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六阿罗汉的名称及藏译汉问题

关于十六阿罗汉名称及藏译汉问题
Һ陈智音①
摘㊀要:
阿罗汉信仰在北传大乘佛教(包括汉传及藏传佛教)流行地区影响深远,其中供奉十六阿罗汉是这一信仰中的一条主线.但对于十六阿罗汉信仰在汉㊁藏佛教之间的交涉,目前学术界尚无深入研究.笔者在翻译一部藏文文献过程中遇到藏传十六阿罗汉名称与汉传佛教名称之间的差异问题,如何在准确对译藏文名称的同时,与汉文佛教典籍中已有的传统译名取得对应关系,成为这一翻译项目中的一个难题.本文将以十六阿罗汉名称差异问题为核心,以文献比较学与经典释义学为基础,重点介绍十六阿罗汉名称在藏传佛教典籍中呈现的情况,诠释一种新的翻译方法论并分享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有趣现象.
关键词:
阿罗汉;罗汉;十六阿罗汉;佛教翻译;文献对勘
O n t h eN a m e s a n dT h e i rT r a n s l a t i o n s o f t h eS i x t e e n
A r h a t s f r o m T i b e t a nT r a d i t i o n
Һ㊀S h e r a bC h e n
A b s t r a c t:
T h ew o r s h i p o fA r h a t s h a s g a i n e d a p o p u l a r i t y i n t h eN o r t h e r nM a h a y a n aB u d d h i s t s(b o t hH a n B u d d h i s t s a n dT i b e t a nB u d d h i s t s)l a n d s i n t h e h i s t o r y.T h i s t r a d i t i o n i s c e n t r a l i z e dw i t h t h ew o r s h i p
①陈智音,英文名S h e r a bC h e n,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副教授㊁电子资源与元数据编目图书馆员.
天禄论丛◀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7卷,2017年3月
o f s i x t e e ns p e c i a l A r h a tf i g u r e s.L e s ss c h o l a r l y r e s e a r c h e s h a v e b e e n m a d eo nt h i si m p o r t a n t p h e n o m e n a,e v e nl e s s e r o n t h e e x c h a n g e o ft h i s w o r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C h i n e s e a n d T i b e t a n t r a d i t i o n s.T h e a u t h o rw i l l p r e s e n t h e r eh i s n e wt r a n s l a t i o nm e t h o d o l o g y b a s e do n t e x t u a l c o l l a t i o n a n dh e r m e n e u t i c s,a n dt h ef i n a l p r o d u c t i o no fan e w s e to fB u d d h i s t p r o p e rn a
m e s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 o n g d e a l i n g w i t h a n o b v i o u s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t h e n a m e s o f t h e S i x t e e nA r h a t sw h e nh ew a s t r a n s l a t i n g aT i b e t a nS i x t e e nA r h a t s a d h a n a t e x t.H ew i l l a l s os h a r eh i s r e l a t e dr e s e a r c ho nt h en a m e so f t h e S i x t e e nA r h a t s i nT i b e t a n t r a d i t i o n,a n d i n t e r e s t i n g f i n d i n g s a l o n g t h a t t r a n s l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K e y w o r d s:
A r h a t;S i x t e e nA r h a t s;
B u d d h i s t t r a n s l a t i o n;T e x t u a l c o l l a t i o n
恩丹西酮
一㊁引言
本文是笔者翻译一部藏传佛教十六尊者供奉仪轨文献①的研究余绪.广义而言,阿罗汉信仰在北传大乘佛教(包括汉传及藏传佛教)流行地区影响深远,不仅作为一种活着的宗教形式存在于汉㊁藏佛教寺院之中,而且也作为民间信仰在诸多小说㊁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中得以生动体现.阿罗汉信仰中的一条主线即供奉十六位(或十八位)特殊的阿罗汉,其核心内容是说有十六位德高望重的佛教苾芻,虽然他们都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但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不般涅槃,为了住持佛法,久住世间.这种大乘阿罗汉
金花清感方思想与南传佛教的阿罗汉灰身灭智的思想有本质的不同.对于这一十六阿罗汉信仰在汉㊁藏佛教传统之间的交涉,目前学术界尚无深入研究②.笔者在进行翻译过程中便遇到藏传十六阿罗汉名称与汉传佛教名称之间的差异问题,如何在准确翻译藏文名称的同时,与汉文佛教典籍中已有的传统译名取得对应关系,成为这一翻译项目中的一个231
①②即雍增 益希坚参(y o n g s v d z i n y e s h e s r g y a lm t s h a n,1713-1793)的«供养启请牟尼主与
十六尊者法  增广牟尼圣教如意摩尼»(T h u bd b a n g g n a sb r t a nb c u d r u g d a n g b c a s p al a m c h o dc i n gg s o l b a g d a b p a i t s h u l t h u b b s t a n r g y a s b y e d y i db z h i nn o r b u,T B R C-1224,p.135-169).
