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习俗

宋辽金夏习俗史之辽代习俗
发布时间:2009-6-6  阅读次数:107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辽代习俗
  辽(公元907- 1125年)是契丹人所建立的中国北方王朝。契丹源于东胡鲜卑宇文部的一支,北魏时居于潢水以南、和龙以北,从事游牧。唐末,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日渐强大,于公元907年即可汗位,于公元916年称皇帝。辽朝的国号先后用汉文命名为契丹、大辽、大契丹,最后复号大辽,而在契丹语和女真语中一直称为契丹。1125年,辽朝为金兵所灭。
第一口奶事件  契丹人以畜牧业为主,兼有古老的渔猎和新兴的农业,并且,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加大。捕鱼和狩猎是契丹传统的生产部门,契丹人盛行凿冰钓鱼和骑射围猎的方法。契丹一直采取游牧方式,每年从四月到八月让畜自逐水草,九月把畜赶回冬牧场饲养。耶律阿保机在建辽前后,把大批汉人安置在头下州城从事农业,当契丹占据渤海故地和燕云十六州后,农业已发展为重要的经济部门,到圣宗时期(起始于公元982年),辽朝的经济已完成向半农半牧的转化。
  辽朝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境内的两大民族因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各有自己的独特习俗。同时,两个民族的习俗又有许多融合的现象出现。
  (一)渔猎习俗
  契丹本是游牧民族,《辽史》卷五十九说: 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挽强射生,以给日用。 畜牧,打猎是契丹民族传统生产项目。渔业在契丹民族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辽史》卷三十二有 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 的记载。
  辽朝建国后,统治阶级依然十分重视狩猎和渔业。 每岁正月上旬 辽帝出行射猎,凡六十日。然后并挞鲁河凿冰钓鱼,冰泮,即纵鹰鹘以捕鹅雁 (《契丹国志》卷二十三)。契丹人最喜冬季严塞季节 凿冰钓鱼 ,这时鱼潜水底,他们 卓帐冰上,凿冰取鱼 (《辽史》卷三十二)。宋人程大昌《演繁录》引《燕北杂录》记载过辽人钓鱼的情景。每年正月河水上冻,河上结了厚厚的冰,辽朝皇帝开始钓鱼。辽道宗和他的母后,都在冰上搭起帐篷。派人到帐篷上下十里的河道上用毛网把鱼截住,使鱼不至于逃跑。
  然后把鱼驱赶到冰帐附近,最后集中在冰帐的冰下。帐中床前凿开四个冰洞,这种洞的名字叫 冰眼 ,中间的洞要凿通透水,其他三洞环绕着这个洞,不凿透。鱼快到中间洞的时候,负责观察的侍从,赶快告诉皇帝,辽道宗就在透水的冰洞中抛下鱼钩,没有不钓到鱼的。道宗把钓鱼绳拉起来,把鱼从洞中拉上来,就是
所谓 头鱼 ,钓到头鱼以后,皇帝与侍从们都从冰帐中走出来,到其他帐篷里饮酒作乐。
  头鱼酒宴 是辽规模很大的宴会,不仅有宴饮,还有歌舞,还要宴请各地方的首领,各方首领还要为辽帝歌舞作乐。史载 天庆二年(1112年),天祚如混同江钓鱼,界外生女真酋长在千里内者,以故事(按以往的规定)
  皆来会,适遇头鱼酒宴,别具宴劳。酒半酣,天祚临轩,使诸酋次第歌舞为乐 (《契丹国志》卷十)。
  辽代皇家钓鱼的地方有混同江(鸭子河)、达鲁河(长春河)、纳水等地。《辽史》卷十五记载: 二年(1022年)春正月,如纳水钩鱼。三年(1023年)春正月丙寅朔,如纳水钩鱼。四年(1024年)春正月庚寅朔,如鸭子河。五年(1025年)春正月乙酉,如混同江。 1027年,1028年亦均在混同江。心游
  辽代皇家去诸水钓鱼均在春正月。
  狩猎打围为契丹风俗,捕鹅也是契丹旧风。《契丹国志》卷二十三云: 纵鹰鹘以捕鹅雁。 《辽史》有 春捺钵曰鸭子河泺。捺钵 是辽帝春、夏、秋、冬四时游猎,避暑消寒,暂时游幸的场所。它体现了契丹民族生活生产的特。 鸭子河泺 , 泺 指水泺,即大池或湖。皇帝正月在鸭子河之大湖旁捺钵,约六十日鹅雁才来,鹅来之前进行捕鱼,鹅来后捕鹅。
  晨出暮归从事弋猎。鸭子河泺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在长春州(今松花江边)东北三十五里。四面皆沙埚,多榆柳杏林。皇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绿衣,各备连鎚一柄,鹰食一器,刺鹅锥一枚,於泺周围相去各五七步排立。皇帝冠巾,衣时服,系玉束带,於上风望之。有鹅之处举旗,探骑驰报,远泊鸣鼓。鹅惊腾起,左右围骑皆举帜麾之。五坊擎进海东青鹘,拜授皇帝放之。鹘擒鹅坠,势力不加,排立近者,举锥刺鹅,取脑以饲鹘。救鹅人例赏银绢。皇帝得头鹅,荐庙,臣各献酒果,举乐。更相酬酢,致贺语,皆插鹅毛于首以为乐。赐从人酒,遍散其毛。弋猎纲钩,春尽乃还 (《辽史)
