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电影《2012》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电影《2012
——关于《电影批评》第六章的读书报告
关键词:电影、意识形态、政治、道德观念
正文: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于200911膜分离技术13日在美国上映。影片故事发生在2012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没想到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的1221日,正是世界末日,玛雅人的日历也到那天为止,再没有下一页。电影讲述了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灾难面前,尽现人间百态。
本文旨在以电影《2012》为文本,对《电影批评》一书中的意识形态批判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实践。
1、影片中引起我关注的,主要是其中出现的对不同国家形象的刻画。
在影片中,世界灾难面前,各国达成史无前例的合作行动,于是各个国家以不同的侧面很自
然地出现在银幕上,如果不多想地看下来,可能会觉得各个国家的出现和形象都很自然,而若稍微多加考虑则会发现其中的端倪。
首先,美国的形象总是很正面:民主、充满人文关怀且在国际最强势最有号召力(或者不妨说 在影片中唯一体现出具有国际号召力的国家)。我们来逐一列举关于美国的形象刻画。
一方面,是关于美国的民主开放、充满人文关怀形象的表现:1天津市针织运动衣厂、第二次八国首脑会议,美国总统是最后一个到场,而且当时各领导人七嘴八舌如小学生,美国总统直接起身(大家立刻安静),然后一句话把大家统领起来,话的末尾都带着回声,形象真是高大伟岸有魄力。2、当华盛顿面临毁灭,空军一号快要起飞时,总统先是劝科学家先生上飞机:“A young scientist is gonna be worth 20 old politicians. 多么直白却充满力量打动人心的台词,多么有智慧有勇气的总统先生;然后决定自己留下来,要“tell the truth to people”,要和同胞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刻。3、在空军一号起飞后,已经注定活不了多久的总统先生,还被分给了不少的镜头:一是电视机前的直播演说,其亲切如叙家常让人不禁想到罗斯福的“炉边谈话”,而且所讲的台词也是直白而感人;二是经过地震但人还没死的时候,白宫
里一片狼藉,总统先生灰头土脸却双目有神,脸上写满真切的悲伤与坚定,在伤员和工作人员中走过,帮帮这个问问那个,极尽了“亲民”和人文关怀。4、甚至在总统先生死后,当方舟上的人们争论要不要开门时,总统女儿说了一句“If my father were here, he would open the gate. pgl2008这时观众一般都不会去想女儿是否有权代表已故的父亲(并且是作为美国总统这个身份的父亲)发言,因为总统先生的正面形象已经树立的很到位了,接受此形象的观众不会再有任何类似的质疑。5、世界的分崩离析刚刚开始时,影片中出现了一段电视报道,报道了不同地域的灾难情况和人们的反应: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人们在骚乱;英国伦敦,人们在骚乱;而只有美国,人们在祈祷、在以无比平和的方式互相交流。在节奏很快的影片中,这则报道根本不会引起人们过多考虑,但“只有美国的人们面对灾难时仍然是平和的,坚守着良知的”这样的印象影片还是自然而然、悄悄地传达到观众那去了。
中国男子体操
另一方面,是关于美国的具有号召力和国际地位的强势。而且这种强势是很自然的、仿佛一个有才能有魄力的领袖在尽他所该尽的领导义务一样。1、世界将要毁灭的消息出来后,明明是印度科学家首先发现的,却似乎很自然地由美国来牵头国际会议。2、把船票出售给富豪的是美国人,且态度很强势。3、第二次八国首脑开会,上一段落中已写到。4、诺亚方舟即将遭到冲击的消息刚刚得出时,美国的负责人直接下令关门开船,其他几艘船其他
国家的领导人连脸都没露就一起跟着执行了。
以上提到的这些细节,在影片中都出现的很自然,并且通过不同打动观众的方式将其带入其中。下面再来看影片中出现的其他国家的形象。
拉美债务危机
1、俄罗斯:那位固执迂腐自私自大的俄罗斯土豪,是片子中唯一有台词的俄罗斯人,是导演所安排的对俄罗斯形象的刻画。他的形象,除了牺牲自己把两个儿子送上船以外,几乎没什么很正面的了(当然还有 很有钱)而他的结局——在最后一刻,其他人都上船了,他自己掉下了悬崖——也没有善终。毛小平近况
2、中国:卓明谷第一次出现时,背景很明显的一句喊话“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今后会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党和国家一定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联系后面剧情,这里完全就是“党和国家”在为了执行计划“欺骗人民”。而同样是欺瞒公众,美国的行为在影片中却完全没有正面描述,只是通过总统女儿和其他人口中提到过,且每次开口说出的人都对此持反对的态度。对美国的期满公众的回避和弱化和对中国期满公众的正面描绘,由此对比可见其目的。又如之后,主教一行遇到正把动物运往方舟的中国解放军,没有船票的他们直接被口瞄准;而影片中却不曾出现一次美国人拿着指着无辜众,反而在黄石公园时,
美国大兵对擅闯禁区的主角一行表现得非常客气。
3、其他国家,骚乱的英国和巴西,被动选择不逃亡的意大利,着墨不多但都与导演所想宣扬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不符,也都成为对(被拔高被理想化的)美国式民主观念的衬托。
小结:
从以上所列举的细节可以看出,影片从始至终都在给观众灌输着美国式的民主观念和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或是通过正面刻画,或是作为情节发展的“前提”很自然地让观众接受(比如美国总统参加第二次八国首脑会的场景);同时其他国家的角,或是正面描写其与普适价值观不符的形象,或是直接赋予反面形象。无形中边给观众传达了对于不同国家形象的印象。
本文的讨论到此结束。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1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94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美国   总统   形象   影片   人们   电影   国家   灾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