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柳宗元诗歌的艺术特

浅论柳宗元诗歌艺术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0711班
作者:常瑞娜
指导教师:袁媛
职称:
摘要:一代大师柳宗元,身处走向衰落的中唐晚期,在大家辈出、百家争鸣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一位杰出的诗才。柳宗元诗歌在表面的恬淡、冷峭之中,潜藏了诗人孤寂、抑郁的情怀;加上佛学思想在诗人身上的渗透及具有对比特征的抒情方式,使其作品展露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与韵味。
关键词:柳宗元;诗歌;幽冷峻峭;佛学理趣;恬淡;对比性
Discusses Liu Zongyuan poetry shallowly the artistic style Abstract:  A generation of Master Liu Zongyuan, places moves towards the decline the Tang later period, pours forth on the Tang Dynasty po
etic world in everybody which, hundred school of thought contends, saves poem few one, but has actually is handed down for generations work. He in oneself unique life experience, in the thought feeling foundation, profits from predecessor's artistic experience, displays own creation talent, creates one kind of unique artistic style. Became at that time,an outstanding poetic talent. Liu Zongyuan poetry in surface indifferent to fame or gain, cold in, has hidden the poet alone, the despondent mood; Adds on the Buddhist studies thought and has the contrast characteristic on the poem person body seepage to express feelings the way, causes its art show to reveal the out of the ordinary artistic value and the flavor.
Key words:Liu Zongyuan;poetry;Quiet cold steep;Buddha scientific theory interest;Indifferent to fame or gain;Relative property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在唐代文坛上,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留下的诗歌作品共计160多首①。存量虽不多,但在体裁上,其诗以五言为主,皆有古诗、律诗和绝句,尤其是律绝,精妙异常,备受后人称赏;在题材上,对咏史、叙事、山水、抒情和酬答赠别之作均有涉猎。凡此大都作于诗人贬谪之后,确知为贬谪前作的仅有《省试观庆云图诗》、《韦道安》和《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三首而已,由此可以看出,柳宗元诗歌的大部分均作于贬谪永柳州时期。诚如《新唐书》卷168传云:“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
窜逐,地又荒疬,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数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柳宗元的诗作也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中涣射出特异的彩,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韵,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研究柳宗元的诗歌,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对其诗歌的艺术特整体上作一论析。
一、幽冷峻峭的格调
真正的艺术是创作者情感凝注的产物,它源于苦难的现实,正是人生中难以排遣的矛盾冲突及主体内心骚动不宁的苦闷情绪,构成了创作的动力;柳宗元面对那场导致自己终身沉沦的悲剧始终无法释怀,这使得他内心压抑,情感郁结;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形,才会形成其沉郁峻峭的诗风;这也正是其内心情感物化到艺术上的外在表现。总之,他抑郁的性格气质、悲剧性的遭遇、苦闷深沉的情感,构成了他悲剧的人生,也构成了他诗歌艺术风格的核心—幽冷峻峭。
