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86南明为什么扛不住

086 南明为什么扛不住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首先得感谢罗辑思维文字汇编小伙伴们,我们以无私之心,传承罗胖之经验。
文字录入:大洪
吴敏伦文字编辑:丘八
掘金黑客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此前我们曾经讲过一期节目,叫《崇祯为什么跑不了》。今天我们讲它的续集,叫《南明为什么扛不住》。
理解一点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北方的中原政权一旦面临外敌入侵,通常有一个战略性的逃跑方向,就是一路往南,只要跑过了长江天险,喘息已定,立住脚跟,通常都能把中原王朝的命脉再续上那么一两百年。比如说晋朝的时候有永嘉南渡,宋朝的时候有靖康南渡,但是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场景,为啥在明朝身上就没能重演呢?
双黄莲
南明政权可以说是节节败退,从来就没站住脚跟,几十年时间就亡国灭种请问为啥?如果从直觉出发,你可能会得出三个结论:第一、满洲大兵太厉害。不是国军不争气,是皇军太狠。第二、说汉奸太多,什么洪承畴、吴三桂,就是"汪精卫"出了很多很多。第三、说士大夫无耻,所以南方军队没有战斗力。
这些结论呢,你也不能说它错,但是它都带有一种用局部的事实来解释整体的历史构架的这样的一个意味,这些结论都太苍白、太廉价。
所以今天我们就试着回复到当时的历史情境当中,看看能不能得出一个更符合当时历史情境的。
我们先来看当时的力量对比。一场战斗嘛,通常就是三个层次的力量对比,第一是人,第二是钱,第三是民心向背。
浙江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我们先说人。这满清在人上,你能说他有多大优势啊。在这儿有一个误解,很多人都说满族人是游牧民族,错。他们叫渔猎民族,他们吃饭是靠在塘里打一些鱼,到森林里打一些鹿,是这么一个生活方式。他们和当年的蒙古人那是没法比的。蒙古人恨不得一生都长在马背上,所以从骑兵作战这个角度上说,蒙古人在战场上是有极大的战术优势的。满清人可没有,虽然他们的骑兵也很厉害,但对照蒙古人,那实在是差远了。最关键的时候,在冷兵器时代,打仗打的是人数。满清大兵进关的时候,你算算他有多少人?满州八旗不到十万人,蒙古八旗不到五万人,汉军八旗勉强够五万人,所以整体算下来还不到二十万人。
你再看南明这边的部队,我们汉族政权,你可以说缺战略眼光,缺精兵强将,你甚至可以说他缺德,但是他永远不会缺的就是人。就拿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来说,他的北方五镇一次性投降,就向对方输送了二十三万步兵。我们有的是人,可以挥霍,不断地挥霍,即使到南明的后期,郑成功他那
个地点已经多小啊,就是金门厦门那么一丢丢的地方,但是他组织一次北伐动辄还能够上十万人。所以从来就没有缺过人。
再从钱这个角度分析。当时明末的农民战争已经把北方踩躏得残破不堪了,什么山西陕西河南是被反复蹂躏的地区,你像四川已经被杀得几乎没有人了。但是南方基本上还没有被破坏,而且在明代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南方经济高度发展,像江南一带那已经是国家的财富之区了,所
以南明政权它建立在南方,所以它败亡跟钱的关系也不是很大。
那你再说民心向背。当然老朱家这个天子,到后来真的是不得民心。但是问题是,这不是什么民族内部矛盾,这是跟满清作战。这个南方的知识分子缙绅阶层里,脑子里面一直有一个叫"夷夏大防",这是从孔夫子那儿就传过来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民族矛盾那是要豁出命去跟你干的,虽然不断地也有吴三桂这样的汉奸,但是你在南明的历史上看见那些士大夫,有气节的那也有的是啊,什么阖门投火而死,阖门投环而死。比如说南明有一个鲁王政权,他有一个尚书叫王之仁,他们全家93口,最后老头一看,也坚持不下去了,干脆全家人送上一艘船,把船底给凿沉,全家人沉水而死。像这样的事情,在南明历史上可以说是史不绝书。
再比如说当时有一个人叫张煌言,他是南明的兵部尚书,他领导的抗清基地,就在今天的浙江舟山岛。可想而知,手里有的是船,所以经常就派他的船队在长江口进进出出,打的旗号就叫北上抗清,
一共三次。但是他这支抗清队伍其实没打过什么大仗恶仗硬仗,但是即使如此,只要这只船队一旦出现在长江口,沿岸的很多市镇县城往往是望风归降,重新打起明朝的旗号。
所以你看,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士大夫还是缙绅阶层,往往心是不死的,心向南明,毕竟国家养士三百年,这一点恩泽、这一点念想还是在的。有人重点攻击士大夫,说南明的士大夫实在太无耻了。其中著名的软骨头就是那个钱谦益,他把头发也剃了也算归降了。但即使是这样的一个人,不是有个段子在黑他吗?说他那个著名的老婆柳如是,曾经就劝他,说国家也亡了,你还不殉国就算了,你死了吧。钱谦益说是这么个理儿,是该死,这么着,一个塘自己就跳下去了。过一会儿自己又爬上来了,说水太冷了,能不能不死啊。
