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占代重要的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

中国古代重要的史志目录——
—《隋书·经籍志》
王凌宇
(深圳市光明新区图书馆,广东深圳518106)
[摘要]介绍了《隋书·经籍志》的成书和编撰者概况,列举了该书的编辑体例、分类和四部的具体内容。分析了全书的使用价值,揭示了其在中国图书分类史和目录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隋书·经籍志目录史志
[分类号]G257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的第一部史志目录。而在其之后问世的《隋书·经籍志》则是仅次于它的另一部现存较早的史志目录。话及《隋书·经籍志》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今本《隋书·经籍志》为长孙无忌等撰。长孙无忌自幼好学,涉猎经史,通目录之学,曾参与《隋书·经籍志》的编撰,对中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做出过一定的贡献。而宋本《隋书》有记载,说《隋书》是多人集体而撰,因为“志”是后来编入的,所以有撰者署名不一的情况。据《旧唐书·经籍志》揭示,《隋书·经籍志》无疑系唐代魏徵
撰。但还有李延寿、于志宁、敬播、李淳风、令狐德棻等人也参与了编撰,魏徵系主要的编撰者之一。魏徵开创、汇聚、撰论之功尤大,故成为后人沿用成说。197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标点本则以魏徵等为撰稿人。
魏徵,字玄成,封郑国公,谥号文贞,巨鹿曲城(今河北晋阳)人。生于南朝时的太建十二年(公元580年),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之父谢世较早,他少年孤贫,但胸怀奇志,喜博览书。入唐,因其具有政治远见,主张革新和任人唯贤,深为唐太宗所器重。先后任尚书左丞、秘书监,参与朝政,校定秘府图籍,并统领编撰《隋书》。据《唐书·魏徵传》卷七十一载:“隋史序论皆所作,梁陈齐各为总论,时称良史。”唐贞观十年,为了酬谢他的纂修功劳,“进封郑国公”。《隋书·经籍志》是魏徵任秘书监的时候,充分运用东汉班固依刘氏父子《七略》改编《汉书·艺文志》的方法,根据隋代藏书旧录并参考南朝梁目录学家阮孝绪的《七录》分类体系编撰而成。它删去前书重复,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著录,既反映隋朝一代藏书,又记载六朝时代图书变动情况,比较全面地著录了隋代当时藏书,并最终确立了四分法在目录学中的地位,《隋书·经籍志》也是现存最古的四分法目录书。从《隋书·经籍志·总序》所述的编撰过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隋书·经籍志》的内容。氟碳表面活性剂
叠泉乡村俱乐部据《隋书·经籍志·总序》称,《隋书·经籍志》的体例是远览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近观南朝齐王
俭的《七志》和阮孝绪的《七录》,“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以上4部书的共同之处就是重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辨章学术流派,反映文化的现状和趋势。这也正是《隋书·经籍志》编者所要达到的目的。《隋书·经籍志》利用隋代遗书14466部、89666卷与《隋大业正御书目》核对,删去重复,著录存书3127部、36708卷;佚书1064部、12759卷。后附佛、道二录。全书有总序、大序、小序,简要说明诸家学术源流及其演变。类下著录书名及卷数,又常附以简要的注释,指明著者,记其时代爵衔,或兼注明书的内容真伪及存亡残缺。它既反映了隋朝一代藏书,又记载了六朝时代图书变动情况,充分显示了它在编制方法上的新特点。
《隋书·经籍志》的分类是随着学术和图书分类体系的变化而发生重大变革的。目录学家进行了反复探讨商榷,四分、七分等不同分类体系竞争激烈。《隋书·经籍志》分析研究了历代书目的分类方法,仍继承刘向、刘歆父子《七略》之宗旨,采用四分法的原则,明标分图书为经、史、子、集四部。部下再细分为40类、又附道经4类、佛经11类,共计6部55类。把四部法发展到一个更加完善的阶段,可以说这是我国书目分类史上继《七略》之后又一次大的比较完善的总汇。其特点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确立四部类名。过去采用七分法的目录各类均有类名,如《七略》、《七志》、《七录》等,而四部法尚属初创,直到隋朝仍以甲、乙、丙、丁为次,不标类名,对于图书整理、插架、检索、记忆都不方便。甲乙丙丁作为一种顺序符号是有用的,但符号配以类名就更完整了。魏徵等总结南朝四部、七分取名意向,根据各类图书的实际内容,立经、史、子、集四部大类名目,为千百年沿用不改,
有肇始之功。
第二,开四部体系。南北朝之四部未见有细目(或有细目而未获流传),排次之滥,可想而知。《隋书·经籍志》参考了《七略》、《七志》,主要是《七录》的分类体系和类目设置,分经部为10类,史部为13类,子部为14类,集部为3类,共四部
om. All Rights Reserved.出口贸易结构
40类;后附以道经、佛经目录,合于四部,形成一个有纲有目、部类统系、结构严密的分类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经部10类:
1.易以纪阴阳变化;
2.书以纪帝王遗范;
3.诗以纪兴衰诵叹;
4.礼以纪文物体制;
