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传承发展仁术文化的路径探析

2020年第12期边疆经济与文化No. 12. 2020 (总第204 期)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General.N〇.204
医学院校传承发展"f二术文化的路径探析
李佑成1,蒋洪池2,唐彰新3,许长青4
(1.湖南医药学院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湖南怀化418000;
2.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武汉430074;
3. 玉林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广西玉林537000;
4.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摘要:医乃仁心仁术,无医德医术不成医,仁术文化是医学院校的灵魂,医学院校是培育“仁心仁术”
人才的至高地,是传承发展仁术文化的主阵地,探寻仁术文化传承发展路径、提升文化育人功能,是医学院校长泽锌
神圣职责所在。当前医学院校仁术文化传承发展路径重在“五化”,即泮化研究阐发、固化教育普及、活
尝试错误化保护
传承、灵化创新发展、淀化传播交流.
关键词:医学院校;仁术文化;传承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2; R-丨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 (2020) 12-0090-03
我国医学院校仁术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尚不健 全,主要表现为仁术文化研究阐发有待淬化、仁术 文化教育普及有待固化、仁术文化保护传承有待活 化、仁术文化创新发展有待灵化、仁术文化传播交 流有待淀化等方面,要建立起相对科学完善的仁术 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其着力点在于其实现路径的准 确选择与合理实施。
_、淬化仁术文化研究阐发
淬化一般指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金属制品随即在 水、油中冷却以提高其硬度与强度的过程。提升医 学院校仁术文化研究阐发“硬度”与“强度”的过程,也是其通透淬化的过程。淬化仁术文化研究 阐发,其实质是立足发展文化学视角,依托人的全 面发展、建构主义、社会系统、社会质量等基本理 论,厘清仁术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 向,探寻仁术文化的目标定位、主题思路、任务内 容及保障措施。
爱新觉罗 胤祯
仁术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问题,应立足 于人们医学社会实践,分别从医学文化、杏林文 化、岐黄文化、仁爱文化、人道文化中去探寻。探 寻中会发现,仁术文化分别与医学文化、杏林文 化、岐黄文化、仁爱文化、人道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存在某些共性特征,但不管是医学 文化、杏林文化、岐黄文化,还是仁爱文化、人道 文化,都只能从医德单方面去理解“仁”对医学及 医学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而往往忽视“术”对医学 及医学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当前面对医学发展模式 的渐进,医学高校对仁术文化概念的理解也应该由 偏“仁”向“仁”与“术”兼顾转变。又如仁术文 化的基本走向问题,需要分别从医学文化、杏林文 化、岐黄文化、仁爱文化、人道文化的基本内涵中 去探寻。探寻中会发现,仁术文化在人们医学实践 中,逐步由重“仁”轻“术”、重“诚”轻“精”走向“仁”“术”并驾、“诚”“精”齐驱。今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钟南山院士为 典型代表的医护“逆行者”们敢医敢言、诚爱无 私、精益求精之抗疫精神正是淬化仁术文化研究阐 发的最好例证。
二、固化仁术文化教育普及
固化是使(液体等)凝固;固定,指事物牢 靠、坚定的过程。医学院校要教育普及好仁术文 化,必须固化校史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 践活动等基本渠道,立体呈现仁术文化育人魅力。
固化校史教育就是以“人校第一课”“名师、
收稿日期:2020-11-09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X SP18Y BC132);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 立项课题(XJK17B G D050)吴锦彪
作者简介:李佑成(1973—),男(土家族),湖南溆浦人,教授,从事高校校园文化研究;蒋洪池(1969-),男,湖南怀化 人,教授,博士,从事高校校园文化研究;唐彰新(1975—),男,广西全州人,教授,博士,从事德育原理研究;许长青 (1968—),男,湖南邵阳人,研究员,博士,从事教育经济研究。
I90 BIAN JIANG JING Jl YU WEN HUA
