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等奖《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2015年3月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准确说出本则新闻的结构。
2.分析富有意蕴的句子,概括本则新闻的写作特点,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重点难点】
分析富有意蕴的句子,概括本则新闻的写作特点。
【学情分析】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常见的新闻,平常也经常接触新闻,对新闻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对“二战”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奥斯维辛”很陌生。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所写内容有关的历史资料非常必要。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对本课的学习重难点,可通过对比阅读,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进行突破。
【资源整合】
    网络、多媒体、学案材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中国股市记忆
一、声乐图文,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多媒体演示)
(教师低沉缓慢地:)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杀人工厂;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这里是——奥斯维辛。(板书标题中的“奥斯维辛”)
同学们,你知道奥斯维辛是什么地方吗?(学生简答)
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61个国家,伤亡人数达9000余万,仅在奥斯维辛死亡人数就达到了400万,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啊。因此,奥斯维辛一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关于它的新闻就铺天盖地。(板书标题中的“新闻”)
美国记者罗森塔尔在二战结束13年后,参观奥斯维辛纪念馆,写了一篇题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作者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板书“罗森塔尔”“没有什么”及“普利策奖”)
设计意图:
图片配以文字、背景音乐以及老师低沉缓慢的抒情语言,渲染气氛,同时对奥斯维辛作一简介,一举多得。标题中“新闻”二字点明本文体裁,“没有什么”是作者特意设置的富有深意和悬念的独特点,“普利策奖”是本节课主体生成环节的纲目,此处呈现是一个重要的铺垫。通过上述导语设置,逐步呈现,使导语有梯度,有启发性。
二、标题质疑,初读文本
(一)思考质疑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标题。这是一个充满悬念的标题,它有没有让你产生什么疑惑呢?
学生可能提出的疑惑:
既然没有新闻,那么文章写了什么?
既然没有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
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二)初读文本
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走进罗森塔尔的新闻名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默读思考,抓住关键语句,筛选有效信息,从文中寻答案。
对于学生默读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存疑,不加解决。
设计意图:
本则新闻的标题新颖独特,富有悬念,学生接触到这个标题都会产生困惑,而这些困惑正是解读本则新闻的重要切入点。因此让学生提出疑问,带着问题读文本,能使阅读更深入,更高效。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方法,在初读文本之后就想解决所有问题显然不大现实,因此暂时不予解决,让学生心存疑惑,这也是课堂的一个悬念吧。
三、对比阅读,合作探究
(一)阅读教师改写后的对比材料,和文本作比较。
朗琴x600师:课前我读这则新闻的过程中,也跟随罗森塔尔,和参观团一起参观了奥斯维辛纪念馆,
也写了一篇题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请大家读一读,边读边跟罗森塔尔的新闻作一个比较。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波兰布热金卡电    8月31日,奥斯维辛参观团参观了世界著名旅游中心——布热金卡。布热金卡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纳粹在这里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试验,共有400万人死在这里。
参观团依次参观了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试验室、长廊纪念墙、绞刑室等多处遗迹。毒气室和焚尸炉的玻璃窗内有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纳粹在毒气室进行了大规模屠杀,焚尸炉每天要焚烧6000具尸体。女牢房中陈列着一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
尺高,这么小的盒子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长廊两边的纪念墙上,有数以千计的已经死去的囚徒的照片,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微笑着的姑娘。
奥斯维辛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设计意图:
本节课要达到两个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阅读,准确说出本则新闻的结构。2.分析富有意蕴的句子,概括本则新闻的写作特点,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若无方法引导,极易走入肢解文本的误区。对比阅读,能引导学生着眼于两个文本的相同处及不同处进行分析,比较优劣,将深入解读融于无形之中,简洁高效。此环节中,对比的材料很重要,文本突出的特点在于参观者感受、作者感受这一独特视角以及构成强烈反差的细节描写,因此,老师出示的对比材料删去了这些内容,只进行简单的客观报道,便于学生把握这些差异,从而关注文本特点。
(二)合作探究
易切削不锈钢
师:假如你是“普利策新闻奖”的评委,收到这两则新闻,你会把奖项颁发给谁?(小组讨
陆世长论后推选代表上台展示,陈述理由)
依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引导。要突出的几点有:
1.新闻的结构
引导:划分老师出示的对比材料的结构,与文本作对比。
至此完成学习目标一。
2.独特的视角
(1)参观者的感受
引导:
a.出描写参观者的感受和反应的句子,在书上画出来。
格式:参观      时,他们                        
参观 毒气室和焚尸炉 时,他们 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餐饮业会计核算。
参观女牢房时,他们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
参观试验室时,他们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
参观绞刑室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跪了下来,在自己的胸前画十字。
b.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应?
这些地方阴森恐怖,他们十分恐惧;这些人们太可怜了,他们非常同情;这些暴行令人发指,他们极度痛恨;人性沦丧,他们深感惭愧。作者没有详细描写这些地方多么阴森恐怖,他的目光始终盯在参观者身上,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传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以此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c.在众多的参观者中,作者特写了一个“跪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的参观者,这位虔诚地跪下祈祷的参观者在祷告什么?
上帝,请保佑受难的灵魂安息,请原谅人类的残暴。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5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35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闻   学生   对比   参观者   文本   没有   阅读   作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