“幽冷”主要表现为柳诗寂寞幽深的意象与意境;“峻峭”则表现为柳诗清峻峭洁的语言风格;它们是形成柳诗独特风格的两大要素。
柳宗元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识之士,他那救时济世的炽热情感与身遭贬谪的残酷现实形成强烈的冲突。地处偏远的南荒,身为孤囚的处境,使性格孤独的他长期体验着痛苦的现实,于是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揪心的寂寞便浸入其深层意识之中,而这种意识又往往不经意地外现于他的诗歌当中,所以,他笔下的“孤”、“独”、“寂寞”等字眼用的很多,如:“孤生易为感”(《南涧中题》);“孤赏白日暮”
(《戏题阶前芍药》);“况我万里为孤囚”(《放鹧鸪词》);“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夏初雨后寻愚溪》);“独钓寒江雪”(《江雪》);“日午独觉无馀声”(《夏昼偶作》);“羁囚阻平生”(《首春逢耕者》)等,诗人就是把孤独、忧郁、羁囚这些情绪结构起多层次的寂寞幽深的诗的形象,诗的王国。
(一)寂寞幽深的意象与意境
柳宗元在诗歌意象的选取上,对调清冷幽暗、充满落寞孤寂意味的物象往往给予较多关注,表现出“幽冷”的一面。诗人笔下多是深秋严冬的景物,少有鲜艳的彩和蓬勃的生机,呈现出一派荒芜凄凉、凋残寂寞的气象。如水是寒水;花是寒花;松是寒松;露是寒露;月是寒月、残月;泉是寒泉、幽泉;野是寒野;村是荒村;木是古木;叶是黄叶……所有的景物都着上了寒、黄、幽、荒的冷调彩。此外还大量出现枯桐、疏竹、枯干、幽谷等充满凄冷意味和峭拔之感的意象。例如: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
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南涧中题》)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秋
晓行南谷经荒村》)
以上诗句不是一般的客观景物描写,而是把诗人主观情感移之自然物象,使之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客观事物也随之灵化了。总之,意象偏于冷、幽、暗是柳宗元诗的总体特征,也是诗人孤独内心世界的反映。这些充满凄冷的情调,幽暗的彩和落寞趣味的意象聚集在一起并反复出现,无疑大大强化了柳宗元诗歌的幽冷风格。
与柳宗元诗歌在意象选择上偏重调清冷幽暗相对照,在艺术造境上,诗人自然会重视幽静深邃境界的创造和清冷凄迷氛围的渲染。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深夜,万籁俱静,月露都是寒的,泠泠声响的泉声和山鸟偶尔的一声清脆鸣叫穿过萧萧竹林发出,越发衬托出寒夜的清冷静寂。
又如《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诗人在此诗中更是具体描写了清晨行经山村时所见的景物,以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点缀贯连,构成一幅宁静的自然图景,这一清冷幽谧的境界,正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意绪,也表现出了幽冷的一面。
(二)高洁的人格和峭拔的语言
从遣词造句,用笔行文看,柳宗元特别注意字词的精当选择与笔法的深刻锻炼,充分体现
了其诗歌峻峭的特点。对此,前人也有所论及,如胡应麟说柳诗“清而峭”②;清代姚莹说柳诗“绝嶙峋”③。如果说创造寂寞幽深的意象与意境形成了柳宗元诗歌调幽冷的一面,那么诗人不屈的个性及使用峻峭嶙峋的语言则形成了其诗歌骨力峭拔的一面,二者紧密糅合,共同构成了柳宗元诗歌的典型风格。柳宗元诗歌清峻峭洁的格调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清峻高洁的人格精神
柳宗元是一位坚持正义的政治家,在永贞革新失败之后,他连遭贬斥,为此他孤独徘徊过,也消极悲
观过,但从本质上来讲,他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这也有意无意地体现在其诗歌作品当中,如那首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那一次我很受启发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期间,它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在诗里,作者采用了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的气候和景物,只数语便点染出了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在加上“孤”、“独”二字,很好地显示出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处境,也折射出作者顽强不屈、傲然高洁的精神品格。沈德潜评此为“淸峭已绝”。
再如《笼鹰词》: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故事湖南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歌以笼鹰自喻,抒发了作者当年参加政治革新时的豪情,以及失败后遭到迫害摧残的悲愤,并渴望有朝一日能实现其宏伟抱负,结尾两句“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充分展示了柳宗元的期望与自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不屈不挠的个性特征。
