寒真热。寒为真寒,所以厥阴病篇存在阴盛而衰的机转,热是真热所以也存在阳虚来复的机转。厥阴病提
纲证的寒热错杂是上热下寒。我们认为厥阴病篇多条条文论及疾病阴盛而衰、阳虚来复、阳复太过等不同的机转。若热非真热,则阳不可复,更不可能复而太过;若寒非真寒,则阴盛而衰更是谬谈。所以我们认同刘渡舟先生的观点,认为厥阴病提纲证是寒热错杂证,寒为真寒,热为真热,寒在脾胃,热在胸中。
厥阴病提纲证为热证说,我们以田合禄先生的观点为例进行说明。田合禄先生认为厥阴病提纲证为风火实证,轻者用白虎汤,重者用风引汤。厥热胜负,阴阳盛衰是厥阴病篇探讨的主旨。326条作为提纲证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寒热错杂的病机,为厥阴病篇诸多厥热胜负的转归论述埋下了伏笔。同时,厥阴病篇有寒证,有热证,有寒热错杂证,兼涉太阴病,阳明病,少阴病,少阳病。以寒证或热证作为本篇提纲均有失偏颇。只有寒热错杂证才能涵括寒热进退的病机。若以风火实证解提纲证,则厥阴病提纲证就完全失去了“提纲”的意义。所以我们认为田合禄先生等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寄生危机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去汗,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两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338)
目录搜索引擎乌梅丸是厥阴病主方是学界比较认可的观点,但也有些医家认为乌梅丸并不适合做厥阴病提纲证的处方,如胡希恕先生、田合禄先生等。胡希恕先生认为338条没有提到“消渴”一证,乌梅虽能止渴,但在乌梅丸中主要是为了防止干姜、附子等过于辛散,同时酸敛止利,并不是治消渴。338条与厥阴病提纲证无法衔接。田合禄先生的观点如上,这里不再赘述。要解决乌梅丸是否可以看作是厥阴病篇的主方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原文的分析上来。
乌梅丸治“蛔厥”,“又主久利”。338条提出“脏厥”与“蛔厥”相区分。这里的“脏厥”,胡希恕先生认为是胃气绝,脏指脾胃;刘渡舟先生则认为此处“脏厥”指厥阴。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首先胃气是人身正气的根本,胃气亡,邪盛正衰,故可出现“其人躁,无暂安
时者”的死证。同时,厥阴病篇也存在“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343)这样的条文,所以此处的“脏厥”的“脏”理解为厥阴也不足为过。
蛔居肠胃之中,肠胃有寒,蛔趋暖避寒,故“上入其膈”,饮食入胃,蛔为食臭所诱,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338条的“脏寒”为脾胃虚寒。厥阴病提纲证“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中也提到了“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在前面的论证中,我们已经明确厥阴病提纲证的寒热错杂为上热下寒,所以厥阴病提纲证的“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与乌梅丸证的“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的病机是一样的。厥阴病提纲证的“下之利不止”与乌梅丸证的“又主久利”也是相呼应的。从方剂组成来看,乌梅丸大量使用附子、干姜、细辛、蜀椒等辛热药物,温补脾肾,散肝寒,补肝阳,畅达肝气。乌梅大量使用,并用醋制,一方面滋肝阴,敛肝气之冲逆,同时酸敛止利;一方面又防止姜、附等药过于辛散,乌梅同辛热温散药同用,形成一收一散之势,共同辅助肝主疏泄功能恢复正常。乌梅丸配伍中干姜、附子、桂枝、细辛、蜀椒等辛热温散药居多,但黄连用至一斤、黄柏用至六两,苦寒清热燥湿药的用量也不算小。从药物的寒热配伍来看,乌梅丸证也是寒热错杂的。与“蛔上入其膈”,“得食而呕”,“其人常自吐蛔”所导致的“烦”是与“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相类似的上冲感和烦热感。通
过以上论证可知,乌梅丸证与厥阴病提纲证之间存在诸多联系和相通之处。厥阴病提纲证重点突出了肝气郁结,风火上扰的症状;乌梅丸证则重点突出了脾胃虚寒的病机,两者是互补的,它们共同揭示了厥阴病寒热错杂的病机。所以我们认为乌梅丸可厥阴病提纲证,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主方。
厥阴病篇中大量条文叙述厥利呕哕,内容涉及太阴、少阴、阳明、少阳等方证。所以有些学者认为此篇内容庞杂,无系统性,如胡希恕先生,钱超尘先生等。他们认为厥阴病篇条文过少,出于平衡厥阴病和其他经病篇幅关系的目的,后人遂将厥利哕呕等内容附加于此。陈亦人先生、李士懋先生、刘渡舟先生等则认为厥阴病篇有规矩可循。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2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42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提纲   病篇   认为   先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