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一下日本刀的相关知识

1. 传承
日本刀源自中国传来的“直刀”,也就是刀刃和刀背都是笔直的原始形态的刀,时间是公元5世纪前,即中国的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刀和剑区别仅仅在于单刃和双刃的区别,而“青龙堰月”这种刀,以那时的锻造技术恐怕还难以制造。
直刀在使用中有诸多不便,尤其是砍杀时,仅能以重量和速度来造成杀伤,过于锋利的刀刃很难承受骨头、盔甲的阻力,容易折刃,所以日本刀在演化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反”,也就是刀身出现了一定的弧度,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出现弧形刀身的年代是12世纪末期,大概是中国南北宋交替的时期。
2. 分类
日本刀按照长度大小,可分为太刀,打刀,脇差和短刀。
太刀刃长60公分以上,有明显的大弧度,而且刀身中部较宽,刃尖逐渐变窄,适于劈砍身体。
打刀刃长度也在60公分以上,但弧度较小,且刀身的宽度均一,较为灵活。
脇差刃长在30到60公分之间,形状类似打刀,一般作为武士的副武器使用。
短刀刃长小于30公分,形状类似匕首,一般是防身用(常见于女子)。
而直刃刀,在日本被称为“大刀”,常见于皇室的装饰物。
3. 构造
粗略地分类,可分为 刀身、刀柄、刀锷,刀鞘。
3.1 刀身
虽然太刀和打刀的刀身形状不同,但相应部位的称呼还是相通的:
由“后背”到“刀刃”,称呼是:栋(刀背),樋(凹槽),镐(刀身),地铁(包刃的部分),刃文(刀刃两侧像浪花一样的花纹),刃
由刀尾到刀尖,称呼是:刀茎,栋区,刃区,帽子(刀尖端类似四分之一圆的部分),刃先。
刀有两个重要的“尺寸”,就是“长”和“反”。长是指从刀锷到刀尖的直线长度,而反是指刀身中各点与这条直线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制刀年代不同,对于刀身的审美就有一定区别,因此“长”和“反”可作为判断刀年份的重要依据。
3.2 刀柄
刀柄作用是包住刀茎,便于手持。一般用木头包住刀茎两侧,用陈年老竹制作的竹钉固定住,然后外面包以鲨鱼皮制作的皮绳。
柄的尾部是重要的装饰部位,一般会包有金属的装饰物。
3.3 刀锷
刀锷是保护手部的重要防具,一般由黄铜或青铜制成,使用金属楔子或者鎺固定在刀柄头部。
3.4 刀鞘
刀鞘要兼顾装饰作用和实用效果。外表一般使用鲨鱼皮包裹,配以保护用的铛金具。铛金具外边有用来拴在腰上的带子。开口部分被称作鲤口,金属制。内部使用柔软的木头制成。为了防止木器弯曲变形,需要制作后放置10年以上方可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佩刀的时候,无论是插在腰
间还是用带子系好,都是刀刃朝上,弧
度向上。而国内很多片子中,都想当然地把日本刀的佩带和中国式腰刀混为一谈,刀刃向下----太刀长度普遍超过70公分,刃向下可是拔不出来的。
4. 锻造技术
这个最麻烦了...日本刀讲究不会弯,不会折断,适于砍杀。因此必须要同时保证弹性、刚性和锋利度。但由于没有一种金属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所以日本的制刀工匠想出了方法,用不同金属来制作刀的不同部位。
传统的刀身制作,需要用五块材料制成:心金(刀身最中心的材料),刃金(刀刃的材料),栋金(刀背的材料),和两块侧金(从两侧包住刃金、心金和栋金的材料)。
4.1 制钢
日本刀的制钢法使用的是传统的“吹炉法”:首先将木炭和铁矿石1:1混合放入炉中,然后用脚踏鼓风机来给火焰加温,持续三天三夜。由于长时间的煅烧,铁矿石中的大部分杂质都被除去,制成的钢是含碳量相当低的“纯钢”。25吨的混合材料经过煅烧后,可使用的钢材大约有3吨,而其中能够用作刃金的“玉刚”,仅有0.3吨左右。其余含碳量较高的钢材都被称为Zuku,用在刀的其他材料上。
虽然科技进步,但直到现在这种制钢方法却仅仅在鼓风机上进行了改进。由于不适于大规模生产,因此很多地方都已经废弃了这种制钢法。仅仅在日立金属还保留了这种做法,产品也仅供制刀工匠使用。
