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学堂第十六课:解读《慈善法》

慈善学堂第⼗六课:解读《慈善法》
慈善学堂
第⼆辑果⽼讲慈善
作者/果⽼
第⼗六课解读《慈善法》
《慈善法》是国家关于慈善事业的法律,其⽬的是要促进全国各地区、各⽅⾯、各组织的慈善事业健康发展。2016年3⽉出台的《慈善法》,是新中国第⼀个指导、规范和促进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纲领性⽂件,它的出台将使我国慈善事业发⽣更⼤变化。
第⼀,《慈善法》为全社会各阶层⼈们奉献爱⼼提供了更好的途径,⼈们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式参与慈善活动
在《慈善法》的指导下,社会慈善事业将获得蓬勃发展。在以往传统慈善活动中,更多表现为社会公众通过捐款捐物⽀持慈善事业,参与慈善活动。那么,在《慈善法》出台之后,慈善捐助不仅仅是捐款捐物,更多类型的慈善活动将会陆续出现。⽐如说,慈善消费、慈善义演义拍义卖义销义诊义赛等等,社
会各界可以采⽤各种各样的⽅式向困难众奉献爱⼼。捐献⾐物也是慈善⼯作的核⼼内容之⼀,慈善活动不能没有捐款捐物,没有捐款捐物的慈善活动是不完整的,甚⾄是失去了慈善的灵魂。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们都认识到,慈善不局限于捐款捐物。我们不仅有捐款捐物,还应该有其他的⼀些形式。⽐如捐赠知识产权的收益、技术、股权、有价证券,这都是新型的捐赠⽅式。
我曾经考察过澳门的⼀个慈善机构,叫同善堂,这是⼀个很古⽼的慈善机构。同善堂接受市民的捐赠,⽽且捐赠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有⼀位⽼⼈⾃⼰的⼀套空闲房⼦,他把房⼦租给房客,将收取的租⾦交到同善堂,每个⽉的房租就成为⽼⼈捐赠给同善堂的善款。类似的形式还有很多,如技术收益捐赠等等,形式丰富多样。因为现代社会⼈们的物质⽂化⽣活是丰富多彩的,⼈们的收⼊和各种能⼒也是形式多样的,在慈善活动中可以捐赠现⾦和物资,也可以捐赠其他形式的有形或⽆形物品。
第⼆,⽹络慈善蓬勃兴起,《慈善法》在推动⽹络慈善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近⼏年来,⽹络慈善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尤其是在⼤学⽣体当中,⾮常重视⽹络慈善。这是⼀种新型的慈善形式。民政部的有关负责⼈指出,⽬前我国慈善⽅式仍是以捐款捐物为主,同时出现了其他形式,尤其是⽹络慈善这种新形式。我们看到,⽹上⾦融活动⾮常活跃,⼿机转账、⼿机付款等已经⾮常流⾏了。顾客在超市⾥购物,⽤⼿机⼀刷就付了货款。那么,⼈们在做慈善募捐的时候就⽤⼿机来募捐,⼈们看到了⼿机的慈善项⽬以后,就顺⼿⽤⼿机把现⾦划拨到了指定的账号。⽹
上的⾦融活动很活跃,包括购物、⽀付、储蓄;同样⽹上的捐款也是⾮常便捷。所以,我建议慈善同⾏们可以考虑创意或策划慈善项⽬,⽤⽹络进⾏募捐。这是⼀种新途径,如果我们忽视⽹络慈善⽅⾯的⼯作,⼀定就是落后的。
第三,对于慈善企业的优惠政策规定到位,资本慈善蓄势待发,慈善事业将发⽣巨⼤变化。汽车节能补贴2014
神龙赋《慈善法》强调,要落实企业和个⼈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这⼀点,我们在从事募捐⼯作的同志们头脑⼀定要清楚。这是要求有关⽅⾯必须落实捐赠之后的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在加⼤社会⽀持⼒度⽅⾯,《慈善法》提出,要⿎励企事业单位为慈善活动提供必需的场所和条件,根据规定给予优惠和便利措施。现在慈善界也⾮常重视慈善资本。这与过去的理念就有很⼤区别。过去从事慈善⼯作,对于捐赠的资⾦是严加控制,不可以⽤做经营,不允许拿来做资本获取利润。现在这个观念已经在松动,包括社会企业在内的各种以经营形式,参与慈善活动的资本慈善也在不断推进和发展,⼈们的慈善理念可能会⾯临⼀个巨⼤变化。也就是说,⾄少⼈们正在探索资本介⼊慈善领域的可⾏性途径。⼀旦坚冰被打破,慈善事业将获得⼀个巨⼤的发展。
第四,对于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管理与监督将更加完善,慈善活动将更加透明。
