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前前后后的故事

《背影》前前后后的故事
天津市大张庄中学  季树涛
朱自清先生在《写作杂谈》中关于《背影》的写作,曾有这样的说明:
“似乎只有《背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不尽然。”
大连港口北京大学图书馆这是一个重要的提示,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个角度去解读《背影》这篇文章。为了让大家对这句话有更好的理解,我们就有必要把《背影》前前后后的故事弄清楚,这对我们是大有裨益的。
朱自清原名叫朱自华,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1215日成亲。
当时朱自清的父亲还在榷运局任上(榷运局,是民国初年官方所设的掌管盐专卖专运的机构),家庭经济比较宽裕。但没有多久,父亲的差事交卸了,家庭经济逐渐拮据,朱自清心中很焦虑。当时北大规定,学生读两年预科后才能考读本科,但朱自清感到以眼下的经济状况,按部就班读上去是有困难的。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他改名“自清”提前一年投考本科。
1917年,朱自清考入北大哲学系。当年冬天,朱自清父亲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又交卸了。说起来,这里面有一段很长的故事。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字小坡,也是个读书人。在儿子的记忆中,他既是一个严父又有其慈爱的一面。朱自清在他的散文《冬天》里曾回忆起童年和父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冬天的夜晚特别的冷,父亲便起了炉子,煮上白水豆腐。但洋炉子太高,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放进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在寒冷的冬天里,父子围着暖烘烘的炉子坐着,父亲为儿子夹起白水豆腐。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让人体会到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应该说在1917年之前,朱自清父亲的差事一直都还好。但是到了1917年,事情就起了变化。
朱自清的父亲原来在江西做官时已娶了一个妾,从此种下了家庭不和的种子。到徐州任上
又娶了妾,致使江西任上所娶的妾大怒,前往徐州大闹,终至上司怪罪下来,撤了父亲的差。而赔偿徐州之妾的金额不菲,父亲花了许多钱,以至亏空公款五百元。不得已父亲求祖母变卖首饰,还借了来补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这样的变故,在郁郁中辞世。
应该说,造成祖母逝世、家庭濒临崩溃的原因,就是父亲道德上的过错。作为20岁的大学生,朱自清对父亲的此等品行以及造成的后果,虽然口不能言,但却郁积于心。在这种情况下,儿子对父亲在情感上是有距离的。
这时朱自清的二弟即将报考大学,但家里已拿不出学费。朱自清看到家中景况十分惨淡,看着已显老迈的父亲,老实巴交的母亲,以及众多尚未成年的弟妹,心情十分沉重,叹着气说:“我要争取早一年毕业。”他已暗下决心,要尽早挑起养家活口的重担。
祖母的丧事完毕,朱自清要赶回北京上学,朱小坡也要到徐州谋事,于是父子决定同行。
明白了上面的种种状况,《背影》中的许多文字就容易理解了:父亲对儿子的种种看来似乎有些过分的呵护,诸如“定制紫毛大衣”、“再三嘱咐”、“甚是仔细”、“不放心”、“怕”、“踌躇”、“忙着照看”等等,固然是父亲对儿子爱的天性使然,其中似乎也包含着对自己曾经有
过的感情伤害略作弥补之意;而儿子的种种“聪明过分”的不理解,诸如“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等等,其实也是父子之间隔膜未解的表现。
因此,我们在文章中看到的句子都是有“温度”的,这“温度”甚至是有些冷的,比如,“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以及“爸爸,你走吧”等等。
而当父亲艰难地去给儿子买橘子时,“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儿子为什么要哭?看了上面的故事,读者当然可以理解为朱自清对着父亲的背影百感交集:姨太太的闹腾,家庭状况的急转直下,母亲的痛苦,祖母的去世,烟酒公卖局局长被撤职,亏空公款,借,混到现在黑布小帽……这些或许都会在朱自清当时的头脑中闪动。
这样的理解当然有道理;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这样理解,这篇文章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了。因为等父亲回来后,“我”“赶紧”“去搀扶”, 而“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又说明了什么呢?只能说明“我”不但理解了父亲的爱,更为之前父子之间的误解、隔膜而悔恨!和谐美
在人世艰难的年代,父子之间曾经有过的隔膜,终于被天地之间最真挚的父子之爱,被这种天性的力量消解、融化,这才更显示出父子之爱的伟大与永恒!