  卷三十二)。辽朝对捕鹅极为重视,臣下以捕鹅得重赏,也以捕鹅失期获重罪。《辽史》载,道宗时鹰坊使耶律杨六因捕鹅得获升迁为工部尚书。宰相张仁杰因获头鹅,加升为侍中。穆宗时,虞人沙剌迭因侦鹅失期,受到炮烙铁梳的酷刑。
  南宋姜夔(姜白石)有《契丹歌》云: ……平沙软草天鹅肥,胡儿千骑晓打围,皂旗低昂围渐急,惊作羊角凌空飞。海东健鹘健如许,韝上风生看一举,万里追奔未可知,划见纷纷落毛羽……一鹅先得舍百两,天使走送贤王庐。 金赵秉文有《春水行》诗云
: 光春宫外春水生,驾鹅飞下寒犹轻,绿衣探使一鞭信,春风写入鸣鞘声。龙旗晓日迎天仗,小队长围圆月样,忽闻叠鼓一声飞,轻纹触破桃花浪。内家(皇帝)最爱海东青,锦■掣臂翻青幂,晴空一
击雪花落,连延十里风毛腥。初得头鹅夸得隽,一骑星驰荐陵寝(祭祖)。欢声沸入万年觞,琼毛散上千官鬓。 猎天鹅用的鹰叫海东青,海东青为辽从女真所取来,女真不产,而是取之于五国(国名)。《契丹国志》卷十载: 女真东北与五国为邻,五国之东邻大海,出名鹰。自海东来者,谓之' 海东青' ,小而俊健,能擒鹅鹜,爪白者,尤以为异,辽人酷爱之,岁岁求之女真。 据《三朝北盟会编》卷三载,女真每年要到五国境内取鹰,常常要与五国战斗以后才得取得,女真不堪辽国的索求,以后竟成为女真反辽的原因之一。海东青极为名贵,是辽属国进贡的贡品之一。辽朝禁止民间畜养海东青。《辽史》载,张孝杰因功大,皇帝赐名张仁杰,并允许他放养海东青。可以知道畜养海东青是一种特权,只有皇族、贵族才能畜养。
  秋季是狩猎的季节,《辽史》卷三十二载: 秋捺钵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猎。伏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尝有虎据林伤害居民畜牧,景宗领数骑猎焉。虎伏草际,不敢仰视。上舍之,因号伏虎林。
南海纪行  每岁车驾至,皇族而下分布泺水侧,伺夜将半,鹿饮盐水,令猎人吹角效鹿鸣,既集而射之,谓之舐鹻鹿,又名呼鹿。 据傅乐焕先生考证,上文 永州应为 庆州 ,庆州在今赤峰市林西县附近。辽代诸帝都喜射猎。据《辽史》载,穆宗每年到庆州幸秋山,七八月分射虎障鹰,军国大事都委托给大臣。穆宗以后历朝辽帝都到庆州黑山,赤山拽剌山进行秋猎。从七月到八月甚至九月,猎,在各山射鹿,不视朝政。秋猎主要是射鹿,射鹿时先用盐引诱鹿饮盐水,又仿鹿的叫声把鹿集中起来,然
后射杀。天祚帝时,女真首领阿骨打有弟绖吴乞马、粘罕、胡舍等 天祚岁入秋山,数人必从行,善作鹿鸣,呼鹿使天祚射之,或刺虎,或搏熊。天祚喜,辄加官爵 (《契丹国志》卷二十三)。据《辽史》记载,辽帝狩猎地有祖州、庆州、宜州等地。 太祖秋猎于 祖州,穆宗猎于庆州,东丹王每秋畋于宜州。张舜民《北使记》中曾说: 二月三月放鹘子海东青打雁,四五月打麋鹿,……八九月打虎豹之类,自正月至岁终,如南人趁时耕种也。 打虎、猎兔也是辽人喜好的活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一记辽国主 好以铜及石为鎚以击兔.猎兔不仅为狩猎活动之一,也反映在辽的传统节日中, 三月三日,
国人以木雕为兔,分两朋,走马射之 (《契丹国志》卷二十七),又载九月九日,皇帝率臣部族射虎。总之,打猎是辽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打猎是他们物质生活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他们 习武练兵 的骑射活动和娱乐活动,打猎与政治活动也是紧密结合的。壹周立波秀2011
  畋猎与政治活动结合,表现在 捺钵 中。 捺钵 是契丹主的四时游猎行宫 ,即《辽史?营卫志》卷三十二所说, 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捺钵 分春、夏、秋、冬四时的 捺钵.《辽史》卷三十二载: 夏捺钵 ,与北、南僚议国事,暇日游猎.又云 每岁四时,周而复始,皇帝四时巡守,契丹大小内外臣僚并应役次人,及汉人宣徽院所管百司皆从。……每岁正月上旬,车驾启行,宰相以下,还于中京居守 ,凡是 拜官 , 权差 等重大问题都要 俟会议行在所 取旨,出给诰敕。
  五月,纳凉行在所,南北臣僚会议。 春捺钵在鸭子河,夏捺钵 多在吐儿山 或黑山(赤峰巴林右旗白塔子庙东汗山),或怀州西山;秋捺钵,在伏虎林;冬捺钵,在永州东南三十里广平淀。冬捺钵时 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契丹人出猎要祭猎神 麃鹿神 ,《辽史》载鹿鹿神:辽俗好射麃鹿,每出猎,必祭其神,以祈多获。麃就是狍子,是当时射猎对象之一。
  (二)游牧习俗