这是钱谦益的段子。但即使如此是这样的一个人,只要郑成功那边,包括我们刚才讲的张煌言那边稍有风吹草动,有一个北伐的动作,他往往就要跟他们勾勾搭搭、眉来眼去,心不死嘛。所以归结刚才讲的那么多,无论从人来讲,还是从钱来讲,还是从民心向背来讲,南明都不是必败之局。那为什么到最后它又败得那么惨败,那么彻底呢?今天我们就尝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就是组织变形的角度来重新构架这一段历史事实。
我们先来看看满清这一边有一个词你肯定很熟了,叫八旗。我还记得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提到八旗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叫努尔哈赤创制了八旗制度,你会觉得好奇怪的,不就是把人分成八拨吗?但凡是
大一点的人,领导者都要给他分分拨的好不好,这谈何创制呢?如果你这么想,可就小看了八旗制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农耕时代,一个人如果想获得内心的安宁感和所谓的归属感,他一定得认同一个什么东西,主要是两个认同对象:一个是血缘,一个是地缘。,所谓血缘就是认同亲族,所谓地缘就是认同老乡、认同这块地方,只有在跟亲人一块儿玩和跟老乡一块儿玩的时候,大家的那个组织成本才是最低的,抱团的可能性才是最高的。所以血缘组织和地缘组织,就成为农耕时代两种最古老的组织方式。但是他也有问题,就是他不太适应那个剧烈变化的形势,尤其是在战争的背景下。
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比如说北方的草原上,他往往都是血缘,认同一个爹一个妈生一大堆娃,然后渐渐成长为一个部落。这个部落和周边的部落打打杀杀、和和好好,最后形成大的部落联盟,大家认同一个大的可汗作为共主。可是大可汗对于部落当中的人,其实他的影响力和权力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比如说当年突厥的颉利可汗,就曾经带领突厥的很多部落,一直杀到了长安城边渭水桥边。这个时候唐朝的皇帝李
世民也没什么办法,只有一个招,把城内的珠宝全部运出城外,说兄弟们分一分吧。很多部落一看已经得着了,还何必打长安城呢?撤吧,就撒了。所以颉利可汗不管他有多少侵占中原的野心,他面对这样的组织,实际上他没有控制能力,这就是血缘组织的坏处。
王孟英那地缘组织呢?也是这样。一旦客兵作战到别的地方打仗,往往就没有战斗力在家乡保护自己,那是
很凶悍。比如说郑成功有一次围攻南京为什么没打下来?当然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一个解释就是,他是福建人嘛,谁愿意跑到北方跟南京人死磕呢?我们认同的是老乡,只有在家乡才有战斗力。
这就要回来说到我们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它既不是血缘认同,也不是地缘认同,它是一个纯粹的组织化的人身控制系统。八旗制度的底层是一个叫牛录的组织,它有300个丁构成,啥叫丁?就是能够承担战争或赋税责任的成年男子,他和他的家属一共300家共同生活在一个牛录当中,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打仗、共同生产。然后五个牛录构成一个甲喇,五个甲喇构成一个囤山,一大堆囤山构成一个旗,旗的数量后来就定下来是八旗,就是正黄、正红、正白、正蓝、镶黄、镶红、镶白、镶蓝,这个数量是不变的。
你会发现在这个组织当中,人和人的关系比较奇怪,也比较重纯,既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也没有什么老乡关系。这样的组织他就特别适应于尤其是战争背景下的那个大变局,他适应力极强。我们先说空间上,只要逮住这个人,把他编到一个牛录当中设一个佐领把他给看住,这个人就跑不了。所以清朝入关之后,特别在乎什么投充法、逃人法、包衣制度,就为的是这个只要你收留别人家逃过来的人,别人牛录里边流落过来的人。对不起,这是重罪,重到什么程度?当时清朝有几个汉人的藩王,就是后来的三藩之一,就是耿精忠他老爹(爷爷)叫耿仲明,当时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31: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20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南明   历史   八旗   没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