这,大概就是朱自清先生说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吧?但是,这件事发生在1917年,为什么到了8年之后的1925年,作者才把它写成文字呢?这是因为,从1917年到1925年,父子之间还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这也需要我们了解清楚。
19206月,朱自清用三年的时间就修完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四年课程,提前一年毕业,实现了自己先前的承诺。在北大校长蒋梦麟的推荐下,他到杭州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养家糊口的生涯。
读者需要知道的是,三年前朱小坡和儿子分手之后,在徐州并没有谋到差事,并且病倒外乡,后被人送回扬州。从此贫病交加,家道日衰,因此心情郁愤,脾气暴躁。
初登讲台的朱自清,一口扬州官话学生听不太懂,再加上对教学方法一窍不通,教学效果自然很差,这令他十分尴尬。更为重要的是,他当时月薪70元,虽然寄一半薪金回家,但还是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当然主要是父亲和庶母的要求),父母当然不满意,因为贫穷
而使家人失和。这样,刚教了一个月的书,他就坚决要求辞职。后来虽经多方挽留,但几经反复,他最终还是离开了。远华案内幕
为了减少家庭矛盾,节约生活开支,1921年暑假后,经好友介绍,朱自清回到家乡扬州的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任教务主任。他虽为人谦和,但秉性耿直,到任不久便和人发生了争执,后来又与校长意见不合。
工作上的不顺已使他痛苦,来自家庭的纠葛更是雪上加霜。由于庶母的不断挑拨,朱自清的母亲和妻子关系处得不是很好,朱自清处在母亲和夫人的夹缠间,精神极为痛苦。而父亲因为听了庶母的话,借着和校长的私交,向学校交涉朱自清的薪水被直接送到家里,本人不得领取。这种专制式的家长统治激怒了朱自清,一个月后他不得不借口辞职出走,到外地执教,从此父子失和。
辞职后,朱自清经好友介绍到上海中国公学教书,不久就因为闹学潮受人排挤被解聘。深秋时节,他接到杭州第一师范学校的聘书,又回到一师教学。
1922年初,朱自清将妻子和两个孩子从扬州接到杭州,在杭州组织起小家庭。从此,除了
每月寄钱回家外,与父亲之间连书信也很少了。因为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的负担实在太重,没有多久,为生计所迫,他又应允了浙江第六师范校长的聘请,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独自在台州生活的他只身一人,孤灯独影,非常痛苦。
三元催化器是什么东西
3月间,一师的学生来信请朱自清回去。六师的学生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暑假后回台州。9月,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到台州。
19233月,经北大同学介绍,朱自清到温州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任教。自从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来,生活的担子把朱自清压得喘不过气来,家庭中翁姑婆媳间的矛盾,也使他感到痛苦。
朱自清对温州十中很有感情,和同事相处也极融洽。但是,经济原因使他不能继续在此任教。在这里他每月薪金30多元。那时物价不高,一担谷子才一元大洋,按理收入不算低。但是学校经常欠薪,两三个月才发一次薪水,甚至一个月只发十元维持生活;而朱自清的家庭负担太重,三个孩子、一家五口要维持,同时还要赡养父母,偿还父亲当年“亏空公款”的宿债,经济十分拮据。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在19242月下旬,离开温州到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任教。为了节省开支,他一个人去宁波,把家眷留在温州。
这时,因为姨娘的飞扬跋扈,母亲在家里也住不下去了。于是,朱自清又把母亲和妹妹接出来和妻子一起帮忙照顾自己的四个儿女。这以后,除了仍旧给父亲寄钱外,和扬州老家几乎就断绝了关系。
这以后,为了增加收入,朱自清的教书生涯又几经变换:1924粘着剂3月,老友夏丏尊请他到上虞春晖中学兼课,他就到春晖中学教了一个月的书;9月,春晖中学正式聘用他;10月,他偕家眷来到春晖中学;11月,宁波四中也给他安排了课,他也答应下来,于是他往来于春晖与宁波四中之间教书;1120日至年底,春晖中学起了风潮,学校开除进步学生,丰子恺、夏丏尊、朱光潜等人集体辞职,暂时没有合适去处的朱自清虽然留了下来,但已下定了离开的决心。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1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84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父亲   家庭   儿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