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1893-1949

1893年12月26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上屋场。
1902年-1909年,先后在韶山六所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
1910年秋天,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期间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皇帝和大多数官吏一样,都是善良和聪明的人,只是需要有康有为、梁启超这样的人来帮助他。此间,发表过最早的论国家的政治言论:“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
离开韶山,前往东山小学堂读书,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中国表面工程
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1年春,东山小学堂的贺岚冈老师应聘到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任教。因成绩优异,贺老师带他前往长沙。第一次坐轮船到长沙,并顺利考入湘乡驻省中学。期间,读到同盟会办的《民立报》,受其影响,撰文表示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倡议并带头剪辫子。
1911年10月,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
辛亥革命后不到两个月,全国大多数省份宣告成立。袁世凯通过南北议和窃取了革命胜利的果实,当上了民国临时大总统。清王朝宣布退位后,人们普遍兴高采烈,认为革命已经成功了。也觉得自己参军的目的已经实现,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前程,决定退出军队,继续求学。他一共当了半年兵。
他开始关注报纸上的招生广告,在专业的选择上举棋不定。他先后报考了警察学堂、肥皂制造学校、法政学堂、公立高等学校,都不满意。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
在这所学校里,不满意刻板的校规和有限的课程。通过自学读书,觉得在学校里读书还不如自学,于是读了半年,便毅然决然地从湖南全省高等中学退学,寄居在长沙新安巷的湘乡会馆,每天步行三里路到浏阳门外定王台的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在这个图书馆,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才知道世界原来有多么大,中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湘潭县在地图上根本没有。这个发现,对于走出乡关才一年多的来说,感觉非常新鲜和强烈。有一个半年过去,的自学生活虽然很有价值,但已难以为继。他的父亲不支持他这种漫无目的的读书,拒绝继续供给费用。同时,他寄居的湘乡会馆也被占了,住进了一些被遣散的湘乡籍士兵,经常滋事打架。湘乡会馆再也住不下去了。
决定重新回到学校读书。这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招收学生,且不收学费,膳宿费也很低,毕业后即可担任教师。很感兴趣,康有为、梁启超“以教育为主脑”的改良主义思想还占据他的头脑。权衡再三,觉得自己将来还是最适合当教师。
1913年春,考入五年制的第四师范。1914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四师是春季开学,一师是秋季开学,因此他重读了半年预科,到1918年暑期在一师毕业,前后共做了五年半师范生。
游园惊梦 影评
(第一师范,创建于1903年,最初称湖南师范馆,前身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讲学的城南书院,同朱熹讲学的岳麓书院只有一江之隔。一师很强调人格和学识的全面培养,一大批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教师在这里执教,像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黎锦熙等。与差不多同时,一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也纷纷考入第一师范,像蔡和森、张昆弟、罗学瓒、李维汉、萧子升等。在当时的湖南,一师堪称培养新青年的摇篮。)
当时的中国:封建王朝变成了共和,中国却并未由此获得新生。人们在革命前所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不仅没有到来,相反,在很短的时间里,日本强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袁世凯恢复帝制,张勋又演出复辟闹剧,各路军阀的割据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也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严峻的现实迫使新的一代探索新的出路。
在一师,对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长沙板仓人,自幼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喜程朱之学。1903年留学日本,改名怀中,意思是身在异邦,心系中国。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学育人看做自己的天职,总是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他的博学和高尚人格,吸引了一批进步青年在自己的周围。包括。
除杨昌济外,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对影响也比较大。
很推崇徐特立老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所谓“动笔墨”,就是不只是读前人的书,而且要经过认真思考和消化,把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写下来,其中包括对书中同意或不同意的地方。他当时有很多种笔记本,有听课的,自学的,摘抄的,随感的和日记等。
在一师期间,所关注最多的问题,是“如何使个人及人类的生活向上”。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最早的新型社团之一。它的会章重点强调个人修养,政治性还比较含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和他的朋友们当时达到的思想水平,受杨昌济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这和当时的实际想法也有距离。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杨昌济老师那种潜心学术和教育的道路,也不以清流自许而去回避政治。
1918年,从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这年,他年满25岁。1918年8月,和萧子升、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等24名青年,坐火车离开长沙,奔赴北京。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湖南。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事。10月,经杨昌济介绍,认识了当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李大钊安排他到图书馆当一名助理员。每天的工作除打扫外,便是在第二阅览室登记新到的报刊和前来阅览者的姓名,管理十五种中外报纸。虽然月薪只有
