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冕山丹一中青年教师比武大赛教案」

山丹一中2014~2015学年青年教师比武大赛教案
学科:地理(必修1)              课题:山地的形成----褶皱
班级:高一 18班教师:樊冕
地点:萃英楼415室时间:2014年12月16日第2节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1》第四单元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的“褶皱山”部分。山地是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最具体而生动的体现。从岩层的受力方向、地表形态和岩层新老关系三个方面来说明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是背斜向斜。利用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判断一个褶曲究竟是背斜还是向斜,为什么最根本的依据是岩层的新老关系,深刻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准确把握褶皱构造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褶皱的定义、基本形态,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资料、图片使学生理解褶皱山地的成因与特征;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地形倒置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运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而且地壳运动是有规律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背斜、向斜的判断依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成因。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表格对比法;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实验观察法。
(六)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准备2根约30公分的竹竿。
蛇药片(七)学情分析:高一年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了“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对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会有一定的铺垫作用,但是此节内容涉及到一些学生比较生疏的概念和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对比分析法、实验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考虑到学生对山体的陌生以及实际经验的不足,也要适当的将问题转化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容易理解和熟悉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八)教学过程:
1.课前回顾: 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的三种方式是什么?
2)地壳运动按性质和方向分为什么?
3)水平运动形成的地貌形态是什么?
未来世界的动物2.导入新课:展示不同角度褶皱山的照片。
3.探究新课:-----褶皱山
情境设问:1.在正常情况下岩层是怎样分布的?岩层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
2.如果水平分布的岩层受到挤压作用,岩层如何变化?
知识点1:认识褶皱和褶曲
情境设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什么是褶皱?什么是褶曲?
2).褶皱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3).请你试着用书本演示褶皱的形成?
点拨:褶皱的定义中关键字如:地壳运动、挤压、塑性变形、波状弯曲。知识点2:褶皱基本形态的认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燕赵都市网
背斜和向斜的岩层是如何弯曲的?岩层新老关系是怎样的?分别形成什么地形?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
岩层的弯曲:
天黑前的夏天岩层新老特征:
褶皱形成的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动画演示:背斜和向斜的形成地貌。
情景设问:如下图所示,有时候“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又是为什么?
合作探究1: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难点突破)
1.通过折竹竿实验,进行受力分析,深刻理解地形倒置的形成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破碎) 向斜:(顶部受挤压力较坚硬)
2.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过程。
知识点3:褶皱山形成原因-----板块构造学说。
褶皱山:因背斜或向斜形成的山叫做褶皱山。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岩石圈分为几大板块?
2)边界类型有哪些?
讲解:介绍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
内容: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分割为六大板块名称和若干小版块;
唐继尧
各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而板块交界处在不断的水平运动之中;
水平相背运动生长边界处张裂多形成裂谷和海洋;
水平相对运动消亡边界处相互挤压多形成褶皱山。
合作讨论2:
鞍隔1)红海在不断扩张,地中海不断缩小,为什么?
2)预测红海和地中海未来的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3)解释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原因?
4)2009年日本发生了一次地震,请你解释这次地震产生的原因?
知识点4:褶皱构造的实际意义。
提出情景假设,让学生讨论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过程中背斜向斜应用问题。讨论:水、石油、天然气、开凿隧道、采石场。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1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8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褶皱   学生   背斜   向斜   形成   岩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