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什么新闻
主备人:张兰
参备人:刘光辉  陈美元  何承樾  陈玉清  何静  陈敏  顾晓雯  何军  曾志芬
教学目标:
1、运用上节课所学新闻知识,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2、仔细品味语言,理解平实语句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感悟主题。
3、让学生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珍惜自由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2斯波帝卡怎么样、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这里是奥斯维辛
二、简介作品和奥斯维辛集中营
1、简介作品樊字疗法
  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2、关于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427日,
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这里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 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展示图片
三、初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1、读课文,请出本文中的导语、主体、结语,并以此为依据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导语(1-3段)
主体(换算率4-15段)
结语(第16段)
2参观者访问了哪些地方?
  参观毒气室和焚尸室——死囚牢(女牢房)——试验室——纪念长廊——绞刑室
四、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①读了课文和看了图片后,请问大家对奥斯维辛有什么印象?
提示:
  可怕、惨绝人寰、是阴暗、恐怖的人间地狱。
作者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囚犯”的?你是怎样体会到它的可怕呢?
提示: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
③在文中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边边勾画)
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
开始时——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
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人们的表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侧面烘托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不直接写集中营如何恐怖,而让读者从参观者的表情来体会他们的所见,突出表现这里带给人们的恐惧。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
④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奥斯维辛现在的情景: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
不协调的事物叠合在一起  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的强烈愤懑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
    ⑤、文章开头写“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结尾又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
结构上:首尾呼应,显得文章首尾连贯,浑然一体。
内容上:不管法西斯多么猖狂仍旧会灭亡,乌云遮不住太阳。
太仓实验小学写法上:以乐景衬哀情
  课文中还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起,组合
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 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连这种地方都能开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什么邪恶不被打倒呢?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讽刺,也可理解为一种控诉。
⑦为什么对于参观者来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作祷告的原因——求得上帝的谅解或求得上帝的保佑
奥斯维辛里的人——刽子手和无辜的人
五、解题
既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作者还要去报道?   
磷肥与复肥
这句话的意思是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是没有什么新闻可供报道了,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奥斯维辛虽然是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但每一个参观者进来了都只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震惊和窒息,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
六、请归纳这篇文章的中心。
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
对受害者的哀悼;
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
毕节学院图书馆对历史的反思;
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与我们常见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作者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成为新闻史佳作?
1)突破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原则。
2)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
3)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
八、广岛爆炸的残核、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旧迹、南京大屠杀的遗址、伊拉克上空弥漫的硝烟,无不在向世人诉说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为了以史为鉴,维护和平,让我们永远牢记这些事实吧!(展示世人纪念逝世者的图片)
九、作业: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着。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不仅是作者的疑问,也是给读者提出的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3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35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闻   作者   参观者   没有   法西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