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语译制影片与国家认同的建构——以怒江傈僳语影视译制为例_百...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各民族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的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全球化、信息化互相交织的背景下,各国交流日益密切,各种文化价值观的传播对我国民众的身份认知和价值观造成了巨大影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少数民族多聚居在较为边远的地区,在特殊且复杂的外部诱因影响下,少数民族身份认同意识特别是国家认同意识的变动会影响到其行为方式和组织活动。在此形势下,如何增强少数民族尤其是跨境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我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重大问题。
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影视剧自诞生以来就因其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而承载种种价值理念。道格拉斯·凯尔纳认为:“电影作为媒体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提供了构成人们的世界观、行为甚至认同性的材料”①。还有学者认为,影视剧具有建构国家认同的工具属性,李道新曾指出,“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露天电影不仅承担着宣传教育的政治使命,而且在族融合与国家认同等方面被委以重任”②。因此,不难看出影视剧在培养各个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传播过程中,语言因素对受众的信息接收与理解关系密切。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疆地区,当地人大多依靠本民族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他们对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而我国的影视剧作品则以汉语为主要生产语言,当地人在观看和理解汉语影视剧时,语言不通是不可避免的现实问
题。语言差异直接影响了汉语影视剧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效果。民族语译制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语译制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9号)明确指出:“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工作的扶持力度,保障少数民族众看懂看好电影”③。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十一个民族语译制中心,如西藏译制中心、云南译制中心、新疆译制中心等,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受众提供各类译制作品。
二、塑造国家认同意识的重要媒介
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即国民认同”④,具体来说就是各个民族对自己归属国家的认知以及在心理上的归属情感等。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其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承大多依赖自身的民族语言,这就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受众难以理解汉语媒介产品中的内容。民族间的语言障碍以及信息交流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传媒的国家认同建构。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则成为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处在特定地缘和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来说,民族语译制片能够增强其国家认同意识、构建民族地区的和谐文化。
“译制是指对影视作品进行的语言转换,或者说,译制就是把影视作品中的语言从一种符号体系转换成另一种符号体系。因此,只要是对原作中的语言系统进行转换,就可以认为是采取了某种译制手段,
而不管这种手段是配音、解说还是字幕”⑤。译制的概念最早仅针对外国电影而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译制的概念也逐渐变得宽泛。以怒江地区的社会现实来看,傈僳语译制影片是指将汉语电影分镜头剧本翻译成傈僳语,配音演员在译制导演的指导下根据剧中人物特点进行语言的再塑造。傈僳语译制影片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影响国家认同的建构。
(一)发挥语言文化功能,满足少数民族观影需求
语言文化是民族认同的基础,通过发展使用少数民族语的大众媒体,可以满足少数民族的信息获取需求,促进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交流。怒江作为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当地有40%左右的农民众听不懂汉语,尤其是40岁以上的众普遍听不懂汉语,民族语译制成为解决语言障碍问题的首选方式。在上世纪60年代初,怒江地区首先是采用口语翻译的方式对胶片电影进行民族语对白解说,70年代开始了胶片电影的涂磁录音工作。到了80年代,为了能够让农村众看到、看懂更多更好的民族语
译制片,
试论民族语译制影片与国家认同的建构
——
—以怒江傈僳语影视译制为例
谢赫阴黄敬茹
摘要:影视剧不仅具有娱乐消遣功能,而且在塑造社会成员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影视剧既是当地受众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又是传播主流价值观、培养各个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民族语译制影片作为解决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沟通与认同问题的理想途径,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具有特殊的媒介化力量。本文以少数民族语译制片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怒江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译制片与国家认同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进一步了解民族语影视译制工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影视译制;国家认同
21
视听2021.4|
怒江州委、州人民政府于1986年9月成立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语电影译制室,专门从事少数民族
