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政府舆论引导研究(2)

摘要
polo车友会
近年来,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网络终端越来越普及,随之兴起的网络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正在改变着人们接受信息和社交的方式,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舆论环境。而我国社会又处于转型期,大家的价值观、利益诉求等越来越多样化,而整个舆论环境也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出现多元化的趋势。一方面,新媒体有利于政府更快、更全面地搜集舆情信息,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化。另一方面,新媒体对政府舆论引导提出挑战,一些消极、虚假言论不仅使网友们不能明辨是非,甚至会引发社会体事件,影响国家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新媒体时代政府如何进行舆论引导进行研究,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主化建设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梳理新媒体和政府舆论引导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政府舆论引导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的特点,剖析了在新媒体时代政府舆论引导面临的种种挑战和机遇,指出在新媒体时代政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在新媒体时代政府舆论引导新体系如何构建,其中重点从重视新媒体,加强相关立法、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政府在新媒体环境下转变自身观念、回归以人为本和讲究事实的舆论引导原则等方面进行研究。本人希望通过对新媒体时代政府舆论引导的研究,能够
为建立有活力、有秩序的媒体环境出一份力。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政府,舆论引导
引言
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政府通常使用政治权力来控制媒体信息传播,同时引导舆论。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兴起和普及,舆论传播的格局和传播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政府对媒体、对舆论监督的可控性减弱,特别是新媒体的开放性让以往采取的信息封锁措施变的不可能。
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全年一共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比2011年底提升3.8%。从报告上分析,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处于高位,网民增长和普及率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无线网络技术不断升级等因素,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
植物抗体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它所拥有的即时互动、信息量大等特点给人们的表达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尤其是近几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事件在网络上发生、发展,并且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
强势地位正在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挑战,在一些重大社会事件上不如新媒体反应快,甚至集体失声,而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有时,新媒体的传播特性给政府舆论管理带来负面效应,使政府处理危机的难度增加。crb指数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给舆论监督带来怎样的变化,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如何利用新媒体为其舆论引导服务,避免出现负面效应。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广义上的舆论是指人们对感兴趣的社会生活领域,特别是社会公共事物所产
基本法104条生的一切意见、愿望、评价等,具有持续、变化等特点。狭义上的舆论包括公共舆论和新闻舆论。近些年,互联网使用的普及使得社会舆情发生变化,网络上的声音越来越有影响力,探讨新媒体时代政府舆论监督和引导的相关报告和研究也越来越多。
(一)国外研究综述
舆论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开始较多的出现舆论的相关研究。1901年,法国社会学家G.塔尔德出版的《舆论与公众》,被认为是第一部舆论学专注,书中强调了报纸对社会公众舆论的影响,G.塔尔德觉得报纸能够制造和引导舆论。1922年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出版了《舆论学》,这本书被看作是舆论学诞生的标志,在书中,他把舆论学的研究扩展到社会的多个领域和层面。
后来,李普曼又出版了《自由与新闻》《公众舆论》等著作,并且提出了“拟态环境”“刻板成见”两个概念。另外,李普曼还形成了有关议程设置的基本想法,他认为报纸和杂志创造了公众关于世界的图像,但是由报界提供的关于现实的图像常常是不完整的和扭曲的[1]。20世纪6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科恩指出,传媒在告诉人们“怎样想”方面都不大成功,但是,在告诉人们“想什么”方面却很有效[2]。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在《舆论季刊》上发表文章,把这个现象命名为“议程设置”。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在我国,学者对舆论学的系统研究开始比较晚,1981年第4期《陕西新闻研究》中发表的《舆论学初探》,是新中国成立后,舆论研究的早期作品。1988年,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基础舆论学》是中国第一本舆论学专著。
基于我国的国情,在我国,舆论学研究受西方研究成果的影响比较小,可以说是有中国特的舆论学说体系。西方舆论学主要以多党政治和竞选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使用民意测验以及舆论调查等研究方法。和西方研究的方向不同,我国舆论学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并且受宣传政策的引导影响,例如舆论的对峙与转化,舆论监督的作用,民意对历史进程的影响等等。
随着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传统舆论导向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是电视报纸等传统主流媒体,尤其是政府主办的,它们的舆论导向作用和权力被削弱。其次,传统的由
上而下控制型的舆论导向模式在新
媒体环境下正渐渐减弱,甚至失效。第三是政府对新兴媒体的舆论监督和管理难度加大。不过,目前,我国对网络等新媒体时代的舆论进行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研究也是自成一派,各执己见。
星光大道白婧
关于新媒体时代舆论管理,现在基本是围绕在网络舆论的正反两个方面影响开展。闵大洪在《网上舆论的形成及特点》这篇文章中提出,“伴随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一新媒介在新闻传播和舆论形成等方面,已经无可争议获得了自身的地位,并在当
今整个传播格局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3]。而且他认为“中国网络舆论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分别是:对外表现为网络民族主义,对内表现为网络批判现实主义,在网民对我国内政外交事务关注的过程中,这两种倾向经常表现为不满情绪的宣泄和彼此的论战”[4]。陈力丹在《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传播》中提出:“由于网络上发表的意见实际上是匿名的,就基本不存在“自己的意见”和“公开的意见”矛盾的问题,但是用户对网上意见的认知,会发生比在现实社会中的认知更大的偏差,因为用户通常同自己相同的人结成讨论小组,因而会在较大程度上将自己的意见视为也是其他人的意见,出现镜式知觉和假一致等认知偏差[5]”。
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传统的舆论学理论环境发生了变化,不少学者开始对新媒体的舆论调控和管
理进行研究。
刘冰在《从网民心理因素看网络非理性舆论的调控》的文章中从心理角度提出了网络非理性舆论产生的心理机制,认为:可以通过遵循“第一时间”原则营造多元意见空间,吸引高端体参与网络评论工作,增强文化亲和力等四个方面来调控舆论。[6]”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
研究计划
本篇论文以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作为指导,同时参考心理学、营销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主要以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观察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引用宣传部等政府部门、电视广播等媒体和网站的数据、资料,对近些年发生的新媒体舆论事件进行内容分析,通过这些来说明存在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问题。
本文把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焦点事件和热点新闻作为观察分析的对象,观察新
媒体在具体的舆论事件中的各种作用,以及在这些事件中政府的舆论引导遇到何种机遇和挑战,为政府如何应对、处理此类问题提供依据和方法。
一、新媒体与舆论引导概述
(一)新媒体概述
1.新媒体的概念及传播特征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戈尔德马克第一次提出“新媒体”这个词语,后来,“新媒体”逐渐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流行开来。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这个概念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比如电视相对广播来说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则是新媒体。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徐州师范大学教授邢长敏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对出现于传统媒体之后的各类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统称,主要指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实时地、交互地承载和传递各种个性化、多媒化复合信息的中介”。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教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7:20: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79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舆论   媒体   政府   引导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