八元,但可以阅读各种新出书刊,结识名流学者和有志青年。期间,由于经常来往于杨昌济先生家,和杨开慧的认识逐渐加深,建立起恋爱关系。
1919年春,的母亲病势危重,他不得不回到湖南。回湖南途中,转道上海送别了蔡和森、萧子升等湖南赴法青年。
作为湖南青年赴法的组织者,自己却没有迈出国门。他说国内探索有许多好处:第一,看译本较原本快捷的多,较短的时间求得更多的知识。第二,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说是中国文明。国人似应先研究过中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第三,要改变中国,还要立足于对中国加以实地的调查和研究。
1919年4月,回到长沙。任教于修业小学,担任历史教员。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提倡民众的大联合,以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关于民众联合起来后的行动方法,当时存在两种主张,一种是以马克思为首的激烈派,一种是以克鲁泡特金为首的温和派。最初,毛
泽东虽然称颂十月革命,但同时又不赞成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打倒强权,觉得强权者也是人,是我们的同类,如果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得到的仍是强权。然而,军阀统治下的现实,却毫不温和。1919年8月,《湘江评论》第五期刚刚印出,便遭到湖南督军张敬尧的查禁,罪名是宣传“过激主义”。湖南学生联合会也被强迫解散。
在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中,许多人一度倾向于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一度也占据的头脑。1919年12月,草拟了一个颇为详细的“新村”建设计划,作为他改造社会的一种构想:创造新学校,实行新教育,让学生们在农村半工半读;再由这些新学生,创造新家庭,把若干个新家庭合在一起,就可创造一种新社会;在这个新社会里,设立公共育儿院,公共蒙养院,公共学校,公园,博物馆等等;以后,把这些一个个的新村连成一片,国家便可以逐渐地从根本上改造成一个大的理想的新村。这种主张同他在《湘江评论》上提倡的“无血革命”是一致的。
但建设新村的梦想还没有来得及付诸实施,就被现实生活中极其紧迫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含义驱张运动打断了。
1919年12月18日,率领驱张代表团再次赴京,进行请愿活动。
1920年6月26日,张敬尧军队全部撤出湖南。在外从事驱张运动的湘籍人士相继回到长沙。
1920年7月创办文化书社,开始把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希望寄托马克思主义上,将目光投向了俄国。9月,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在文化书社正式成立,致力于“研究俄罗斯一切事情”,派人赴俄实地考察,提倡赴俄勤工俭学。
湖南自治运动,与虎谋皮,不了了之。
事实面前,终于摆脱对社会改良道路的最后一点幻想,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0年冬天,和杨开慧结婚。
1920年11月,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内外七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的12位代表。他们是:
李达、李汉俊(上海)
张国焘、刘仁静(北京)
、何叔衡(长沙)
董必武、陈潭秋(武汉)
王尽美、邓恩铭(济南)昆明pm2.5
陈公博(广州)美与丑的世界
周佛海(日本)
与会的共产国际代表是马林、尼克尔斯基。让灵魂在阳光下起舞
回到长沙,发动工人,领导湖南工人运动,罢工十次,胜利及半胜利九次,失败一次,“大引起社会之注目”,在党内获得高度评价。
1923年6月12日-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以湘区党的代表身份出席。会议的中
心议题是讨论国共两党的合作。三大选出九名正式委员、无名候补委员组成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为中央局(相当于后来的政治局)成员。五人中有三人原来是新民学会成员。陈独秀为中央局委员长,为中央局秘书。第一次进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这年他30岁,刚好是“而立”之年。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要在民主革命中取得领导地位,并确认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者。大会选出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局,没有继续当选。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国民党内部展开了一场争夺继承权的斗争。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国民党以蒋介石、胡汉民、戴季陶为代表的右派势力迅速壮大。国共合作的前景逐渐昏暗起来。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无中生有地声称共产党人私调中山号军舰要劫持他离开广东,借此逮捕了代理海军军长李之龙(共产党员),在广州实行戒严,监视和软禁大批共产党员,解除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包围苏联领事馆。
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召开,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规定共产党在国民党省、市以上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对于整理党务案,根据张国焘、陈独秀以及苏联顾问鲍罗廷商定的最后意见,表示接受,并要求与会的共产党员签字接受。没有签字,全会表决时也没有举手。何香凝、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激烈地反对。但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此案。
根据《整理党务案》,1926年5月25日,离开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的位置。此后,他的主要精力转向另一件事情了。那就是农民运动。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2:3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307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湖南   中国   长沙   读书   没有   湘乡   强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