4.2 备料
边通达
玉钢制成后,要经过反复的熔化煅烧,进一步提纯。同时,Zuku材料里也要分为心金、侧金和栋金,通过不同的煅烧法来调整碳含量,来实现不同的“弹性”和“刚性”。
经过煅烧后,各种材料需要反复折叠锻造,来增强材料性能。其中心金折叠7回,栋金折叠9回,侧金12回,刃金15回。折叠锻造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去除硫等杂质,最终形成“水纹钢”:钢材的表面浮现出类似于水流纹路的花纹----也就是传说中的“大马士革钢”。
4.3 锻接 forge welding
将材料准备好后,把栋金、心金、刃金按顺序放好锻接,打造成20x40左右的长条,并切成90mm长左右的4段,这些材料被称为“芯”。随后将侧金做成20x40x360左右的两根长条,锻接在芯的两侧。 18号染体
4.4 造型
射洪县卫生局
将锻接好侧金的刀材锻造成长度600mm左右的刀身,用小锤敲打刀背,形成弧度。刀好看不好看,就全看这一步了。
4.5 淬火
将刀身上除栋金外的各部位用不同成分的土覆盖,再加热。刀身加热后各部位都会膨胀,但因为土的成分不同,保温效果也不同,淬火的瞬间刀身金属急剧冷却,而栋金会受到其他部分的挤压,向外弓出,形成较厚的刀背。
4.6 加工
4.6.1 粗磨
开刃由专门的研磨师进行。首先是粗磨,这步要用到砥石,也就是磨
刀石。从120,140号这类粗砥石开始,逐渐加到800-1000号的砥石,磨到表面看不出加工痕迹为止。京都有一种叫“内阴砥”的砥石,作用是把刀身两侧表面磨出青白。
这一步要用到大量的水,为了防止研磨时导致刀身生锈,水中要加入小苏打来中和酸性。
4.6.2 精磨
第二步是精磨。精磨首先用的刃艳砥石(大约1600号),将刀表面进一步加工,随后用近2000号的青砥石抛光。最后用吉野纸和日本大漆在表面摩擦来最终抛光。
抛光的作用不单单是为了美观,也为了在剑斗中,刀的光滑表面不易被对方的刃物所伤。
曾国明
4.6.3 精加工 上海 国企改革
精加工的目的在于两方面:美学和实用。实用方面的精加工在于不破坏刀身的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将刀身的多余部分去掉,减轻刀身的重量。而美学则是根据时代不同,用不同的研磨手段来加工刀刃和刀侧,使之呈现不同的颜和光泽度,增加视觉的美感。
韩城市象山中学
研磨最为最重要的刀身保养手段,一般会建议几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应该研磨一次。在战国时代,日本的刀剑研磨技术达到了顶峰,有些室町末期的刀,经过400多年到现在也还没有生锈。而无谓的研磨事实上仅仅是在破坏刀身,因此研磨日本刀应当慎重。
5. 欣赏和鉴别
日本刀的欣赏主要分为两种:作为 古董 和 武器
古董欣赏与我国的古董欣赏无异,基本上是以 制作者 制作年代 器形 工艺 保养 来衡量,而作为武器欣赏的日本刀,则很少使用古代刀:一方面古代刀基本都已被收藏,没有拿出来试斩的机会;另一方面古代刀的价值较高,大部分被日本列为国宝,一旦受损则损失相当大。
现代刀可分为两种:真刀 和 模造刀。真刀就是我们前面介绍的方法制造出的日本刀,性能与古代刀剑的区别不大,但制造周期长(几年时间),且售价昂贵(几万-几十万人民币)。如果是“人间国宝”
级的刀匠造的刀,这些刀受到法律保护,是无法运出日本的。
而为了收藏等等目的,一些工厂使用铸造的方法来造刀,就是所谓“模造刀”。这种刀具有历史名刀的外形,外观可以乱真,售价便宜(几百-几千人民币),但基本没有砍杀效果,而且无法打磨。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8:32: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5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刀身   日本   使用   研磨   材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