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纳的政治经济学

捐纳的政治经济学
作者:刘军
来源:《读书》2014年第08
我的特岗生活        “捐纳p2pcache,俗称买官卖官、卖官鬻爵。旅日学者伍跃《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一著从捐纳和科举、捐纳和官僚铨选、捐纳和社会流动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捐纳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作用,揭示了捐纳对于社会流动的意义,丰富、深化了对于明清捐纳制度的历史认识。
        伍著对捐纳概念限定较严格,指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问题,向社会出售出身资格、铨选资格以及升职晋级的资格。通俗地说,就是政府出卖做官的资格,其收入纳入国家财政,而非个人之间的私相授受、买官卖官。
        清代之前,捐纳大多是国家财政困难时的权宜之计。清代则从顺治入关到宣统逊位,捐纳不停,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覆盖全国的制度。清代捐纳种类多样,可以捐出身( 监生、贡生、举人等),捐实官(文职、武职等) ,捐铨选(分发、捐免、花样)、捐虚衔、捐封典等。比如除了捐纳实官(实职)外,还可以捐先用(先行赴缺补缺)、捐即用(立即赴缺)、捐升(晋升)、捐免(免于处分)、捐复(受处分后复职)等。
三教九流图
        警察分类管理平民通过捐纳,即可获得做官的资格,等候铨选补缺,应卯候任,从而成为官僚队伍的候补者,得以跻身王朝社会中的特权阶层。按照传统科举制的程序,晋身官僚或候补官僚这样的特权阶层之中,原本需要数十载寒窗苦读,历经县府院乡会殿等层层考试的选拔,而现在捐纳数十两至数万两银子,就可以厕身其中。民众一时趋之若鹜,甚至有不惜借贷捐纳者,也就可以理解了。
        明清捐纳是政府公开实施的制度行为,社会周知,捐官之人亦不以此为隐。比如,乾隆三十年( 一七六五) ,朝鲜使臣洪大容随使团出使清朝,归国途中见到了显然文化不高(笔法颇钝拙)的抚宁知县贾熙。使团副使问贾熙是否是进士,贾熙说自己只是个贡生。副使问贡生也能当知县?贾熙坦言是按规矩捐钱买来的职位(浙江癌症村“援例捐纳)。洪大容感叹说,买官这种事,一般不让外人知道,知县等人直言不讳,真是体现了中华风俗的可敬的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真实华俗之真实,大可敬也!)可见,捐纳虽不甚光彩,但也并非不可告人、见不得人的勾当。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25: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20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捐纳   社会   资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