2.峻洁峭拔的语言风格
柳宗元在诗歌作品中极力追求想象的奇特和文字表现的峭拔,如《界围岩水帘》[1](277):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
界围汇湘曲,青壁环澄流。悬泉粲成帘,罗注无时休。韵磬叩凝碧,锵锵彻岩幽。丹霞冠其巅,想像凌虚游。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再至界围岩水帘遂宿岩下》[1](298):
发春念长违,中夏欣再睹。是时植物秀,杳若临悬圃。歊阳讶垂冰,白日惊雷雨。笙簧潭际起,鹳鹤云间舞。古苔凝青枝,阴草湿翠羽。蔽空素彩列,激浪寒光聚。的皪沉珠渊,锵鸣捐佩浦。幽岩画屏倚,新月玉钩吐。夜凉星满川,忽疑眠洞府。陈沙立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有着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并以比喻、夸张、词序颠倒以至文字的怪异等方式,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奇特瑰丽的世界,使诗的锋棱毕现,给人以陡峭的感觉,且其中“清壁”、“凝碧”、“垂冰”、“青枝”、“阴草”、“翠羽”、“素彩”、“寒光”等意象多尖利瘦硬,其修饰语的选用,如“青”、“凝”、“垂”、“翠”等,是他心境的结果。至于柳宗元诗歌中形象尖利的词语,更是屡见不鲜。如“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笼鹰词》)[2](17);“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跂乌词》)[2](15);“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2](35
4);“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2](357);“奇疮钉骨状如箭,鬼手脱命争纤毫。今年噬毒得霍疾,支心搅腹戟与刀”(《寄韦珩》)[2](361);“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答刘连州邦字》)[2](389);其中的“剪”、“利”、“戟”、“剑铓”、“割”、“劈箭”、“刀”、“崩云”等无不尖利峻刻,使柳宗元诗歌呈
现出峭拔的风格。
柳宗元诗歌在用字方面也表现出很高的艺术修养。如《南涧中题》中的“秋气集南涧”句中的“集”字就极为精当。深秋时节,诗人独游到此,满目凄凉,百感交集,怎不悲从中来,一个“悲”字将景之冷落,心之悲凉表现的淋漓尽致。
又如《重别梦得》中“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一个“忽”字,点出了诗人对光阴转瞬即逝的惊异;再如《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中的“宦情羁思共凄凄”,一个“共”字,把诗人遭贬与思念双重凄凉之感沉重地表现出来。
还有《江雪》[2](43),诗中的“绝”、“灭”、“雪”等文字极为简洁,不可移换,它们均属“皆”部入声,短促斩截,读来有劲峭之感,而其意义也都有通向峭拔寒冷的一面,从而有力地烘托了诗的肃杀气氛。
总言之,柳宗元诗歌的特点在于意象幽冷、语言峻峭,人格高尚,并善于从幽冷峻峭的意境中表现沉重的感情,从而形成诗歌的一大特。
二、诗歌与禅趣的摄融
柳宗元诗歌特点的形成,一方面同他的才情秉赋,遭际阅历有关,同时,他的哲学思想、生活情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创作。每每拈来柳宗元诗歌细细品读,就会深感其中幽幽透出一股盎然的禅意,呈现出鲜明的禅学理趣。众所周知,柳宗元虽不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可他也并不拒绝佛教思想,在他漫长的被贬抗争过程中,他就是借助佛教思想来抚慰心灵的。我们知道,柳宗元好佛,他自谓:“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吾独有得焉”(《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3](567)。柳宗元认同并接受了佛学理念,这些理念又会反过来影响他的审美意识,从而使其诗歌作品打上了禅趣的烙印。
(一)宁静空寂的境界
佛家重自然,追求平静、空幽的境界。这对柳宗元的审美趣味影响很大,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而柳宗元却非常偏爱或者说只偏爱静寂荒冷、彩幽暗的景物,他对清冷幽寒的事物非常敏感。如: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新植海石榴》)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这些诗句,不需外在的刻意渲染,就已弥漫着清寒幽冷的气氛,表现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境界。