针对完善慈善组织的监督管理,《慈善法》提出⼀系列硬性措施,要求慈善组织必须做到信息公开、准确、透明。慈善组织要明确公开的内容、公开时限和公开途径,⼀切都是公开⽽透明的,⽆论是不
是本部门的⼈员都可以查看;相关部门要建⽴、健全和维护责任追究制度,政府和社会各⽅⾯对慈善组织的监督,将会逐步趋于完善。
对于慈善组织⽽⾔,它的⽣命线是什么呢?⼀句话,就是公信⼒。公信⼒是慈善组织能不能获得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慈善组织⽽⾔,它的⽣命线是什么呢?⼀句话,就是公信⼒。公信⼒是慈善组织能不能获得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慈善组织在具体⼯作中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不周到的地⽅,⼈⽆完⼈,事⽆完事,谁也不可能在⼯作中没有错误和缺点。去年冬天,我去⼭⾥访贫问苦送温暖,看到⼭⾥⾯穿着破棉袄的孩⼦还有⼀些,这些孩⼦迫切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救助,这种救助不仅仅是⾦钱和物质的形态,也通过这种形态让孩⼦们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和爱⼼。所以,宽容那些愿意和已经做善事的⼈,只要他们的⾏为不违背道德,尤其是不违反法律,就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宽容他⼈,其实本⾝就是帮助他⼈,这是我们社会的美德;不懂得宽容他⼈,其实本⾝就不够善良,也就做不了慈善。当然,我们也要强调⾏业⾃律,慈善⼈⾸先要能约束⾃⼰的⾔⾏,出⼝伤⼈的⼈怎么可以划到慈善的⾏列呢?
具体到⾏业⾃律,就出现了这样⼀个问题。慈善组织可以从募集到的善款当中提取慈善项⽬运作费⽤。前⼏年,曾经在⽹上有⼀个⾮常好的项⽬,结果项⽬的捐赠者不允许执⾏⽅从项⽬资⾦中提取项
⽬运作费⽤,导致该项⽬在运⾏了很短⼀段时间后,就⽆声⽆息了。原来,项⽬执⾏⼈⽆法⽀付运作费⽤,⽆法⽀付那些⼯作⼈员的⽣活补贴。原因就在于此。做慈善的⼈也是要吃饭的,也是要穿⾐的,也是要养家糊⼝的。可是,他们没有从事其他职业,也就不会有其他的经济收⼊。如果他们全职投⼊这个项⽬的运作⽽没有相应的收⼊,那么,他们的⽣活就没有办法得到保障,他们甚⾄会成为需要社会救助的⼈员。
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实施某个慈善项⽬,的确需要⼀定的⼈⼒、物⼒等成本。但有⼀些⼈会⽆视项⽬运作⽅⾯的开⽀。绝⼤多数慈善机构是民间组织,基本不享受或很少享受政府财政拨款或项⽬补贴。他们从善款中提取相应的管理费,就是为了维持⾃⾝机构运⾏和慈善项⽬的正常运作。《慈善法》中明确规定,慈善组织提取的年度管理费⽤,不得超过当年度总⽀出10%的规定,这个规定合情合理合法,便于相应机构对慈善机构进⾏监管。
第五,《慈善法》在信息对接或沟通⽅⾯⽐以前更加及时,也更加紧密,以便在扶贫济困活动中取得最⾼效率。
从民政部门来看,他们已经开始主动与社会救助机构进⾏信息共享,建⽴信息共享机制,即建⽴并完善民政部门与各类慈善机构之间信息的衔接和沟通,建⽴慈善公益机构联盟和⾏业组织,建⽴各个机构相互联动的机制,这是⾮常必要的。我认为,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组织,⼀定要有相互之间的协调和
沟通,否则就会出现有些需要救助的⼈⽆⼈救助,有些需要救助的⼈被重复救助的尴尬情况。例如,许多志愿者组织都去敬⽼院献爱⼼做活动,在某个敬⽼院的⽼⼈⼀天被多次洗脚;有的福利院⾥⼩孩⼀次就收到好⼏个书包,这是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的情况。这是说,做慈善需要协调和沟通,⽽不是⼀窝蜂,毫⽆组织协调。
这⾥还有⼀个精准化救助的问题。要做到因情施救,就是要弄清需要救助的具体是什么情况。农民家⾥就是种麦⼦、种油菜籽的,结果慈善机构还给他们送⽶⾯油,那就没有必要。他们需要的不是⽶⾯油,⽽是其他的物资或者善款。所以,慈善机构⼀定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慈善活动。慈善活动应当是理性的,在具体的救助活动中要有侧重,或者互相补充,这是要特别引起注意的。
