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展示课

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过程、《马关条约》内容与影响、三国干涉还辽、  反割台斗争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让学生分析材料让其理解甲午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2) 通过让学生看书,归纳《马关条约》的内容并逐条分析各条约的危害,培养学生归纳事物及剖析事物的能力。
(3) 通过展示表格引导学生比较《马关条约》与历次签订不平等条约内容的变化,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甲午战争以泱泱大国输给日本岛国而告终,学习本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思变的历史真理。
(2) 战争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英勇抗敌,以身殉国,台湾人民英勇杀敌展开反割台斗争,这些动人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报家卫国、抗击侵略的民族气节和优良传统。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讲清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难点: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三、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甲午风云》片段,——提问:这段视频反映的是哪场战争的场面?
生:甲午战争
师:这是一场改变中日命运的大决战,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当时败讯传来,海军出身的思想家严复“中夜起而大哭”。其实,大哭的岂止严复一人, 当时所有的中国人,是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段浸透了无数先辈血与泪的历史。对于这场战争是由谁挑起的,直到今天日本仍然有一批人在极力地掩饰。
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的。”
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吗?我们不妨看一段材料,分析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1:“皇国乃沧海之一大孤岛,与各国并立,皇张国威,乃最大难事。”——日本外务大臣柳原前光
材料2: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又带有封建性和军事性,地主、军阀的天皇制度始终统治着全国,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购买力很低,国内市场异常狭小,工业原料的供给也非常缺乏……1890年,日本发生了第一次经济危机,工人罢工、农民“米骚动”接连不断,国内政局越发紧张。
材料3明治天皇《御笔信》公开宣告:“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
海外。”痄腮散
提问:日本的地理特点是什么?这样的地理特点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发展是否存在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日本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师:日本不仅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而且面积很小是一个弹丸之国。这样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日本国内资源匮乏,而且市场狭小。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需要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因此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为解决发展的困境,再加上日本这个国家自身带有浓烈的军国主义彩,所以日本很自然采取了对外扩张的政策。大陆政策应运而生。
师:出示日本大陆政策演示图,指出:这一政策形成于明治维新初期,分为四步:先取朝鲜,继侵中国,独霸亚洲,进而征服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侵略朝鲜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为了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日本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让学生阅读书第一段小字部分,概括出来。
第一步:1887年,日本制定了对外侵略的具体方案《征讨清国策》。
第二步:积极的扩军备战。从1890年开始就拿出了60%的国家财政收入来建立和发展海陆军。出示甲午战争前中日海军力量对比表,指出在甲午战争前,日本的海军实力已超过中国。中国在1888年起没有购进任何新舰,1891就连炮也停止购买。
第三步:日本派遣间谍潜入中国,窃取情报、绘制地图。
体育博客
师:因此这场中日战争并非像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的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而是…
生:蓄谋已久
师: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日本已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便在积极伺机寻发动侵略中国的机会。而此时朝鲜恰好爆发东学党起义,成为日本挑起战争的借口。
师: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宗主国有保护藩属国安全的权利。朝鲜国内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一方面怂恿清政府答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另一方面以保护使馆为由,也把军队开进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拒不撤军,反而继续增兵。
(过渡)对于日本的无理挑衅,清政府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面对日本的无理挑衅,清政府内部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一种是以慈禧为首的主和派,1894年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她要搞一个大型的生日庆典,不愿意在这时打仗,觉得是一件非常扫兴的事,希望能和日本议和,她曾经警告主战派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将令彼终生不欢”。双方各执己见,僵持不下。而掌握军事实权的李鸿章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师:李鸿章的态度主和。李鸿章为什么要迎合慈禧呢?第一个原因:大家想想北洋海军是谁一手建立起来的?——李鸿章,保存自己的实力和地盘。不愿意拿自己苦心经营的北洋海军冒险,生怕有所闪失而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和前程。第二个原因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他自己也知道北洋海军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第三个原因:为了迎合慈禧太后的懿旨。只要是老太太认可的事,他就是再受误解都会去实行,所以当时人骂他骂得很凶。不过李鸿章这个人还是有气量的,当时骂他骂得最凶的人张佩纶被其招为女婿,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女作家张爱玲的祖父。轴承油封
(过渡)清政府并不想和日本开战,把迫使日本从朝鲜撤兵的希望寄托于西方列强的调停
之下,列强的态度如何呢?