关于汉㊁藏佛教中十六或十八阿罗汉的比较,参见黄春和«汉藏所奉十六罗汉㊁十八罗汉辨异»一文(«内明»第296期,1996年11月).
▶关于十六阿罗汉的名称及藏译汉问题难题.本文将以十六阿罗汉名称问题为核心,以文献比较学及释义学为基础,重点介绍十六阿罗汉名称在藏传佛教典籍中呈现的情况,诠释一种新的翻译方法论并分享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有趣现象.因研究关注的重点并非十六阿罗汉或十六尊者的信仰流传等其他方面的问题,故本文仅涉及与汉藏文献差异及翻译名义紧密相关的内容.
二、技术说明
(一)关于 阿罗汉 与 尊者 二种称谓
仅就汉译而言, 阿罗汉 是梵文a r h a n 的汉文音写,
因为这一梵文术语具有多种释义性,因此玄奘等古典译师提供了 阿罗汉 这一音写法①.但由于中国人尚简的作风,阿罗汉这一名词后来被简化为 罗汉 ,并且这一简化形式在民间已经基本上取代了作为正规称谓的 阿罗汉 一词.尽管如此,从文献学及
释义学研究角度,在本文中笔者仍将使用这一术语的经典正规译法 阿罗汉
. 尊者 是梵文S t h a v i r a 一词的意译.这个词本意为 耆长 ②,在佛教中用指在僧团中因戒腊(即戒龄)较高而尊居首位者,相当于 长老 这类称谓.而具
体在供奉十六阿罗汉这一上下文中, 阿罗汉 与 尊者 所指相同,因此 十六阿
3
31①②a r h a n 为梵文a r h a t 一词单数主格形式.玄奘译例有音写与意译两种,
分别是 阿罗汉 与 应 ,此名词在古汉译文献中也译作 应供 (意为应得到供养崇敬).藏文则以d g r ab c o m p a 对译梵文a r h a n (阿罗汉),其中d g
r a 意为敌人㊁b c o m p a 意为杀者.«翻译名义大集»二卷本译语释中说: a r h a n 释义之一为p ūj āma r [a ]h a t īt i a r h a n (值得供养名为阿罗汉),应得天及人等一切供养,因此亦可译作m c h o dv o s (应供).释义之二为k l e s 'a Ga r i nh a t a v āna r h a n 即杀烦恼敌故名为d g r a b c o m p a ,故亦可如是译.从此二中,此[词条]为依此[后者]之释义而作b g r ab c o m p a (杀敌) .雍增益希坚参在其«随念三宝功德法解释»中释为 所谓b g r ab c o m p a ,即烦恼连同习气无余断除之义 (d k o n g m c h o gg s u m g y i y o n t a n r j e s s ud r a n p a  i t h s u l r n a m s p a rb s h a d p a t h u bb s t a n g s a l b a  i s g r o nm e ,T B R C W 1G S 103597,叶9)由此可知藏传佛教主要采取了a r h a t 所带有的 杀敌者 这一释义(这里的敌人不是外部的而是指内在的烦恼)
.考虑到梵文释义法多重性及藏译与古汉译译法取向差异,我们在翻译中主要采用 阿罗汉 这一音写法.
梵文s t h a v i r a 一词字面意思为 坚固 ,这一含义在藏文对译中得以精确地体现,藏译g n a s
b r t a n 字面意思就是 坚固安住 .S t h a v i r a 是一佛教专门术语,
玄奘译作尊者㊁众首㊁耆长㊁上座等.现在我们称南传佛教为 上座部 就是因为该部派的梵文名称为S t h a v i r a Gv ād a ,这一梵文名词在巴利语中转变为T h e r i v ād a ,T h e r i v ād a (T h e r i v a d a )已成为目前流行的对南传佛教的称呼.
431
天禄论丛◀
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 第7卷,2017年3月
罗汉 即 十六尊者 . 阿罗汉 是从其修证果位而言,而 尊者 是从其身份即在僧团中的地位而言.此外,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即在汉传佛教文献中大家比较熟悉 阿罗汉 这一称谓,而不太知道 尊者 这一称谓,而藏传佛教文献则较多使用 尊者 (g n a s b r t a n)这一称谓.在大多数藏传佛教文献中这十六位人物都被称作g n a sb r t a nb c ud r u g(十六尊者).鉴于本文核心在于藏传佛教 十六尊者 名称的翻译,以及与汉传佛教经典中十六阿罗汉名称相符合的问题,下文中也将主要使用 十六尊者 这一称谓.
