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21年整理)

唐山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选择题及主观题均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镌刻(juān)  暮蔼    咄咄逼人(duō)  积毁销骨
B.朱拓(tuó)  厮混    繁文缛节(rù)  躁动不安
C.剔除(tī)    篡夺    瘦削不堪(xuē)  衔冤负曲
D.作揖(zuó)  国粹    锲而不舍(qiè)  残羹冷炙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为我们奉献了众多脍炙人口唱腔的评剧名家罗慧琴,利用业余时间将传承发展评剧艺术的课堂搬到了南湖景区。
②近日,中国首届陶瓷印创作生态研究展在唐山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治印高手贡献了优质作品,慕名而来的观展者络绎不绝,兴致高涨。
③阿根廷对外融资局局长马蒂亚斯·玛纳赞叹:“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程度让我匪夷所思,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④“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带动全民重温浩如烟海的古诗词。
⑤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中国和世界将会因之发生什么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⑥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被社会公众所共享,博物馆真正做到了完璧归赵,服务于民。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崔永元怒怼范冰冰一事持续发酵,不但娛乐圈偷税漏税内幕浮出水面,而且很多个人恩怨引人注目,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B.雄安新区组织召开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调度会,提出“五一”之前重点抓好积存垃圾集中清理,下大力气开展积存垃圾清理工作。小肥羊军博店
C.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D.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独立赢得发展。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通知:本校定于2月18日下午三点于校礼堂举行“成人仪式"典礼,请各位家长务必准时参加。
B.致谢:今天是犬子新婚大喜的日子,您能拨冗光临,我们不胜荣幸,在此我代表全家人对您深表感谢.
C.请柬:新居落成,搬迁已毕,为答谢您的鼎力相助,明天中午特于府上略备薄酒,敬请届时光临。
D.书信:毕业以来,学生垂念老师恩情,甚是思念老师,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恭祝恩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        (《劝学》)    舍相如广成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B.小学而大遗      (《师说》)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过秦论》)  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张衡传》)  七十者衣帛食肉  (《寡人之于国也》)
6.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师说》)            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C.子卿尚复谁为乎            (《苏武传》)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D.且相如素              (《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7.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敕造宁国府"的“敕”本是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的用语,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举孝廉不行”的“孝廉”是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
C.“百越之地”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桂、浙、闽、粤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信息是什么
D.“游于三辅”的“三辅”是指汉武帝至东汉末年长安京畿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张德英在视人生为自然之一部分的中国诗人看来,人生与自然服从同样的变化规律。“自然和人处于同一规律之下……这是中国哲学所包含的一个方面.”从自然的变化,可以推测人生的变化;从人生的变化,亦可以推测自然的变化。因此,在中国诗歌中,描写人生变化的诗歌,常常伴随着自然变化的描写;而通过自然变化的描写,更加深了对于人生变化的必然性的感悟。
自然的变化常常被与生命的变化联系在一起。比如古诗《回车驾言迈》:“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诗人看到了自然的变化,便联想到了生命的同样过程。在这里,自然的变化是诱发诗人察知生命的变化的契机;同时,生命的变化也因与自然的变化同步而更显出其不可逆转性,相似的表现还可以看到很多,比如古诗《驱车上东门》:“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东城高且长》:“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李白的《古风》其二十三:“秋露白如玉,团圆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在这些诗歌中,诗人认为生命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是同步的,它们都同样处于“变化”的规律的控制之下.

不仅生命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具有同一性,而且一般人事的变化与自然的变化亦具有类似的同一性.比如古诗《明月皎夜光》先描写了自然的变化:“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然后又描写了人事的变化:“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在其他国家的诗人看来,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变化之间的这种衔接似乎有些突兀,但在中国诗人看来,其间的过渡却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因为既然自然会有变化,则人事也会有变化,二者原来便是
同一的。
不仅在变化方面人生与自然具有同一性,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刘若愚认为:“自然作为人生同类物的观念在最早的中国诗集——《诗经》中已显然可见。"他并举《关雎》为例,认为“鸟的求偶之声与君子希望娶一位姑娘这两者都作为整个自然现象中的一部分而出现,尽管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似,在以后的几节中,黄河继续为这场人生的戏剧提供了一个背景”他又认为,在《七月》中,“自然的节奏清楚地表现为与人生的节奏相平行".中国诗人以其敏锐的直觉,洞察了人生与自然的同一性,直到现在,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人生与自然的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他们常常在自然的现象中,寻人生的现象的说明。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变化的描写加深了诗人对于人生变化的必然性的感悟.
B.古诗《明月皎夜光》“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揭示了人事变化与自然变化的同一性。
C.自然的变化是诱发诗人察知生命的变化的契机,从而使诗人于诗作中感悟人世的变迁.
D.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变化等具有同一规律性,所以诗人往往于描写自然中感慨人世.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在论证人生和自然具有同一性时,是从变化的和其他的两个角度来进行论证的.苄丝肼
B.在从变化的角度论证人生与自然的关系时,是从生命的变化和一般人事的变化来论证的.
C.引古诗《明月皎夜光》中的诗句是为证明诗中自然与人事的衔接在中国诗人看来顺理成章。
D.文中采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手法,观点论证过程充分而具体。
p m 2.5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外诗人对诗歌中自然与人事的关联衔接看法不同,这和中外哲学观不同有关系。
金瓶梅 (10)B.李白《古风》由“秋露白”想到“悲岁促”,因为诗人察觉生命变化与自然变化同步。
C.理解了人生与自然的同一性规律,就能够充分领会《关雎》这类传统诗歌的内涵。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0:54: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92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变化   人生   中国   诗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