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历史人物

走近历史人物,涵养家国情怀——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一课为例
作者:何烽枫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20年第6期
    何烽枫 浙江省萧山中学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新课程标准中对家国情怀的定义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这一构想是对上述家国情怀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在对人民、国家的大爱基础上融入了对世界的爱。究其本质,“家国情怀”是人对家人、国人、世人的一种深情大爱,是人的情怀是普世的情怀,它关注的是全人类的幸福而不仅仅是一家一国的幸福,正如鲁迅所言“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教学中必须有人,有了人才能更好地塑造价值关怀,人文情怀,家国情怀素养才能落地。这里的人可以是历史中体的人也可以是个体的人,伟大的人也可以是普通的人,中国人也可以外国人。有人就有故事,有故事就能吸引人,历史叙述要善于发现故纸堆里的人,让他们成为历史教学的主角,师生对话就从他们的经历开始,然后反求诸己,端正己身。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选修六第七单元第二课《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例来谈谈如何用以历史人物为主线的教学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寻寻觅觅方得人——“在外者物”
    历史的本质就是特定时空中的人干了一些事,而其中人是历史的核心。如何寻历史的人——影响历史的大人物或则被历史裹挟的小人物。他们形态万千,卓约多姿,各具特。他们有声有,栩栩如生。他们喜怒哀乐,成败得失。纷繁的人物中怎么寻人?如何识人?
    《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一课有非常显眼的人,如希特勒,围绕希特勒的种族灭族思想由来,实施对犹太人灭绝计划,建立奥斯维辛集中营及相关罪行等展开。也有辛德勒,电影《辛德勒名单》大家都看过,用辛德勒去穿线,主线明确,立意深邃,但是这些片段式或搭边式的人物在突出主题升华立意上无法突出重围,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困索之余,笔者想能不能从芸芸大众中去一个人,经历了集中营里一切的人。如马斯·伯根索尔幼年在奥斯维辛经历使他后来努力走上了维护人权与国际法的道路,他还写过《幸运男孩—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的回忆》;还有安妮·弗兰克写的《安妮日记》,一个德国籍犹太女孩的日记,为了躲避纳粹迫害安妮一家逃到荷兰躲进阁楼,后被人出卖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最后死于毒气室。再如《纳粹人民举手图》中August Landmesser,他没有举手后来被送上战场当炮灰等等。诸如此类的人还有很多。
思考到此笔者有了一个更大胆的设想,能不能个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看守,最好是女看守,杀人如麻的那种,从她的故事入手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回味无穷,把家国情怀从民粹主义深渊中拯救出来。经过大量索籍,笔者到了一个女看守厄玛?格丽斯,通过她成为纳粹刽子手的历史来展开历史叙述,真正做到用小人物撬动大历史。
陌生的亲人    为了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家国情怀,笔者对《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一课进行教材的重组,把这一课分为两大块奥斯维辛的“罪恶篇”与“惩罚篇”,课题改为《罪与罚——“奥斯维辛女魔”的启示录》,以颜值超高的普通农家女孩厄玛?格丽斯成长为一个疯狂屠杀犹太人的“奥斯维辛女魔”,最后接受审判的人物经历为主线进行历史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一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他们主动投身课堂,对主人公报以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
    寻历史中的人,他可以是显而易见成就突出的人,也可以是普普通通芸芸大众的一员。可以是教材中提到的人,也可以是教材外的人。历史中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光芒,我们除了循着教材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寻合适的人外,更要寄托于教师的专业阅读去人。历史本来就是人的历史,以人物为核心的教学,有助于启迪现实中的人用历史中的人去关照自我、反省自我,然后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
    二、风风雨雨才动人——“在他者沟通”
    众里寻他千百度,人来了,如何人尽其用其实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把历史中人引进来,有人就有故事,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对人事价值评判的正确引领,这是家国情怀培育的着力点。没有对具体人事的是非评判,育人往往会成为空洞的说教。
    (一)首先将人的故事放置于历史演变逻辑过程中
    片段1:这一课的主人公厄玛?格丽斯于1923年10月7日出生在德国一个贫苦的农户家庭,曾经的她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女孩。
    对应史实:出生在凡尔赛体系压制与约束时代。
    片段2:1934年11岁的她加入“希特勒青年队”。
    对应史实: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纳粹独裁统治真正建立。
    片段3:1942年,年仅19岁的厄玛·格丽斯成了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的一名女看守。1943年3月,她因功被调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她犯下滔天罪行。
    85岁的诺曼·库柏曾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英军战俘。她向记者回忆了集中营中最可怕的梦魇:“她(厄玛?格丽斯)不是人,她是一个妖魔。她总是穿着厚重的皮靴,带着一根鞭子和一把手。我们
经常看到她残忍地殴打那些女囚犯的场景。有时你能看到她手中的鞭子都被打断了。挑选她看不顺眼的囚犯送入毒气室处死,当格丽斯对囚犯施展的暴行越残酷时,她嘴角的笑意也就越浓。还残忍地射杀过许多犹太囚犯,此外,她对在犹太囚犯身上进行的可怕人体医学实验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嗜好。”
    ——据英国《每日镜报》2011年1月26日报道
    对应史实: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犯下一系列罪行。
    片段4:1945年12月13日,厄玛?格丽斯接受审判,最终被处绞刑。当厄玛?格丽斯被战犯法庭执行绞刑时,居然“平静镇定”地走向绞刑架,一只手臂竟然还抬起来行着纳粹礼。
    对应史实:纽伦堡审判。
    (二)基于历史叙述展开对话,引领正确的价值评判
    在历史叙述中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呢?