贬谪中的柳宗元虽然在主观上依旧处于压抑与寂寞的氛围中,但在客观上,他毕竟远离了官场倾轧与政治纷争的污浊,与释门高僧的频繁交往,进一步拉开了他与现实的距离。他同高僧们参禅论道、谈玄说佛,佛教的出世法慰藉着诗人孤独寂寞的灵魂,在诗中虽看不到佛教的教义,却可以根据作者的“情”去体味蕴含在其中的禅意。
佛家讲出世,追求的是一个宁静的世界,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柳宗元晚年的山水诗里,从中我们常常可以体味到那种超然尘外的“空寂”,如著名诗篇《江雪》,此诗作于宪宗元和九年,即柳宗元被贬至永州的第十个年头,在那里,诗人的内心充满了苦闷和忧虑。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内心充满痛苦,无子绝嗣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忧虑,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他感到万事皆空。《江雪》一诗的意境就是大自然的“千山”、“万径”和渔翁寒江独钓,除了漫天的大雪,周围再没有生命存在,这是一个严峻、幽静、寒冷的世界,是一种空寂的境界,使全诗给人一种超尘出世之感。
再如《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静,苔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此诗也同样表现出一种暂时忘却人生的恩怨得失,泯灭了是非荣辱观,得到了“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的愉悦与满足,因而作品也更好地表现出宁静空寂的意境。
再如《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永州后定居愚溪时所作,诗中写自己厌倦长期官场的拘束,认为这次贬谪南荒反是幸事。诗人通过对晨出夜归田园生活的描写,展示了一副优雅清淡的图画,表现了作者悠闲惬意的心境。诗中船桨撞溪水中的石块发出响亮的音响及诗人的引吭长歌,衬得山中更加幽寂。因为这些声响正是以“来往不逢人”夜的宁静为背景,诗最终还是导向静谧的,在意境的创作上,也着意追求一种无人之境的宁静。
又如《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晓月明村坞。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全诗清空恬淡,没有世俗的喧嚣扰攘。诗人以“无事”之心造宁静之境,描写了雨后愚溪北池早晨的景:云散日出,溪景明丽,高树临池,诗人置身其中,闲适的心境与清幽的景物浑然相契。全诗的景
物平凡、自然,丝毫看不出诗人主观情绪的涉入,从文学范畴而言,柳宗元与佛教关系的启示,重要的不在于其悟道的深度,而是在于禅学思维方式对诗歌创作构思的渗透与影响。还有《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作者以素描的手法,用浅淡的笔墨勾画出一副幽雅淡美的水乡风光图,漂泊的渔翁,清澈的江水,袅袅的炊烟,初升的红日,构成了一副闲适恬静的画面,使人产生一种柔和秀美的感觉。诗的末两句正是禅宗“不于境上生心”的形象表现。又如:
代理记帐管理办法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构法华寺西亭》)中国给水排水编辑部
平野春草绿,晚莺啼远林。(《零陵春望》)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旦携谢山人至愚溪》)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首春逢耕者》)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夏昼偶作》)
旷野少行人,时闻田鹳鸣。(《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与崔策登西山》)
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在一瞬间直觉地发现大自然澄江如练,夕照临轩的画面,感受到雁鸣高天、莺啼远林、童敲茶臼、旷野鸣禽的清音,静中有动,喧中有寂,这种寂静气氛的捕捉与传达,正是诗人心中那“无念”、“无往”禅境的外化,是禅境的融入,这也是柳宗元诗歌别有一番天地的原因之一。
(二)浓厚的佛教意识
“永贞革新”的失败,是柳宗元一生的重大转折。之前,他是封建王朝最高行政机构里的一位要员,之后,他作为“罪官”而被放之永州、柳州。这是他一生中最为苦闷、寂寞、黑暗的时期;加之家庭中先后丧母、丧女使其精神萎靡不堪,于是就写下了不少禅理诗,其中流露出了“我法皆空”、“生死轮回”等浓厚的佛教意识。如《巽公院五咏》[4]其三“禅堂”:
发地结菁茅,团团抱虚白。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万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8:3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406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人   诗歌   艺术   意象   表现   作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