语影片的译制工作。2003年1月,成立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语译制电影管理中心,在从事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的同时负责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程的管理和监督。2010年8月,怒江民族语译制电影管理中心划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广播影视局,并更名为怒江州广播影视民族语译制管理中心,2011年7月以后,进入了数字化译制片时代。怒江影视译制中心的译制语种主要以傈僳语为主,在开展好傈僳语电影译制工作的同时每年也译制一定数量的独龙语、怒语、普米语、白语等影片。所译制的民族语影片作为传播知识、丰富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载体,深受全州各少数民族众的青睐。
南极条约(二)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严防媒体渗透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边境地区的全方位开放,周边各国以及西方国家借助各式各样的媒介产品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媒体的传播和渗透会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观念、行为和社会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据了解,许多媒体在边境地区的传播十分活跃,比如云南省很多地州的市、县、乡都能听到的广播节目,还能购买到邻国的杂志和音像制品等。怒江州位于中缅滇藏的接合部,生活在怒江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交错杂居,同时又与缅甸、泰国等国家交流频繁。一些少数民族与周边国家的往来甚至多于与国内地区的往来。如果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无法获得正确的舆论引导,就容易受到势力的不良影响,因此,对跨境少数民族地区充分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97riri
译制中心每年都有固定的翻译任务。目前,怒江民语译制中心每年都要译制出32部民语电影,所译制的电影是从国家电影局所推荐的60部故事片、20部科教片中自主选择出来的。通过译制并放映影片,不仅能让少数民族地区的众获得对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认知,还能在观影中树立主流舆论意识。比如,译制中心曾译制《沂蒙山人》《集结号》等优秀影片来宣传爱国意识,增进民族团结。通过观看一些主流意识形态彩浓郁、主题明确的民族语译制片,能够加强少数民族众与主流社会的国家认同意识。
(三)提升民族语译制服务性,培育少数民族公民意识
少数民族语译制片在传播文化、普及知识、培育少数民族公民意识的过程中充分提升了译制工作的服务性。
首先,通过了解当地民众的喜好和地区实际,通过译制一些少数民族众喜欢并容易理解的电影、科教片和纪录片等,满足少数民族众的多样化需求。比如说,喜剧片是少数民族地区众最喜爱的电影类型,怒江民族语译制中心近几年译制的《我不是药神》《十二生肖》《捉妖记》《唐人街探案》等电影就深受当地观众喜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曾一智
其次,促进民族语译制工作的发展不能简单停留在内容翻译方面,更要制作出贴近少数民族生活实际的内容。在译制过程中,通过译制一些有关经济、医疗卫生、科技、法律等科普常识方面的科教片,
有助于在少数民族地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努力提高少数民族众的生活水平。这些承载着主流文化和现代文化知识的影视剧和科教片,能够让少数民族在学习相关知识、掌握更多信息和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到地区、国家的社会活动中,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份认同,进一步培养边境少数民族的公民意识,明确其公民身份,更充分地进入公众领域,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中。
最后,民族语译制片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文化输出和思想影响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怒江民语译制中心所译制的电影一般不在院线上映,而是作为农村公益电影直接进村放映。傈僳语译制片不仅在当地的乡、镇播放,有时还到边境和边远村寨放映,的一些众也会来提要求,希望能多多到放映。许多傈僳语译制片都受到维西、丽江、腾冲等地甚至是毗邻的缅甸、泰国的傈僳族同胞的好评。傈僳语译制片的对外传播既能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还有利于打破民族之间的文化壁垒,增进我国与周边国家间的友好往来。傈僳语译制片的译制与对外传播,既肩负着促进建构国家话语权的重要使命,又能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际传播影响力。
三、结语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各国国家形象、价值观念、影响力的有力竞争渠道,国家也充分运用大众媒体来影响少数民族的身份观念和国家意识。其中,少数民族语译制片担负着维护国家主权、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具有推动构建国家认同的政治作用。影片中透露的主流价值观和行为
准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少数民族众对个人与国家、民族与国家、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等关系的认知,进而影响受众在现实生活中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少数民族语译制片对增强民族的国家认同十分有利,因此,可以预见民族语译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民族语译制片对于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
注释院
①[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M].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7.
②李道新.露天电影的政治经济学[J].当代电影,2006
(03):97-101.
③麻争旗,高长力.广播影视译制与国家文化安全——
—译制文化产业发展新思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6):70-71.
④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5-12.
⑤杨和平,麻争旗.当代中国译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
阿魏酸钠(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2
|RADIO&TV JOURNAL2021.4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28: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94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少数民族   译制   国家   文化   认同   电影   意识   传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