我举个例⼦。现在全国农村还有数量巨⼤的“三留守”⼈员,即留守⼉童、留守⽼⼈和留守妇⼥。这个问题现在相当严重。⼏年以前发⽣的贵州省毕节事件,⼤家可能还记忆犹新,已经惊动了国家最⾼领导。陕南地区就有⾮常严重的“三留守”⼈员问题。陕南地区不能建⽴任何带有⼀点污染的企业,“⼀江清⽔送京津”,陕南汉江的⽔要送往北京和天津,在源头上就不能带有任何⼯业污染。不能建⼯业企业,但是只靠农业和林业是不能致富的。那么,这⾥的⼈⼝处于贫困状态,他们不得不出去打⼯,于是就会出现“三留守”问题。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听到当地⼈说,丈夫出去打⼯,妻⼦在家带孩⼦,这种情况对孩⼦的健康成长会带来⼀些不利的影响。我们到村⼦⾥去调研,就看到有⼀些妇⼥⽩天没有事⼲,就⽀个摊⼦打⿇将,⼩孩放学回来叫妈妈回家做饭,孩⼦的妈妈顺⼿掏出⼏块钱说,去,⾃⼰买
结合犯>浙江天台中学
点东西吃去,这会⼉⼿⽓正好,不要影响我。类似的情况还有⼀些,⽐较严重地影响了⼦⼥的⼼⾝健康,也影响了农村的团结和精神⽂明。
这类问题仍然是慈善组织需要关注的。社会风⽓的好转,社会⽂明程度的提⾼,都需要慈善会做相应的⼯作。我觉得,的确是这样的。那么,贫困⼈⼝⾛向⼩康社会其实有很多⽅式,很多办法,⽐如说,精准扶贫就是其中⼀种,精准扶贫也有很多内容和很多形式。
职业指导与服务第六,《慈善法》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在慈善事业中涌现出来的好⼈好事要加以⿎励,形成全民慈善的浓厚氛围。
《慈善法》规定,要对为慈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并且有较⼤社会影响⼒的⼈进⾏表彰。事实上,中华慈善总会每年都在表彰那些在慈善领域做出了贡献的⼈们,各省市⾃治区慈善协会、各市区县慈善协会每年也都在表彰。这就是要弘扬正⽓,表彰先进,对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个⼈或组织进⾏表彰,其实是在全社会树⽴道德标杆。
《慈善法》还提出,要完善公民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完善志愿者回馈制度。我们做慈善,就是要让好⼈得到好报,让坏⼈不能得到善报。做了好事必须得到相应的奖励。当然,还有⼀些境界⾼、品德⾼、格局⼤的⼈,做好事不留名的⼈,这些⼈捐了钱不留名。对于这样的⼈,慈善组织也要给予表扬,这就是要弘扬正⽓,树⽴道德模范。我建议各级慈善会要⼤⼒表彰这些做了好事的⼈,尤其是那
些捐款捐物的⼈,那些放弃了休息时间去做慈善志愿服务的⼈。志愿服务在慈善会⼯作当中是⾮常重要的⽅⾯。可以说,没有志愿者的参与,就没有慈善事业。慈善离不开志愿者,想要营造⼀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就要形成好⼈好事有⼈做,跌倒的⽼⼈有⼈扶的社会软环境。
好的社会氛围,就要形成好⼈好事有⼈做,跌倒的⽼⼈有⼈扶的社会软环境。
另外⼀个问题,就是慈善事业不仅要依靠富⼈,⽽且要依靠⼤众慈善,包括富⼈在内的⼴⼤公众的⼴泛参与是慈善事业获得长久发展的保证。公众的⼴泛参与具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众⼈拾柴⽕焰⾼的效应,培育良好的慈善氛围,激发全社会和谐互助的⼒量,这才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计。慈善事业从传统上来说,救助的是鳏寡孤独残疾者和贫困⼈⼝以及突发事件遭遇者,但慈善也有⾮常⼴泛的社会作⽤和时代价值。
慈善协会开展慈善读本进校园的项⽬,在⼩学校⾥开设慈善课程,这是⾮常必要的。因为这是在孩⼦们幼⼩的⼼灵埋下了慈善的种⼦,可以期待未来的慈善事业将会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社会风⽓将会更加优化和淳朴,⼈们的社会关系更加和谐,⼈们的⽣活也会更加幸福安康。
————
策划:阿左⼤松
秋天的雨教学实录
撰稿/讲课:果⽼
制作:浩⼦
编辑:阿黄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53: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96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