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文物大县荥经

2019年·第115
1期
文史杂谈
说说文物大县荥经四川省雅安市的荥经县古名严道,虽然现在只有15.3万人,远不如内地许多县甚或镇的繁华,的确是小县;但是,它的悠久历史以及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方面的影响,却是少有大县可以比拟的。
一、荥经是四川的文物大县
古灵关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道。因司马相如曾经此开凿灵山,架设栈道,出使西夷,而被称为“灵关道”。芦山是灵关道上第一座古城,其第二座古城就是严道故址。
随着时光的流逝,昔日严道古城那厚实、宽大的城廓已不复存在,但在此处的遗址里,却分布有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的大量古墓。荥经县城西古城坪有南北宽约750米,东西长约900米的严道古城遗址。板夯而成的城垣现在还有厚达20厘米的夯层,又有南墙、东北角墙体、城门遗迹。
古严道城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牦牛道的起点。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多次对严道古城遗址周围墓葬进行发掘,在同心村石器制作场及巴蜀墓、南罗坝巴蜀墓、曾家沟战国墓、牛头山砖室墓、水井坎沟崖墓、高山庙墓等地,发掘出了战国、秦汉时期丰富的文物。
严道古城遗址博物馆藏有近7000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2件,二级、三级文物238件,这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是不多见的。据统计,荥经境内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9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
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所以,荥经是四川省的文物大县之一。
非常有名的那件带有“成都”铭文的青铜矛,是1986年在荥经县同心村出土的。它同青川戈、蒲江矛一道,印证了《华阳国志·蜀志》关于战国时期就有了“成都”名称的记载。[1]这件兵器为研究西南民族史、巴蜀文化以及成都城市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荥经还出土了许多刻有图符的“巴蜀印章”。据研究,这些印章是当时的国家政权为控制和管理各种商品的交易而采取强制手段的遗物。获得巴蜀印章者,即被证明为合法经营,还可凭此通关贸易。包括荥经在内的雅安区域出土的巴蜀印章相当多,其数量超过了巴蜀其他地区出土的巴蜀印章之总和。这证明,当时的荥经是古蜀国的边境重镇,存在非常发达的商品经济。
荥经发掘的文物,尤其是严道古城遗址发掘的秦汉之前的许多文物,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特;只是因为古蜀文化、古蜀文字的消逝,其在文献记载上几乎为空白。
二、何时有“严道”?
由中共荥经县委、荥经县人民政府主办的《荥经之窗》对荥经的“历史沿革”是这样介绍的:
荥经古为羌地,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公元前329年秦灭蜀即置县,秦嬴政二十四年改设严道县,唐武德三年从严道县中析置荥经县,解放前夕属西康省第二行政督查区,新中国成立后,属西康省雅安地区,
北京
李可欣
寻性伴侣荥经是四川文物大县。荥经出土的“成都矛”印证了《华阳国志·蜀志》关于战国时期就有了“成都”名称的记载。荥经古名严道,它的设置时间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严道—荥经在历史上一直是经济、文化方面都很活跃的区域。
严道古城遗址;荥经之窗;冶铜;鸽子花
说说
摘  要:下前一年。严道—关键词:严道
116
2019年·第1期
文史杂谈
1955年西康省撤销,归四川省雅安地区。2000年,雅安撤地设市,归四川省雅安市。[2]
《华阳国志》说:“严道县。邛来山,邛水所出,东入青衣。有木官。秦开邛来道,置邮传,属临邛。[3]
《辞海》说:“严道,古县名。(1)秦置。治所在今四川荥经。十六国成汉后废。[4]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严道县。(1)今四川荥经县治。始皇灭楚,徙严王之族以实于此地。[5]
史籍明载,古蜀国是在公元前316年的秋天被秦国灭掉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冬十月,蜀平。”[6]《史记·张仪列传》说:秦惠王“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7]《史记·张仪列传》没有说秦惠王伐蜀的时间,但《史记·六国年表》说伐蜀是在秦惠王二十二年十月。[8]周慎王五年、秦惠王二十二年,就是公元前316年。
氯化铁