  辽统治着的大部分民族,都属游牧民族,所以,畜牧业是辽的主要经济来源。《辽史?营卫志》谓: 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 居住古毡房 穹庐 , 但宿穹帐 , 皆无馆舍 (《续资治通鉴长编?真宗》卷九十七)。饮奶食肉,逐水草而居。
  宋苏颂有《契丹帐诗》: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辽人看重牛羊马匹,述律后说: 吾有西楼羊马之富,其乐不可胜穷 (《资治通鉴?后梁记》卷二百七十一)。辽人不论蕃汉均 以牧养多少为高下 (苏颂《魏公集?使辽诗注》),辽人征战也以掠获马、牛、羊数目多为荣耀。《辽史》卷六十载: 获牛、羊、驼、马十万. 上讨女直所获生口十余万,马二十余万 (《辽史》卷十一)。对于被征服的各族要求上贡牲畜,如: 东丹国岁贡千匹,女直万匹,直不古等国万匹。阻卜及吾独婉,惕德各二万匹,西夏、室韦各三万匹,越里笃、剖阿里、奥里米、蒲奴里、铁骊等部三百匹 (《辽史?食货志下》卷六十)。
  牧羊 以千百为,纵其自就水草,无复栏栅.牧马 动以千数,每牧者,才二三人而已,纵其逐水草,不复羁绊,有役则旋驱策而用 (《魏公集?使辽诗注》)。畜 生息极繁.
辽设牧司使管理国有马匹。《辽史》卷二十四记: 牧马蕃息多至百万,赏牧官,以次进阶。
  (三)农业习俗
琼斯模型  辽代以畜牧业为主要的、传统的生产部门,随着汉族的加入,民族的融合,牧民的需求农产品,特别是战争的需要粮食,农业成为辽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辽朝在对外战争中掠夺了大量人口,其中被俘的汉民按照汉族的习惯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成就引起辽统治者的重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经 专意于农 (《辽史》卷五十九),辽太宗也曾下保护农田的诏令,并曾令一部分部族进行农业生产。辽统治阶级多次诏令许民耕种,募民耕种。在奖励农耕的政策下,辽朝统治地区出现了大片被开垦的荒地,农业得到很大发展,辽的社会经济也从纯牧业向半农半牧发展。
  辽代初期的农业生产,是粗放的耕作。契丹人原不事农耕,开始只有少数奚人进行农业生产,奚人与汉人居住区相近,他们借边民荒地种田,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载 岁借边民荒地种粟,秋熟则来获。 看来是受汉人影响开始进行农耕,但尚未精耕细作,只是到秋熟收获。
  随着汉人带过去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的推广,辽地的农业生产也普及起来,技术也提高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七载宋绶使辽时,看到了 奚人善耕种.当时在辽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还是汉人。苏辙《栾城集》四十一卷《使辽诗》有 故垒开都邑,遗民杂汉佃 ,汉族遗民已成为辽贵族奚贵族的佃户。辽朝韩州,成州出土的辽代农业生产工具有铁锄、铁镐、也有铜铸的锄等。说明当时耕作已有锄草耪地的细作过程。辽的农业生产发展了,形成半农半牧的生产格局。苏颂《使辽诗》记 农夫耕凿遍奚疆,部落连山复枕岗。种粟一收饶地力,开门东向杂夷方,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居人处处营耕牧,尽室穹车往复还 (苏颂《魏公集》卷十三)。
  辽代用窖藏或仓库储存粮食。最早时奚人把粮食 窖之山下,人莫知其处(《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到了辽道宗时,农业生产繁荣,储粮很多。《辽史?食货志》载积存粟米十五万斛,在东京道的五十余城内设有和籴仓。虽然战争频繁,也未感到粮食的缺乏。
  辽代为了供给军队粮食,曾有屯田之举,据《辽史?耶律唐古传》载,兴宗曾命令耶律唐古去西疆屯田。耶律唐古曾在胪朐河,镇州等地督军士农稼,连续十四年取得丰收。
通州论坛
  除了汉族、奚族及部分军队从事农业生产外,辽圣宗时契丹的部分居民也进行农业生产,《辽史》卷五十九载,辽圣宗 过藁城,见乙室奥隗部下妇人迪辇等黍过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4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419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契丹   生产   农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