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需要正确的引导

心理健康需要正确的引导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个健康的人,不仅有强健的体魄,也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教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导航人,我认为担当小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是每一位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做好每一位学生的心理保健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使之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一、增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1、学理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在学习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注意和其他教师讨论和自我反思,以便自己暴露出认识上的种种不足和错误,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录相,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理解,一个好教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教师应当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为此我经常看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的书刊,从理论上提高认识。
2、懂理论,预防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因素珊瑚天峰
滤波器在现实生活中,一提到健康时,人们总是联想到生理方面的健康,而很少有人想到心理方面的健康。其实身心两个方面的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并且是互相影响的。
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首先是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儿童或成人在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以形成健全的人格,做到自如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应付客观的环境,以利于人们的学习、生活、劳动和工作。其次是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和矫治各种心理疾病,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于儿童来说,年幼时某些轻微的不适应,如果不及时地预防,即可能酿成以后难以改变的心理疾病。我们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注意预防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使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学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从当前看,儿童的身体健康已经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普遍重视。然而,儿童的某些不良习惯,语言障碍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严重地阻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并至今尚未引起重视。由于家庭文化层度的不同,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也不相同。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卫生问题呈较大幅度上升趋势,这就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例如:过度的关照,娇生惯养,
溺爱迁就,结果导致一些儿童任性、懒惰、讲究吃穿,过分花钱,贪图安逸享乐,追求金钱等。目前,许多少年犯罪行为的祸根都是由懒、馋、钱引起的。还有很多儿童自理和自制能力差,这对儿童今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另外,还有的粗暴管教,损伤了儿童的自尊心,伤害了儿童的人格,致使他们产生狂暴的行为,并难以改正;望子成龙,要求过高,不顾儿童的特点,生硬灌输,不求实际,要求高分的错误教育方法,导致儿童精神紧张、厌学、辍学等。可见,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应摆上教育工作的重要日程。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
3、原因,了解学生心理问题
通常学生心理问题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加拿大铝业
在日常交往的心理问题。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矛盾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或不良的心理。
奶茶结婚了
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影响,比如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造成孩子内心的矛盾冲突和困惑疑虑;学校不得法的教育和教师严厉或放任,造成孩子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心理问题。
在平时,学习中的心理问题。由于应试教育流毒极广极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能力的发挥,学生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的心理加剧。
4、讲方法 ,保护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正确引导: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粗暴急噪,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刺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要针对性的梳理,要耐心启发,正确引导。
狗字成语②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善于等待:心理问题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水到渠成,不令而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需要善于等待,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教师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对症下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这就要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解决,如孩子的多动症,要视程度不同,区别对待。焦虑症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家庭教育应改进教育方法,避免粗暴的责骂、打罚,平时要注意培养儿童的和独立生活能力,增进家庭和睦等学校教育应掌握儿童情感发展特点,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改进教学,调整儿童的学习负担,为儿童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消除学习的紧张,焦虑情绪,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还要组织多种活动,培养儿童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增强独立性,创设民族和谐的环境。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气愤中学习、生活,可以减少学生的情绪障碍。总之,要对症下药。
二、帮助家长改进教学方法,形成理解,激励好家庭氛围。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乃至知识才能的增长,无不受到优点、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家里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有些父母由于生活中的烦恼形成关系不和使孩子产生压抑感;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长不大,一味地剥夺孩子操作家务的机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感;有些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产生恐惧感;有的孩子因兴趣爱好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反而受到批评产生委屈感;有的孩子是与老人在一起生活,年龄上的差异,性格上的差异,缺少温馨感。
鉴于上述情况,我向家长推荐订阅《家长》,让家长从杂志上学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手段。同时,我也积极地在家长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在讲座中,首先让家长了解每一个孩子心理问题的症状,如多动,孤僻、敌意等。通过家长学校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具体地讲给家长听,进而又具体地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重视的心理教育的内容。
我还在复习考试阶段,对家长具体宣传孩子在这期间容易形成的心理问题:如孩子的是非观念模糊。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学业负担过重,有厌学的情绪;学习能力差,依赖性强;宠爱过多,自尊心太强,容易激动,比较任性等。并针对这一阶段孩子身上的种种倾向,要求父母给予更多的理解,并重点辅导家长对孩子加强四个方面的教育:集中注意力的教育、学会观察的教育、增强记忆的教育、发展思维的教育。这四个教育,方法上有一
定的针对性,手段上有一定的指导性,灵活性,很受家长的欢迎。通过家长的引导,孩子积极地投入到期末的考核当中去,并且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创造社会实践机会
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缺乏劳动意识,不愿劳动,为了磨练学生意志品格,我校还加强了劳动锻炼。劳动是少年儿童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经常参加劳动,可使少年产生体谅父母,珍惜劳动成果的丰富情感,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好品格。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4:4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80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教育   孩子   问题   儿童   学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