名医工作室”“校庆日”等为主要载体,有规律地 开展校史宣传、校史凝练、校史绽放等主要活动,有效提升校史育人功能的过程。其中,“人校第一 课”将校史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新职工人职培 训的一堂必修课,通过一幅幅投影、一件件实物、一串串数据、一桩桩往事,让新生、新职工深切感 受学校厚重的仁术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荣誉感、敬畏感,从而拓宽校史教育普及的广度。“名师、名医工作室”就是将学校“仁”“术”兼备、具有 一定“仁”“术”影响力的校友、教职工汇聚起 来,以工作室为依托,通过“仁术讲堂”形式,向全校师生讲述、展示名师、名医逸闻趣事,让师生 近距离感受名师、名医风采,领略“仁术精神”,从而提升校史教育普及的深度。固化实践活动就是 以志愿者服务站、爱心社、天使血库、医检实践 社、针灸推拿实践社、药科协、临床技能协会等社 团为依托,有规律地开展义
务献血、扶贫助困、爱 心捐助、义诊、疫情防控等主要活动,有效提升仁 爱医德、精湛医术的过程。作为医学院校,更要以 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及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建设为抓 手,将“仁”“术”实践育人工作纳人学校教学计 划,给予合理的学时学分,落实医学生志愿服务认 证制度,健全“仁”“术”实践育人质量体系。特 别是要将健康扶贫、服务老人、医护技能竞赛等作 为“仁”“术”实践育人的核心内容,以培养学生 的仁爱思想、仁术精神及精准服务、勤勉奉献的能 力。
三、活化仁术文化保护传承
活化是使分子或原子的能量增强,指激发更大 潜能的过程。医学院校激发仁术文化保护传承的潜 能,主要借助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四大主 要载体,分别赋予其仁术文化内涵、发挥其仁术文 化功能、完善其仁术文化结构、践行其仁术文化力 量。
医学院校物质载体赋予仁术文化内涵的主要表 现形式为校史馆、人体科学馆、名医雕塑、医学生 誓言墙、校训石、中药陈列馆等,其中,校史馆的 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是医学院校物质载体赋予仁术 文化内涵的基础。校史馆承载着医学院校历史进程 与办学成就、凝聚着仁术文化底蕴与特,不仅具 有收藏、陈列、研究的功能,还具有精神依托、立 德树人等功能,尤其是在培养仁术精神的现代传人 方面起到“前摄抑制”之特殊功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医学院校精神载体赋予仁术文化内涵的主要表 现形式为办学理念、育人思想、校训校风、校园精 神
、教风学风等,其中,办学理念的凝练与实践是 医学院校精神载体赋予仁术文化内涵的先导,因为办学理念包含医学院校的目标追求、社会责任以及 系统构想,是办学实践的指针,是具体运行的准 则,引导学校发展方向。如广州医科大学提出了 “德术兼修,医文相融,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这里的“德术兼修”就是指培养“仁”“术”兼备 的高级医卫人才。
校训是医学院校价值观最直观、最凝练的表 达,首都医科大学的“扶伤济世敬德修业”、南方 医科大学的“博学笃行尚德济世”、天津医科大学
的“求真至善”、广东药科大学的“药学中西医道 济世”、桂林医学院的“弘德善医”、吉林医药学 院的“博学厚德扶伤济世”、右江民族医学院的 “大医精诚”等校训,都直接表达了学校办学治校 中医德诚爱诚信、医术精勤精湛的思想境界要求与 行为规范准则。
校园精神是医学院校在长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 积淀而成的共同思想文化、心理状态和体意识,对实现其办学目标具有重要保证作用。如湖北医药 学院与湖南医药学院分别提出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厚德济世,励学育人”“尊师爱生,精 诚严谨,诚朴敬业,坚毅自信”为内容的校园精 神,其“厚德济世”“精诚严谨”的内涵与仁术 文化的内涵是高度契合的,其目标就是要为我国医 疗卫生行业培育“仁心”“仁术”共体、“医德”“医术”交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四、灵化仁术文化创新发展
灵化指神异的变化过程。医学院校灵化仁术文 化创新发展主要指创新传统仁术文化理念、凸显仁 术文化时代特征、谋划未来仁术文化发展方向等三 个基本维度。
创新传统仁术文化理念就是在继承和保护传统 仁术文化的基础上依据现代仁术文化发展特点挖掘 梳理传统仁术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使之转化形成适 应时代需求的现代仁术文化。如明朝王绍隆所著 《医灯续焰21卷》、张浩所著《仁术便览4卷》,清 朝王士雄所著《仁术志》、喻昌所著《医门法律》等仁术文化医书,都将仁术完全等同于医学,由此 得出“医乃仁术”的结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 革、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革 命的深入推进,传统“仁术=医学”的仁术文化理 念需要与现代医学文化、现代医疗技术高度融合,需要在高度融合中激发仁术文化自觉与仁术文化自 信。
凸显仁术文化时代特征就是传统仁术文化在融 人现代社会进程中所凸显的与时代需求接轨的明显 特征,主要表现为生命至上、精益求精、以人为本 等三个方面。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国医学家阿
BIAN JIANG JtNG Jl YU WEN HUA I 91
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提出要“敬畏生 命”,强调以爱、奉献、同情等德行给予任何生命 以善意和关怀。以敬畏生命为天职的医学,其存在 价值就是在庇佑生命、守护生命基础上提高生命质 量。在医学基础上构建的仁术文化,理所当然要把 生命摆在首位,仁术文化也只有深深烙上“生命至