出示漫画,指出列强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采取了隔岸观火的态度。
(过渡)正是由于清政府一心想靠列强干涉来解决问题,所以没有认真备战,而且下令入朝清军“严守勿动”,决定了清政府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局面。
二、过程
1、爆发:丰岛海战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是年是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经过:
1)第一阶段:18947——9月,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
1894年9月15日,(陆战)日本向平壤发起猛攻,左宝贵坚守不幸中弹身亡,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失守。
日军在陆战的同时,又发挥海上优势。1894年9月17日,日军在黄海海面袭击护送援兵的北洋舰队。中国海军官兵积极迎战,尽管中国方面损失5艘战舰,并牺牲了像邓世昌、林永升这样优秀的海军将领和许多爱国士兵,但仍有一定的战斗力,然而李鸿章却以保船制敌为借口,命令北洋舰队全部藏到威海卫军港,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拱手让给了日本。
2代销和经销的区别第二阶段:189410——18954月,主要战役有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黄海战役后,日军分两路侵入中国,攻占大连、旅顺。在旅顺日本进行了大屠杀。1895年初,日本登陆山东半岛,进攻北洋海军的基地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以失败告终。
战争失败的原因
指导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
主观方面:清政府的极端腐败(根本原因);李鸿章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中国武备废弛,不少军官临阵溃逃。
客观方面:日本综合国力强大、蓄谋已久、装备先进
(总结并过渡)甲午战争由于清无能以全面失败告终。那么清政府又会为战争的失败出怎样沉重的代价呢?这代价又导致近代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三、战争结果——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内容与影响
1895年4月,清政府派李鸿章赴日求和。李鸿章到达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在日本的淫威下,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请同学看书归纳条约内容。(承朝地、各三地、赔两亿、开四口、允设厂)
《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幻灯片)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严重的不平等的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进入一个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了?(最、新、深)提示从《马关条约》内容的变化与其危害两方面来分析。
(幻灯片)表格展示《南京条约》及其它条约的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出《马关条约》内容上的新变化——割地增多、赔款增加、开口深入、新增设厂。让学生分析新变化带来的危害。
(1)割占的土地越来越多,危害: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赔款的数额越来越大,危害: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3)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深入内地,危害:使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从江浙到四川,全部向帝国主义开放。
(4)允许开设工厂和免交内地税,危害:反映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新要求,由商品输出转化为资本输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获取高额利润,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新阶段。
2、三国干涉还辽
原因:《马关条约》改变了列强在远东的原有均势,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经过:俄、德、法联合照会日本,要求其归还辽东半岛,并将军舰驶入日本附近海面以相威胁。
结果:日本被迫放弃辽东半岛,但向中国索赔3000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实质:不惜牺牲中国的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说明了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条基本准则,就如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的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过渡)辽东半岛归还中国,那么台湾呢?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将自己的孩子白白送给了日本强盗,然而台湾却不愿离开母亲的怀抱,台湾人民自发组织了反割台斗争。
四、反割台斗争
反割台斗争中,台湾义军与刘永福领导的驻台清军黑旗军一起,奋力抵抗日本的入侵,持续了5个多月,最终因孤立无援,敌强我弱而失败。然而反割台斗争反映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族侵略的决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及结果。虽然这场战争已过去100多年,但我们却永远铭刻于心。以文章《冰心的遗憾》来总结此课,让学生朗读有感情的朗读:     
    晚年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感情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纪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为此,老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
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因为大,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 …… “此时此刻的冰心,一边哭,一边说:死我了!死我了!真可!真可——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提问:请大家联想一下,冰心气什么?恨什么?
有可能气中国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救中国;有可能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积极应战;有可能恨《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深重危害;有可能气弹丸之地的岛国日本竟在一夜间打败了我泱泱大国等等,今人如此,古人更是悲愤交加,甲午战争使许多读书人从睡梦中觉醒,开始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于是就有了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那么这次从“制度”层面上的变法能不能救中国呢?我们下节课再讲。美国越战片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1:31: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80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日本   中国   学生   侵略   列强   海军   战争   马关条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