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诗派生的成语典故(七)

113文史杂谈2019年·第6期手。’盖官统吏,而吏各以其精力,相与乘官之隙,官之为事甚繁,势不能一一而察之,唯幕友则各有专司,可以察吏之弊。”汪辉祖还说:“吏乐百姓之忧,而后得藉以为利”,“若舞弊累人之事,断不可不杜其源。”这也是督、抚及州、县长官宁愿“自掏腰包”,也要借助可谓当地“人精”的师爷来制衡衙门那些吃公粮的当地“油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督、抚和州县长官,特别是督、抚一级,多不懂刑名、钱谷事务;如果是由满洲贵族或八旗子弟出任督、抚,则多有不谙政务与汉俗者,故不得不以汉族师爷为倚靠。这是他们可以随时咨询和请益的高参和助手。有的师爷甚至已成为这些官员的家庭成员,给随时带在身边,同甘共苦,须臾不可离。(
范照兵是谁的秘书
网络平台建设从以清代官员为题材的电视剧中可见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的危险之处乃在于督、抚及州、县长官可以以师爷(包括自行聘任、朝廷给以虚衔官职而吃公粮的幕僚)组成自家班底来执掌地方权力(包括行政事务),而将原来官衙里的体制内吏胥晾在一边,最后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对中央政府构成威胁。这乃是田文镜作为雍正帝最早宠幸的两个封疆大吏之一(另一个是李卫)之所以忧心于“督抚以下……俱各延有幕宾”的原因所在。而也正是为了消除朝廷“功高震主”的猜忌(当时已有苗头),招来杀身之祸,曾国藩才会在同治三年六月(1864年7月)攻下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南京)之后,主动裁撤拥有30万铁甲的湘军之大半以及惹人眼目的庞大幕府之大部分,回到两江总督原任,从而做到了全身而退——即他所自谓“避权势,保令名”。此乃深得理学真谛的曾国藩的聪明之处,过人之处。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
清代官场“无幕不成衙”的局面,从雍正时期的田文镜起,一直是忧心国事的有识之士议论的一个话题。到了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到武昌就任湖广总督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再聘请刑名、钱谷、文案等师爷(在先,他在山西巡抚、两广总督任上皆请有师爷)。官署中“只有教读一人准称‘老夫子’,另设刑名总文案。司、道、府、县效之,皆改设刑名为科长。”于是各省纷纷效仿,“绍兴师爷之生计,张之洞乃一扫而空,衙门从此无商榷政事之幕宾矣”[3]。清代地方政府大量聘用类似于今天参事人员的现象也便从热闹喧嚣走向销声匿迹。注释:[1]李乔:《中国师爷小史》,学习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2]清乾隆九年(1744年),朝廷又重申:“现任各官,有任所与原籍乡僻小路在五百里以内者,均令呈明该督抚酌量改调回避。”(载清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八十四《吏部处分则例》公安海警学院院长
)[3]刘禺生:《世载堂杂忆》,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9页。文苑漫步由唐诗派生的成语典故(七)我的电脑我做主
子 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出自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用花落花开——大自然永恒来反衬人生易老,生命有限。正因为岁月无情,诗人才“寄言”红颜少年,切不可仗恃年轻而不顾及生命的短暂——“白头翁”的今天就是“红颜子”的未来。《采桑子·重阳》词有“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句,似受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启发而来。但全词充满搏击人生的战士的豪情,不似刘希夷诗惆怅感伤的基调。两袖清风  出自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一本作:“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袖清风生。”形容清爽飘逸貌,后用以比喻为官廉洁。明人于谦《入京》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即此。天翻地覆  出自刘商《胡笳十八拍》第六拍:“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形容变化极大或大乱。亦作“地覆天翻”。《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有“天翻地覆慨而慷”句。万水千山  出自贾岛《送耿处士》:“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情。”形容道路遥远艰难。《长征》诗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句。
钓鱼岛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22:17: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19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刑名   官员   局面   朝廷   公粮   县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