    设计好的问题引出的师生对话是价值引领的关键。
    师:“厄玛?格丽斯被捕之后会主动伏法?”
    生:“应该不会。”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师:“如果不会,那么她会采用什么方式为自己开脱?”
泰安市地方税务局    生:“我只是服从上级命令而已。”
    师:“服从命令就能免于处罚吗?”
    生:“不能算。”
    师:“为什么?”
江西省计划生育条例    生:“人是政治的动物没错,但人也是理性的动物不是吗?服从命令没错,但是也不能服从如此残忍的命令。”
    师:“说得好。我们是人,是顶天立地的人。厄玛?格丽斯没有把犹太人当人来看;厄玛?格丽斯把希特勒当神来看;厄玛?格丽斯放弃自己的理性,放弃了独立的思考,成为他人的工具。她违反了人道罪,失去了对同类的最后一点温情,变成杀人机器。”“厄玛?格丽斯所谓家国情怀正确吗?”
    生:“不正确,已经变成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师:“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成为杀人魔王,为什么?”
    生:“人性使然,康德说过因为人的堕落与怯懦使得自己置于不成熟的状态,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放弃了独立思想。”
    师:“不应该将厄玛的不成熟状态简单归于厄玛自己或则人性,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对人影响很大。洛克白板学说告诉我们人犹如白纸,后来人的各种颜都与成长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三)价值引领离不开对历史现象的解释
    厄玛怎么从一个天真的女孩子成为一个杀人魔王的?这个问题如果不解释,学生不会发自内心听从我们的说教,价值引领就起不到作用。为此笔者引入一则材料,生成了一段师生对话。
    材料:纳粹统治时期的代表影片有:《蓝十字(纳粹)勋章》、《(纳粹)冲锋队员的忠诚》、《忠诚的胜利》、《信仰的胜利》、《意志的胜利》、《青年希特勒分子奎斯》、《机智的希特勒青年》、《危险的犹太人》、《犹太人休斯》等。《犹太人休斯》的影片简介:犹太人休斯把放给穷困潦倒的德意志公爵。随着利息越来越高,休斯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势,并在公爵的庄园上建立犹太国,对德意志人犯下无数诸如、虐待、折磨等罪行。 电影公映之后,很多犹太人遭到德意志年轻人的毒打。
gsr
    ——《1933—1945德国宣教电影史》
    师:纳粹时期德国电影所塑造德意志人形象是怎么样的?
    生:德意志人机智、勇敢、忠诚、有坚定信仰、意志力强但贫困。
    师:德意志人又把犹太人描述成一个怎样的“人”?
    生:犹太人富有但是危险、无恶不作。
ds工艺
    师:我们根据材料推测一下,德意志人认为犹太人富有的原因是什么?
    生:通过掠夺德意志人,犹太人才富有的。
    师:在这样宣传教育下,厄玛?格丽斯会同情犹太人吗?
    生:不会,厄玛?格丽斯本身家庭贫困,加上民族仇恨,对犹太人肯定恨之入骨。
    通过这一系列设问笔者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历史的叙述与评判之中,这里我们不需要用过多笔墨渲染,简短的师生对话就可以滋长了学生的情趣、孕育了学生的志趣,家国情怀由“趣”而生。
    三、真真切切终达人—— “在我者生意”
    英国历史学家乔治·屈维廉认为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虽然乔治观点有失偏颇,但是他道出了历史教育最大功能——育人。
    学生在分辨是非、善恶、正义与否的基础上又该如何关照自己的成长呢?
    笔者偶得一则新闻:2016年6月前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看守94岁赖因霍尔德·汉宁出来道歉。1942年1月至1944年6月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担任守卫,检察官指控他胁从谋杀至少17万人。德国代特莫尔德地方法院6月17日在裁决中说,汉宁“知晓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每天都有无辜的人在毒气室中被杀害”,协从谋杀的罪名成立,因此对他判处5年有期徒刑。“我为我的行为正式道歉。我真的很抱歉。我为自己袖手旁观……没有加以阻止而感到羞耻。……奥斯维辛是一场噩梦,我希望我从没到过那里。”
    ——摘自新华社2016年6月19日消息
    笔者顺势而问:赖因霍尔德·汉宁(94岁)为何沉默了71年才出来道歉?为何沉默了71年还出来道歉?
    生:“前者是害怕法律的制裁,后者是良心的不安。”
    师:“对,他以往不出来道歉是害怕受到法律的惩罚。现在出来道歉是受不了自己良知的惩罚。对于一个有良知的人,他的罪的罚便是他心中良知的不安,这种不安与人间的一切惩罚相比,都更加沉重和可怕。这与社会环境有关吗?”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3:3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36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历史   情怀   家国   丽斯   德意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