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型材强度计算

铝合金型材强度计算:
型材设计:为防止连接处松动,型材的T形槽都是内凹的,具有这种结构的型材在对接时只有边缘的线接触,T形槽受力变形也被限定在弹性范围内,显著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型材直线度:型材水平放置,任意位置的长度L2=300mm,其弯曲变形高度数h2的最大值不超过0.3mm(L2=300mm,h2≤0.3mm)。型材全长L1的弯曲变形高度h1参照下表:
 
型材扭曲度:型材水平放置,宽度W,因弯曲和扭曲而使端部翘起,其扭曲变形高度T参照下表计算:
 
型材平面度:型材水平放置,型材短边W的最大平面容差D,参照下表:
 
(二)铝合金机械性能参数表
 
铝型材的强度校核:对于韧性材料制成的梁,当梁的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应力(σs)时,便认为梁发生失效;对于脆性材料制成的梁,当梁的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σb)时,便认为梁发生失效。即:
          σmax=σs(韧性材料)        σmax=σb(脆性材料)
这就是判断梁是否失效的准则。铝型材属于韧性材料。
为了保证型材具有足够的安全裕度,型材的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必须小于许用应力,许用应力等于σs或σb除以一个大于1的安全因数ns(一般ns取1.3~1.5)。于是,有:
施雪华 
上述二式就是基于最大正应力的型材弯曲强度计算准则,又称为弯曲强度条件,式中[σ]为弯曲许用应力;ns和nb分别为对应于屈服强度和强度极限的安全因数。
型材的弯曲强度计算步骤:
1:根据型材受到的约束性质,从表1中查出型材的最大弯矩计算公式,算出最大弯矩值;
2:由最大弯矩值,根据公式                算出型材在最大弯矩截面处所受的最大内应力;
3:查表2,得出所用型材的屈服强度σ0.2.除以安全系数1.5,得出许用应力[σ];
4:用算出的最大内应力与许用应力比较,当所受最大内应力小于许用应力[σ]时,型材的强度满足承载要求。
对于产生弯曲变形的型材,在满足强度条件的同时,为保证其正常工作还需对弯曲位移加以限制,即还应该满足刚度条件: 欧洲药典 
   式中,L为跨长 ,  铁水预处理为许可的挠度与跨长之比(简称许可挠跨比),一般工程中通常只限制梁的挠跨比   在怡合达目录册中,规定所有受力型材,其最大挠跨比不超过  
举例说明:
一条AOB05-4080的型材,长度L=1250,两端固定,在其中间部位加载150公斤的载荷,试校核其强度。如下图:
 
校核步骤:
冷阴极管
第一步:校核型材的抗弯强度。
在表1中查到型材集中载荷简支梁结构。其最大弯矩为Mmax=(    )=150*9.8*1.25/4=459.4/N·m,查AOB05-4080型材的弹性模量E=70000N/mm2 
查型材技术参数表,得截面惯性矩Ix=174455mm4  Iy=655220mm4  抗弯截截面系数为Wxmax=8722.75mm3Wymax=16380.5mm3 
代入正应力公式:(1.用80面作承载面)  
                          (2.用40面作承载面)  
拉面人生查表2,6063-T5的屈服强度为145 Mpa,除以安全系数1.5,52.67MPa≤145/1.5=96.7 MP
a,故此款型材用80面作承载面能满足承载150公斤的强度。同理,28.05MPa≤145/1.5=96.7 MPa,此款型材用40面作承载面能满足承载150公斤的强度。
第二步:校核型材的刚度。
按最大挠度公式:(1:用40面作承载面): 
                              按公式:       ,故用型材40面承载可满足刚度要求。
                           (2:用80面作承载面):mtg 
                              按公式:       ,故用型材80面承载不能满足刚度要求。
结论:一条长度为1250mm的AOB05-4080型材,要承载150kg的载荷,只能用40面来承载,才能满足强度和钢度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8:41: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76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型材   强度   承载   应力   弯曲   满足   许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