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记(张爱玲)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张爱玲的人生经历和作品情况靳东风
2、读课文,识记生字生词,梳理文章思路
【学习过程】
一、走近作者实时渲染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另外三人:石评梅、吕碧城、萧红)本名张煐,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不学无术,母亲是“新女性”,显赫而没落的家庭背景,父母离异及母亲的“新女性”个性,畸形地激发了她早熟的文学才情。1939年入香港大学学习。1942年因战事回到上海后开始文学创作。1943年,因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而一鸣惊人。1952年赴香港,1955年移居美国,除继续写作小说和散文之外,主要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学翻译。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
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著有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半生缘》《倾城之恋》《金锁记》(收入小说集《传奇》),散文《到底是上海人》、《更衣记》等(收入散文集《流言》)有《张爱玲文集》印行。
课堂探究、展示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近300年的服装发展变化概况,探究这种变化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2、了解旗袍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作者概况
2、文章内容概况
(二)、阅读第三部分6-15自然段,探究问题,完成表格,交流展示
(三)、总结服装变化反映的文化内涵
大胆的爱小心的偷三、拓展探究
结合文本,说说作为抚顺人,你对家乡的旗袍了解多少?
1、满族旗袍的起源
2、旗袍的发展历史
3、旗袍的特点
4、旗袍中的文化内涵
四、总结
更衣记导学案(三)
巩固案
【学习目标】
1、重读文本,体会张爱玲文章的语言风格
2、完成练习,进一步体会服装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过程】
一、重读文本,说说张爱玲文章的语言特
二、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中国古代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
中国古代礼制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有成文的“五礼”。最早的有关服饰纹样在礼制中反映的记载是在《虞书·益稷》篇中,说仲雍在举行祭祀礼仪时穿着图腾衣,各部联盟首领在祭祀礼仪活动中以五彩之施与衣物上,即将十二章花纹用画与绣的方法施于冕服上。“天子衮服十二章”即起源于此。十二章花纹纹饰的次序为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这说明当时的服饰图案已经很有特点了。殷商时代社会已出现了等级,但服饰形制还没形成。到了周朝时期,已逐步形成了华夏民族的礼乐衣冠体系。随着各种礼仪制度的确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贵贱尊卑,都应穿着相应的服饰,皆以“礼”的精神规范自己的生活。
汉代对服饰有全面严格的规定,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西汉建立以后;不仅对百官服饰的样式和彩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甚至对民间服饰也做出了限度。在当时,百姓只能穿着本的麻布衣,而不得使用其他彩的服饰。除此,还对生活用品进行详备的规定,如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在汉朝,花、品种、质料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历代更是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历代统治者都用法制、礼教、哲理等各种手段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己,使之成为相应的风气。唐代服饰纹饰以一种“标识”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由此可见,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而且装饰部位在前襟后背。这些做法带有一定的标志性,它直接以一个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在服装上,使其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礼制文化特点。到了宋代,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对妇女的装束也有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服饰制度与宋代程朱理学观点有着异常密切的联系。而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纹样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
纹样,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复的程度。这一时期,服装出现了一种叫“补子”的装饰,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并且清代的帽子一改历代的式样装束,注重帽子上顶戴花翎的装饰,以花翎的不同反映不同的官职。因此,如果分析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之间的差异,那么,主要表现的就是各种服饰装饰纹样的繁杂堆砌,以及在图案上等级观念的反映。
周朴园可以说“礼”在中国古代,是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服饰在这一过程中,则体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中国的服饰制度始终与中国礼制思想紧密相连,使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礼制而发展。
(节选自《谈中国古代服饰纹样中礼制精神的体现》)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朝时,天子、庶民都穿着相应的服饰,以“礼”的精神规范自己的生活,于是各种礼仪制度随之得以确立,衣冠体系逐步形成。
青州乔静B.汉代,不仅服饰,就连车马乘骑、日用杂品,在花、品种,质料等方面都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武则天赐给百官的绣袍上的鸟兽纹样,是一种“标识”性质的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了唐朝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
D.清代服饰纹样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各种服饰装饰纹样繁杂堆砌,但同样反映了等级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领跑网吧
A.服饰与礼制关系的最早记载,是关于仲雍和各部联盟首领在一次祭祀活动中所着衣物的记载。B.西汉规定百姓只能穿本的麻布衣,不得使用其彩的服饰,但这不是对民间服饰的最早规定。
C.宋代的服饰制度依照程朱理学观点来制定,崇尚线朴淡雅之美,而且还规定了妇女的装束。D.通过官服上的“补子”纹样和官职的等级尊卑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饰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具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是一种礼制文化。
B.《虞书·益稷》记载的那次祭礼活动中的服饰纹样是“天子衮服十二章”起源,但当时的纹样并不是服饰形制的产物。
C.历朝都重视礼制的作用。设立相应机构进行管理。礼教是让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己,形成相应的社会风气的手段之一。
D.“礼”是中国古代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服饰则在法权体系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0:01: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80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服饰   礼制   纹样   中国   文化   装饰   制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