(二)关于 十六阿罗汉 与 十八[阿]罗汉 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本文所述及的是佛教经典文献中出现的十六阿罗汉或十六尊者,而并非汉传佛教地区民间流传的 十八罗汉 .之所以有十八之数,是因为不论是在汉传还是藏传佛教的十六阿罗汉供奉系统中,都增加了两位特殊人物,而这两位人物严格地说都不是 阿罗汉 .关于这两位增加的人物在汉㊁藏佛教传统中的差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并非本文篇幅所能涵盖,暂不予讨论.
此外,因本文属于记述翻译过程中的研究,所以下文中 译者 即笔者㊁ 本译 即本文所述翻译项目.本文中所使用的梵文罗马转写法为国际梵语转写字母标准(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l p h a b e t o fS a n s k r i tT r a n s l i t e r a t i o n),藏文转写法为扩展威利转写法(E x t e n d e d W y l i eT r a n s l i t e r a t i o n,第23字母出现在字首时用v 转写).特此说明.
三、藏汉十六尊者名称典籍溯源
汉文大藏经史传部中,玄奘所译«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以下简称«法住记»)①是汉传佛教典籍中唯一明确提供十六尊者(阿罗汉)名称的权威资料.现存最早提及十六尊者的汉译佛典是公元五世纪北凉道泰所译的«入
济宁机械设计研究院①本文各种典籍文献均以综述形式提出,具体文本及书目信息请见参考文献表.
▶关于十六阿罗汉的名称及藏译汉问题大乘论»,但该论中仅提及 尊者宾头卢㊁尊者罗睺罗
①两位尊者名称.其他早期汉传佛教典籍虽然也有提及十六尊者,但均未提供具体名称②.自唐末五代十六尊者信仰深入民间,并经文人画家的描摹,逐渐演变为 十八[阿]罗汉 的传说.然而这增加出的两位到底是谁,说法历来不一,甚至原本的十六阿罗汉名称也出现了不一致的混乱现象.直到清朝,乾隆曾经试图以藏传佛教传承的名称来厘定汉传佛教文人画中的十八阿罗汉名称,但他所做的也只是将几个藏文名称音译后以 钦定 的名义取代原先存疑的名称,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汉译十六尊者名称的问题.
在藏传佛教«丹珠尔 律部»中有一部与«法住记»相应的译本,藏文标题为
v p h a g s p ad g a  b a  i b s h e s g n y e n g y i r t o g s p a b r j o d p a (圣者庆友之解说,以下简称«庆友解说»),篇首有梵文标题作ār y a Gn a n d i m i t r a Ga v a d ān a (阿尔雅难提蜜多罗阿波陀那),由阿氏多室利跋陀罗(a j i t a Gs 'r īb h a d r a ,无能胜吉祥贤)与释迦沃(s h A k y av o d ,释迦光)译出.若将汉文«法住记»与藏文«庆友解说»这两部文献进行比较即可发现二者无论在内容㊁标题及体裁上都有极大的一致性,与
此同时二者在具体叙事内容,包括各尊者的随从人数及住处等细节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外,特别是在几位尊者名称上存在一些明显差异.这些异同点充分说明这两部文献是与印度同一典籍但不同文本相对应
的汉㊁藏译本,而藏译本并非是从汉译本转译的结果.
ctd
除了«庆友解说»之外,藏传佛教典籍中还有一部归属喀切班钦③的十六尊者礼供文,其影响实际上比前者更为深远.喀切班钦,全名喀切班钦 释迦室
利跋陀罗(k h ac h e p a Nc h e ns 'āk y
a s 'r ī
b h a d r a ,1127 1225),有时也被称作班5
幻灵游侠3.0
31①
②③ 又尊者宾头卢.尊者罗睺罗.如是等十六人诸大声闻.散在诸渚.于余经中亦说有九十九亿大阿罗汉.皆于佛前取筹护法住寿于世界. («大正藏»T 32,n o .1634
)另有存于«卍新纂续藏经»中的一部归属为唐阇那多迦翻译的«十六大罗汉因果识见颂»也以音写形式提供了十六阿罗汉的名称,但此部典籍的可靠性尚待进一步研究.(«卍新纂续藏
经»第2册,n o .207
)
喀切班钦是梵藏混合译名. 喀切 (k h a c h e )即迦湿弥罗(k a s  m īr a ,今称克什米尔)的藏文音译名, 班钦 (p a Nc h e n )中的 班 (p a N )字即梵文p a n  d
韦伯定律i t a (班智达,意为智者或善巧者)的简写,c h e n 是藏文大的意思,合起来就是 大班智达 的意思.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45: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23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阿罗汉   名称   翻译   文献   尊者   研究   典籍   形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