秦在征服古蜀后,对原蜀国辖区的统治分为两步:首先废除蜀王位,实行封侯制,以稳定政局,收服民心,所以三封蜀侯,而蜀侯又“三反”;遂只能罢蜀侯而置郡县。改蜀国为蜀郡,大量移秦民入蜀,委派官吏实施管辖统治,最终结束了割据状态。郡县制当然不能只有郡而无县。《华阳国志·蜀志》说:“(周)赧王四年,(秦)惠王二十七年,(张)仪与(张)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城周回六里,高五丈。”[9]周赧王四年是公元前311年,即是说,秦军征服古蜀国后第五年始筑成都、郫、临邛三座城市并设立相应的县。成都县、郫县、临邛县是蜀郡即原古蜀国辖区内最早建立的三个县。
这样来看,《荥经之窗》说严道县是在“公元前329年秦灭蜀即置县”是没有史实依据的,现在也没有材料可以证明被秦灭亡前的古蜀国有郡县。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七“严道县”:“秦始皇二十五年灭楚,徙严王之族以实于此地,故曰严道。”秦始皇二十五年是公元前222年,这就是说,严道县的设置应该是在秦统一天下前一年。
“严道”之改为“荥经”,先是西魏时期在严
道改置始阳县;隋文帝完成大一统后,在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将始阳县改为蒙山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将雅州、黎州、邛州合并为临邛郡,再将蒙山县改回严道县,但其县治所和郡治所均设在今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而把严道县部分地区(主要在今荥经县)改称“荣经水口戍”。
这是“荣经”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历史上。到了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在“荣经水口戍”设“荣经县”,治所在今严道镇。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荣”字改木从水,“荣经”改为“荥经”,这个县名一直持续到今天。
三、古蜀时期的“严道”很活跃
虽然严道县的设置是在战国末秦灭蜀、楚之后,但是,战国时期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这个区域在古蜀时期于经济、文化方面都很活跃。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记载:“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10]《史记索隐》说:“严君是爵邑之号,当是封之严道。”这里的“明年”是秦惠王二十六年,即公元前312年。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先生撰有《试论岷山庄王与滇王庄蹻的关系》,考证荥经早在战国时期就已被楚国统治,并在严道设立了岷山王国,专管四川、云南的金矿。他认为:
古代四川丽水地区盛产黄金,成为楚国西向移民的巨大动力。春秋战国时代楚王在楚雄和荥经两地先后设立两个移民总管作为他的代理人,管理黄金的开
采和东运。同时,楚国就有金鉼和金钣两种金币在全
严道古城遗址
2019年·第117
1期
文史杂谈
国市场上流通。楚国黄金之多,在世界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岷山庄王是楚王在荥经的代理人。如自战国时代开始,迄于秦灭巴蜀之时,这个小朝廷就已有一百六十年的历史(公元前476—前316年)。岷山庄王和滇王庄蹻皆以庄为氏,庄蹻就应是岷山庄王的后裔;秦灭巴蜀,庄蹻乃南迁于滇池之上。[11]
不过徐中舒先生非常谨慎地说:“这一段历史,都是前史所不载的珍闻。现在从地下发掘所得的丛残遗迹遗物,结合史籍上的零缣片纸,缀辑成篇,其中许多论点,都是我个人多年反复思考的课题,不能视为定论。”[12]在古蜀文献几乎是空白的情况下,徐先生的看法当具有启迪作用。
古“严道”之所以能在经济、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所以成为楚国从丽水(即牦牛河)地区运送黄金的转运站;二是具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在铁没有普及之前,曾经是蜀国开明王朝、后来亦是楚国的冶铜基地和铜器、牦牛、笮马贸易的中心。
历史上西汉的邓通还在严道冶铜造钱,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详细记载:
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13]
不用说,邓通在严道所铸的“邓氏钱”之所以遍布天下,是靠严道铜山丰富的铜矿资源作为支撑的。
四、荥经的珙桐和砂器
荥经又被称为“鸽子花都”,因为它有世界上最大片的原生态的鸽子花林。
鸽子花学名珙桐,为落叶大乔木,第四纪冰川孑遗树种,原为中国所特有。据记载,法国神父戴维斯于1869年在四川宝兴县穆坪发现珙桐树,大为惊奇,遂进行采种并移植法国。随后,全世界大量栽植,使珙桐成为“世界十大观赏植物”之一种。
在中国,珙桐树的分布区域十分有限,仅湖北、四川、贵州、湖南等地有少量分布。湖南的天门山
存在一个珙桐树落,影响很大,也仅有100多株;但2008年4月,在荥经县龙苍沟乡却发现近10万亩的鸽子花树,是世界上现存面积最大的野生珙桐分布区,所以被称为“鸽子花都”。[14]