边防警察5.乐以纪声容律度;
6.春秋以纪行事褒贬;
7.孝经以纪天经地义;
8.论语以纪先圣微言;
9.图纬以纪六经谶候;10.小学以纪字体声韵。
史部13类:
1.正史以纪经传表志;
2.古史以纪编年系事;
3.杂史以纪异体杂记;
4.霸史以纪伪朝国史;
5.起居注以纪人君动止(“动止”作“言动”);
6.旧事以纪朝廷政令;
7.职官以纪班序品秩;
8.仪注以纪吉凶行事;gga
9.刑法以纪律令格式;10.杂传以纪先圣人物11.地理以纪山川郡国;
12.谱系以纪世族继序;
13.略录以纪史策条目(《古今书录》作“略录”)。
子部14类:
1.儒家以纪仁义教化;
2.道家以纪清净无为;
3.法家以纪刑法典制;
4.名家以纪循名责实;
5.墨家以纪强本节用;
6.纵横家以纪辩说诡诈;
7.杂家以纪兼叙众说;8.农家以纪播植种艺;9.小说家以纪刍辞舆诵;10.兵法以纪权谋制;
11.天文以纪星辰象讳;12.历数以纪推步气朔;
13.五行以纪卜筮占候;14.医方以纪药饵针灸。
集部3类:
1.楚辞以纪骚人怨刺;
2.别集以纪诗赋杂论;
3.总集以纪类分文章。
第三,调整类目。《隋书·经籍志》在《七录》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的原则,对类目作了一些改隶合并。在子部中,其中合五行、卜筮、杂占、形法为五行1类;合医经、经方、杂艺为医方类。在史部中,合杂传、鬼神为杂传1类,改注历为杂史。另外,将谶讳改隶于经部;
集部去杂文为3类。在佛经部,《七录》分戒律、禅定、智慧、疑似、论记5类,《隋书·经籍志》继承宋齐《众经目录》和法经《大隋众经目录》按内容分类的卓见,区分为大乘经、小乘经、杂经、杂疑经、大乘律、小乘律、杂律、大乘论、小乘论、杂论和记,共11类。这些调整多多少少反映了学术的变化和图书数量的增减,较前更加切合实际。
《隋书·经籍志》的著录是先书名,次卷数,著者姓名一律用注。与《汉书》比较,各条格式统一,未见有著者在书名之前者。《汉书·艺文志》常将同性质之书合条著录,或简化、省略书名,往往导致混乱,《隋书·经籍志》绝无此例。《隋书·经籍
志》著录隋以前撰人均冠朝代名,惟隋人未冠“隋”字,是以隋为当代。《隋书·经籍志》著录图书的排列,多以时代为序,但同类书中著作性质有别,则先按其性质分组,再以时间先后排列。由此可见,编目工作发展到唐初已相当成熟。《隋书·经籍志》编者有明确的著录条例,并且严格执行,不自乱其例。另外,《隋书·经籍志》的注文也胜于梁代以前的图书,优于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自注。如孝经类有《古文孝经》1卷,注云:“孔安国传,梁末亡逸,今疑非古本。”古史类《淮海乱离志》4卷,注云“叙梁末侯景之乱”。杂史类《史要》10卷,注云“约史记要言,以类相从”,又《帝王要略》10卷,注云“纪帝王及天官、地理、丧服”。没有这些注语,读者不可能看明知义,这样恰如其分地注解出来,对读者来说方便实用,这可能是因袭六朝以来简明目录传统。而《隋书·经籍志》运用得如此恰当而简明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隋书·经籍志》的最大功绩就在于开创了以“经、史、子、集”四分法直接标示部类的方法,确定了四分法在古代目录学中的地位。此《志》所著录的经部著作及其儒家类文献,并大序、小序、注释等,至今仍不失为考证唐以前儒家著述概况的重要资料和研究中国上古与中古时期图书最重要的参考工具。该书在图书分类史和目录学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另外,在网罗图书、著录亡佚、确立界义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尤其是唐宋以来赞仰无尽。南宋郑樵《通志·校雠略》、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谬》、清钱大昕《隋书考异》和《十驾斋养心录》、纪昀《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对《隋书·经籍志》均有诸多评述和拨正。至于专门研究其著述的著作主要有清章宗源的《隋书·经籍志考证》13卷、姚振宗的《隋书·经籍志考证》52卷、张鹏一的《隋书·经籍志补》4卷、杨守敬的《隋书·经籍志补正》和李正奋的《隋代·艺文志》等。而姚振宗的《隋书·经籍志考证》最为翔实。他对全志详加考证,将有关资料汇于一编,校正刊误,补充不足,历时4年,数易其稿而成,实为整理《隋书·经籍志》最有成就之作。
参考文献:
[1]申畅.中国古代目录学家传略[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
社,1987.
[2]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余庆蓉,王晋卿.中国目录学思想史[M].长沙:湖南教育
出版社,1998.
[4]高路明.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M].南京:江苏古
籍出版社,1997.
[5]彭斐章.目录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王凌宇男,1981年生,副馆长。
辩证法随谈(收稿日期:2013-03-01;责编:张欣。)
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2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75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图书   经籍   分类   目录学   著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