上”的时代特征,才能充分体现生命是医学存在的 先决条件。仁术文化“生命至上”时代特征在2020 年抗疫精神中特别彰显。从发现病毒传播开始,“生命至上”就是中国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 一要求。不管是刚出生30多个小时的婴儿、100多 岁的老人,还是在华外国留学生、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了全力护佑,这与西方一些国家 所谓“体免疫”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医学的对象 是“人”,一切医学实践都必须为“人”服务。《黄帝内经•素问•保命全形论》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 于此。”所以医学所涉及一切领域,必须充分体现 对人的主体地位以及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的无限尊 重。如华佗的病人上至郡守将军,下到无名路人,华 佗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凡遇有疾之人,往往不待对 方开口即主动施治。又如“整合医学”把器官还原 为人体,把症状还原为疾病,把患者还原为一个完 整的“人”正是仁术文化“以人为本”时代特征的 集中体现。
谋划未来仁术文化发展方向就是从为何谋划、谋划什么、如何谋划等三个逻辑层次,从彰显高 度、凸显厚度、拓展宽度、体现温度等四个维度,厘清仁术文化发展的历程脉络,确立仁术文化发展 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清晰仁术文化发展的战略 目标,确定仁术文化发展的主题思路,明确仁术文 化发展的主要任务与基本内容,确定仁术文化传承 发展的保障措施等。这不仅是医学院校传承发展仁 术文化、持续增强文化自信的迫切需要,还是医学院校全体师生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汇聚力量,持 续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淀化仁术文化传播交流
淀化指沉积形成的过程。医学院校淀化仁术文 化传播交流主要指挖掘仁术内涵、宣扬仁术故事、铸就仁术品牌、践行仁术精神等四个方面内容。
挖掘仁术内涵是淀化仁术文化传播交流的前 提。挖掘丨:术内涵主要依托我国历代医学经典著作 如〈〈黄帝内经>〉〈滩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 草经》《备急千金要方》等,通过学术研讨、专家 访谈、课题研究等方式,开发“仁”与“术”的内 容与涵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提出 “精究方术”,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 《大医精诚>〉中提出有关医德“精”与“诚”的要 求,足以说明“有仁无术非医”思想的历久弥新。宣扬仁术故事是淀化仁术文化传播交流的基础,依 托医学院校厚重的校史,围绕“仁术”这一主题,以“讲故事”为手段,使人在明白故事真相基础上 予以深思,并获得其故事背后的意义、启迪、鼓舞 和教益等。铸就仁术品牌是淀化广术文化传播交流 的关键,主要依托一定媒介与载体,在厘清“仁 术”概念内涵和内在逻辑基础上,从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和品牌治理等三个方面人手,以达到提升仁 术文化知名度及影响力的目的。如爱心文化、诚信 文化、精勤文化等都是医学院校的仁术文化品牌。践行仁术精神是淀化仁术文化传播交流的根本。仁 术精神是医学院校的根与魂,医学院校的发展史应 该是一部仁术精神践行史,其归宿都以仁术文化符 号为引领,以仁术文化形式为记录和归结。践行仁 术精神是指“医学院校人”将仁术文化理念与仁术 文化认同自觉内化为信念坚守、价值追求、行为规 范,并在管理中贯穿仁术、教学中渗透仁术、在科 研中浸染仁术
、在医护中施行仁术、在生活中施展 仁术。
参考文献:
[1]昝加禄,昝旺.医学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6 .
[2]冯模健.杏林文化[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33 .
[3]李佑成.实施“仁术工程”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J].中国高等教育,2012(9).
[4]李佑成,等.构建长效机制打造爱心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2( 10).
[5]李佑成.地方普通高校四维生存力探析[J].学术探索,2013(7).
[6]李佑成.医学高校仁术文化形成机制探讨[_!].传承,2015( 12).
1区212
[7]李佑成.校史研究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培训,2016(16).
[8]李佑成.仁术文化建设支撑医学高校高质量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8).
[责任编辑:依然]回BIAN JIANG JING Jl YU WEN HUA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21: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9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仁术   文化   发展   医学院校   医学   精神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