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儒生张中行

张中行:淡泊一生真名士
卜昌伟
  2006年02月27日08:15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在北京大学燕园,曾经住着四位老先生,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人称“未名四老”。金克木、邓广铭早已仙逝,如今张中行先生也走了。
  2月24日凌晨2时40分,张中行在北京因多脏器衰竭,抢救无效病逝,享年97岁。当时4个女儿都在身边,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平静地离去。据悉,张老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3月2日在八宝山举行。
  一代“老夫子”
  “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张中行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49年以后,他一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任职,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工作。他一生笔耕精勤,著述颇丰,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著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等。
  据其女张文说,张老生前与启功、季羡林等一批“国宝”交往甚密,启功一度称他为“老夫子”,他称启功为“元白上人”。季羡林称张中行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大抵是指他的学识修养、为人品格和等身著作了。
  学者张颐武说,张中行的离去无疑是文学界的一大损失,“张先生早年主要从事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古文造诣极为深厚。至于他涉猎散文创作则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事,《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三部作品牢牢奠定了他在中国散文界的地位。”张颐武说:“张中行的散文平和冲淡,清隽优雅,善于在不动声之间写人记事,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他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散文大家。”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一生低调处事,淡泊为人”
  先生一生清贫,85岁的时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摆设极为简陋,除了两书柜书几乎别无他物。老人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他的书房里书卷气袭人,桌上摊着文房四宝和片片稿纸,书橱内列着古玩,以石头居多。张老谦称书房像“仓库”。
  文物史家史树青格外推崇张中行的为人,“他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一生低调处事,淡泊为人。”一次一个晚辈给张中行送来一瓶“人头马”,偏偏他只认“二锅头”,将这瓶“贵客”丢在屋角。张老看报纸上说“人头马”值一千八,想喝了吧,但一想到喝一两就相当于喝掉了180块钱,实在下不了口;送人吧,又怕背上巴结他人之嫌;卖了吧,拿晚辈的人情换钱,怕日后见面不好交待。这竟然成了张老一件烦恼的事。
  张夫人李芝銮比张老大一个半月。夫人生前,张老称她为。他把婚姻分为四个等级:可意,可过,可忍,不可忍。关于自己的婚恋,他说他们的婚姻属于大部分“可过”加一点点“可忍”。先生曾说:“添衣问老妻。”并解释道:“吃饭我不知饥饱,老妻不给盛饭,必是饱了。穿衣不知冷暖,老妻不让添衣,必是暖了。”先生冬天爱穿一件小棉袄,很贴身儿,当是夫人亲手缝制。
  张文说,父亲一生的理想很简单。他自己曾说,一不做官,二不发财,就是希望做点学问,
看点书,写点书,安安稳稳地过适然恬淡的生活。
 张中行:(1909-2006.2.24),原名张璿,字仲衡。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1909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吹牛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任中学、大学教师,副刊编辑、期刊主编。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编审。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先生学名张璿,字仲衡,念小学时老师给拟的,语出《尚书》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怎奈这字难认,直到北大毕业,自己欲放弃学名,又不忍心另起炉灶,便删繁就简,去仲
字人旁,衡字游鱼,成为中行。当然,中行也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论语》有不得中行而语之,必也狂狷乎之语,仍未离开四书五经。这是先生自己说的,可先生晚年曾刻一枚闲章:中行无咎。语出《易经》,是否更符合中行本意呢? 
  中行先生一生低调澹泊、无欲无求,曾常年寓居于燕园女儿家。先生一生清贫,85岁的时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摆设极为简陋,除了两书柜书几乎别无他物。老人为自己的住所起了个雅号叫都市柴门。他的书房里书卷气袭人,桌上摊着文房四宝和片片稿纸,书橱内列着古玩,以石头居多。张老谦称书房像仓库。;而于治学方面,他则一丝不苟,晚年仍拍案而起,痛批台湾某国学大师,可谓后五四时代伦理道德与疾病的关系学者风范的真实写照。追忆张先生,有人士叹,他有着古代文人的风范,更有后辈赞,老头有骨气
  张中行先生治学严谨,博学多识,造诣深厚,精通中国古典文字,熟悉西方哲学。他与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等人被称为arm控制器民末四老
  张先生的作品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顺生论》、《文言常识》等行于世。
  张中行的写人与记事,思维方式很像一个道人。他对文化名人的诸种打量,既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臧否,亦不像某些文人散文那么无法节制。对他熟悉的人,他一直带有的眼光,正如同欣赏文物古董,那里的寓义与情趣之间的品位,很令人想起息影于山林间的旧式文人。这里有史家的不偏不倚的静观,又有杂感家的性灵。他写辜鸿铭,笔法淡淡的,像是欣赏,又像反省,人物的神态几笔便勾勒了出来。《胡博士》、《启功》。〈柳如是》、《顾二娘》,我们简直可以当成人物散文的名篇,其笔调之奇,令人赞叹不已。张中行写人,一是注重文化名人,二是小人物。小人物中,又多是女子。写名人,香农指数一般并不仰视,敬重之情虽不免流入笔端,但更主要体现的还是史学哲思的力量。写普通百姓,他则有一片大悲怜之心,那篇《汪大娘》,可谓写普通百姓的杰作,其味之淳,其情之真,其意之深,读后有余音不绝之感。张中行的精神深处,本能地拒绝世俗功名,一生所亲近者,除了文化与文化人,便是普通百姓。他对中国人淳朴精神的描摹,与沈从文。巴金多有相近之处。他笔下的小人物,尤其是女性,常常辐射出优雅、动人的光泽。张先生写女性的世界,多带有尊敬和神圣,窄告例如写柳如是,写丁建华等,其中可以看出他的价值态度和审美走向。这些杂多的人物脸谱,均被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之心待人,以人道的目光爱人,又以学者式的视角思索人,这便剔去了俗气,剔去了平庸,我读他的人物素描,觉得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之中,流出人生的诸多净悟。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褴、超然的境地
  一篇题为《让人哭笑不得的南怀瑾》的文章在世纪中国等学术网站上广为流传。作者张中行在该文中,从三个方面痛批了被称为学兼儒道释的台湾文化名人南怀瑾先生的著作《论语别裁》,认为该书对《论语》原文的有些解释金瓶梅词话本“不管语文规律,自己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这就笺注的路数说,或只是就胆量说,确是前无古人。该文的副标题兼问出版垃圾著作的复旦大学出版社更明确表示了对出版社的质疑。 
  张先生的婚姻:张夫人比张老大一个半月。夫人生前,张老称她为。他把婚姻分为四个等级:可意,可过,可忍,不可忍。关于自己的婚恋,他说他们的婚姻属于大部分可过加一点点可忍。先生曾说:添衣问老妻。并解释道:早睡早起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吃饭我不知饥饱,老妻不给盛饭,必是饱了。穿衣不知冷暖,老妻不让添衣,必是暖了。先生冬天爱穿一件小棉袄,很贴身儿,当是夫人亲手缝制。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2:2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83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先生   中国   散文   从事   文言   毕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