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中铵盐含量的测定研究

酱油铵盐含量的测定研究
2010年广东高考数学作者:王建国
被遗忘的稻草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1期
刘伯明
        摘要:酱油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使用历史。凭借其鲜艳的泽、独特的香气、丰富的营养成分、浓郁的鲜味和良好的口感,酱油不仅在我国得到广泛使用,也成为亚洲菜肴中重要的调味剂,并且已经逐渐被全世界各国的消费者所接受。
        关键词:酱油;调味剂;成分
        一、酱油酿造工艺
        1.低盐固态发酵
        固态低盐发酵工艺将酱油生产周期缩短至一个月内,最短仅需2 周便可得到酱油成品。该工艺使用的盐水浓度在10%左右;入池酱醅品温不低于40℃;蛋白质的利用率较高;发酵周期短。
        2.浇淋工艺
        浇淋工艺是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池设置假底,假底以上放置发酵酱醅,假底以下盛装滤出的酱汁,经过用泵抽取假底下酱汁于酱醅表面进行浇淋,实现均匀发酵的目的。浇淋工艺是低盐固态发酵法制备酱油的改良工艺,较低盐固态工艺原料利用率高、产品风味好,而且在低盐固态发酵法的基础上改造投资小。
        3.高盐稀态发酵法
        其具体可细分为:传统天然稀醪发酵法、稀醪保温发酵法、稀醪常温发酵法、稀醪冷hrv
温发酵法等。特点是:盐水浓度高,一般在18%及以上;盐水添加量大,多为成曲质量的2倍至2.5倍;发酵温度在25~35℃;发酵周期长。
        二、酱油中铵盐的来源研究进展
母语迁移
        酱油富含多种含氮化合物,其中相当大部分是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据相关文献报道:酱油中50%以上的含氮成分是氨基酸;多肽类占到了15%到 35%;剩余的主要是氨(铵盐)。铵盐指的是在酸性条件下以NH4+形式存在于酱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在酱油国家标准中强制性规定:酱油中铵盐含氮量不能超过氨基酸态氮的30%。
网络营销理论        酱油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铵盐主要是由于蛋白质的过度分解。其途径为大豆蛋白被蛋白酶分解成小分子肽,再经肽酶的分解生成氨基酸(主要为谷氨酸),氨基酸经脱氨酶的作用产生氨,氨与氢离子结合生成铵根离子。或者在蛋白质水解过程中,如果污染了腐败细菌,就会使氨基酸过度或异常发酵,从而生成铵盐。已有研究表明米曲霉自身所分泌的蛋白酶只能将蛋白质逐步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酱油的制曲和发酵是在许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钱萍等对原料(大豆、豆粕、小麦、豆饼)中的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小麦中氨类物质含量最高,占0.141%;豆饼中氨含量最低,仅占0.028%。同时对
不同来源的成曲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并进行蛋白质分解实验,结果显示从成曲中分离得到的杂菌能够分解蛋白质并产氨。酱油中铵盐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33: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89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酱油   发酵   铵盐   蛋白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