珙桐叶子长得很密,有些像桑叶,边缘有尖刺。每年4月、5月开花,花序圆似鸟头,苞片洁白硕大如翅,宛如展翅欲飞的白鸽,所以珙桐被誉为“中国鸽子树”。1999年8月4日,国务院公布珙桐树为第一批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因历史久远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又因洁白似和平鸽而被称为“和平使者”。
荥经还有名扬海内外的砂器,从荥经发掘的秦汉墓葬文物证实,它已经有2000余年的烧制历史。作为传统土黑陶工艺艺术器皿,它积淀了巴蜀文化的精髓。[16]其黑砂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荥经砂器在观赏性上,虽然不能与陶瓷、紫砂、玻璃器皿相比,但它价格低廉,又特别适合民间熬药制汤,这样的优势让其他材料制成的器皿难与匹敌,所以它始终统领着中国土陶器皿的大半壁江山。
荥经砂器的制作沿用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方式。故产品可能件件不雷同,件件是绝品,具有极强的收藏价值。荥经砂器作为雅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项目,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3年11月13日被原国家质检总局认定)。
荥经在历史和文化传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它的生态和历史资源,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
引来世人关注的目光。
烧制黑砂器
118
2019年·第1期
文史杂谈
三诺n50g注释:
[1][3][6][9]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卷三《蜀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中共荥经县委、荥经县人民政府主办的“荣经之窗”之“历史沿革”v/about/list.cdcb?code=0201
[4]《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5]《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7][8][10][13](汉)司马迁:《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卷十五《六国年表》,卷七十一《樗
里子甘茂列传》,卷一百二十五《佞幸列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
[11][12]徐中舒:《试论岷山庄王与滇王庄蹻的关系》,《思想战线》1977年第4期。
[1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植物志·珙桐》,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荥经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荥经县志》(1986—2000),方志出版社2011年版。
[16]老北漂:《从砂锅到砂器——荥经砂器烧制技艺的变迁》,载《中国摄影》2015第5期。
河流阶地
作者:北京舰伯选角工作室副导演
史  式 遗作
予,皖人也,原籍桐城,寄籍全椒。桐城为方、姚故里,桐城派发源之地;全椒乃敬梓先生桑梓,亦人文荟萃之区。予不幸生于乱世,迭遭兵燹,幼年失学,书剑无成,一生碌碌,无足述者,言及桑梓,深感愧对先贤耳!
两房退市临沧僻处西南边疆,与皖中相去万里,予何以称之为“我乡”,其中盖有因缘。1978年夏,内子培玉返乡探亲,虽仅小别半月,朝思暮想,不能自已,乃赋七律赠之,曰:
昨夜月光照我床,魂飞万里到临沧。晨雾轻笼南汀水,夕阳斜照澜沧江。
深山处处闻鸟语,小径时时有花香。天涯游子归何处,从此君乡是我乡。此时称临沧为“我乡”,纯自亲情言之。临沧风物,实未亲睹,诗中所述,乃梦中景而已。1994年春节,因事与培玉同归“我乡”一行,祭扫岳家赵氏祖茔,因得一睹临沧风貌,与梦中想象大致不殊,且感民风纯朴,语言习俗,竟有与皖中相类之处,因而又有“似我乡”之感。
回首史事,盖亦事出有因。明初自元梁王手中收复云南,从征子弟,大都来自江南——后分为苏、皖两省。朱元璋故乡将士,皆皖人也,以后长驻,多未北返。民情风俗,代代相传,以迄于今,亦情理之常也。
“我乡”前辈,既已编纂《文化长城》于前,今更续辑《沧怒之声》于后,用志桑梓人文盛况,传之后世,亦不朽之盛事也,爰缀数语,以附骥尾,聊表拥戴之忱耳!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已故馆员,中华民族史研究会原会长,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原顾问、研究员
临沧既“是我乡”又“似我乡”
晶炼
史式先生(坐者)生前留影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36: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84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荥经   中国   文化   珙桐   文物   严道   砂器   荥经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