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加工性理论与二语习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可加工理论与二语习得
作者:***
来源:《教育信息化论坛》2017年第09期
        摘要:Pienemann提出的可加工性理论(Processability Theory)认为二语习得过程是分阶段的,并受学生语言信息加工能力的控制。本文详细分析和介绍了这一理论形成的背景和包含的内容,从语言可加工性的角度分析二语习得发展的新走向,从而为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提出了更好的启示。
摆度
vtp        关键词:可加工性理论;二语习得;加工层次论
        可加工性理论是Pienemann 在1998年提出的,这一理论最初是关于语言的发展受可加工能力的限制,它的逻辑前提是在第二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学习者只能产出并听懂语言加工机制在当前状态所能处理的语言形式。可加工性理论的主要假设就是二语习得要求通过程序性技巧去加工语言。这些程序由一系列按顺序排列的成分构成,低一层的加工程序是高一层加工程序起作用的前提。要把语言知识变为可操作的程序性知识,信息加工者需要有能加工
这些假设的能力。
秘密接头详情
感悟健康        一、背景
直放站        可加工性理论是在多元发展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个模型基于一个在德国开展的以调查以德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序习得为目的的名为Z ISA的研究项目。多元发展模型提出,德语的语序习得顺序分为“五个阶段”,并介绍了二语习得发展的“两个维度”,第一个是二语习得的发展顺序,也就是学习者习得某些语言特征遵循嚴格的发展顺序,不受学习环境和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第二个是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外部的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这两个发展维度也基本决定了学习者二语习得发展的途径,同时Pienemann 的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Clahsen的语言加工策略理论的影响。但是他的这一理论也存在不足:没有阐明语法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仅仅考察了语言理解方面的语言加工,没有说明语言输出的情况;另外,这些加工策略并不能成为习得语言结构的充分条件。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5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84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语言   发展   加工   理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