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阅读精选 考前必读美文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阅读及解析

「考前必读美文」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编者寄语】
奥迪a86.0“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朝代之兴替”;如能以一片原始林为镜,便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变迁。现在我们有海洋考古,如若发现沉船上的一点瓷片、铜钱,就惊为奇宝,怎么就没有想到去一片原始林,去考一考人类出现之前的洪荒大地呢?这至少会让我们减少对地球的伤害,保护我们的家园。所幸,森林不忍与我们诀别,让我们到了那面镜子;我们何不整妥行装,收拾好心情,走进《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去寻我们曾经的拥有?
【披文入情】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那”是远指,“幸存”表感情,由“原始”来界定“林”;由外及内,情感愈发深沉。
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角落,因为山陡沟深,人迹罕至,竟为我们留下了一片原始林,一个原生态。其令人惊喜不亚于忽然登上一个外星球。有了禁伐令,才意外发现“幸存”的原始林,“惊喜”才能像登上外星球一般。
②2016年6月30日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照应“幸存”)早晨8时,从黑龙江绥棱县出发,车行两个多小时来到一个叫“鸡爪沟”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换上迷彩服、长筒靴,每人一把伞。虽然天正
降大雨,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我们踩着稀泥、牛粪,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进,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换装出行,雨中入森林,现实环境的恶劣,反衬出造访者心情的迫切和行动的坚决。
③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身在现代文明,不忘寻原始,意在研究和回望。
④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一种干扰。比如庐山上、西湖边的那许多诗词、题刻,在自然女神看来无异于公园里常见到的废纸、烟头。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文,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雨打树叶,空谷鸟鸣,小径明灭,时见草虫。诗词题刻废纸烟头,空谷树叶鸟鸣草虫,在对比中批判,在批判中思索,思索人文与自然,引出“三无”之境——原始林的绝美,为下文的深入展开做铺垫。
⑤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本是写原始林,却宕开一笔说石头,为什么?
⑥石头的年龄自然比树更古老,而且是因为有了这些遍野的石头,在探究石的最先出
杜华瑾
黄丽满
才拦住了伐木者的手脚,为我们留下了这片林子。大约亿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海底,所以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外形也或如狮、虎、鹰、犬,各得其妙。好像是在有生物世界之前,上帝先用石头在这里试做了一个草图。现,展现其形态之美中,石与林的密切相连仿佛早已注定。
⑦我虽不忍以文字去亵渎自然,但为了叙述的方便,还是不得不给几处奇景暂取一个名字,请读者看后收回。(可见对自然的珍重。)这一处可名“巨舰出海”,一块酷似军舰的大石,上宽下窄,头尖肚圆,高昂着头,正分开密密的丛林,在绿海中破浪穿行。这巨石睥睨一切,它骄傲地宣布,我就是这里的主人,是这里的保护者。(合理想象,细心描绘“巨舰出海”,回应上文阻拦伐木者的叙述。)林子
反渗透
所以还能保持现在这个原始的样子是它们老石家的功劳。还有一处石景,我叫它“双剑问天”。这是两片薄如一纸,却有一楼之高的巨石,像一副刚出鞘的双剑,不知从何年何月起被弃置于此。你看它立于红松白桦之间,剑头向天,直指苍穹。最奇的是这两把平行的大剑,中间只有一拳之隔,其间蓝天一线,白云飞渡,你不能不叹天工之妙。就算是石器时代的遗物,又是何人能打造这样大,这样尖,这样薄,这样成双成对的利剑?又是什么力量能将它直立于此?(剑,本为杀敌守护之利器,以石为剑,剑指苍天,令人惊叹,叹服之余,不禁生问。)看着这道细缝,你会想起“白驹过隙”这个词,时间的流逝就像一匹白马从一道缝隙间一跃而过。李白说,“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我拍剑问天,林间何时
初有剑,石剑何时共树生?这石缝中不知流走了尘世间的多少光阴。林外岁月林中剑,人自匆匆剑无声。山门外曾有多少次的改朝换代、你夺我争、硝烟战火,还有那响彻云天的伐木声,都被这无声的双剑挡在了门外。“巨舰出海”的守护,“双剑问天”的拷问,在“白驹过隙”的遐想中,山中的安静如常,林外世事纷争,连同伐木声都被一剑隔开,石功不可没。
⑧现在要说一说这些在乱石头间争荣竞秀的草木了。脚下最值得一说的是蕨类、苔藓等地被植物。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湿润的温床。(林木长在“地毯”上,睡在“温床”上,温馨之至。)蕨草每一枝都长着七八片叶,而每个叶片都像剪纸或者木刻,不求线条的流动,却有刀刻石印般的凝重,况且它与恐龙同一个
时代,在这林子里资格最老。这样老的物种却有鲜嫩碧绿的彩,在幽暗的老林中如一束发光的宝石花。(“都”“都像”“不求”“却有”都在彰显蕨草的古老,但是虽古老却鲜嫩碧绿,却如花,看似矛盾却突出了生命的顽强和韧劲。)说到苔藓,我小时不知见过多少,不过也就是雨后地上的一层绿毛。而这里的苔藓因环境潮湿土壤肥沃,却长成了根根细草,又织成密密一片,他们就叫它苔草。它生在地上、树上、石上,绿染着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最让人感动的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着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大小树干,虽然内里已经空朽,你轻轻一碰就是一个洞,但经它一打扮,都仍保持着生命尊严。(欲扬先抑,赞美苔藓守护林木至死而不渝。)绿苔与枯树正在悄然作着生命的转换。而榛子、蓝莓、蘑菇、野葡萄等拥着树根,挂满树枝,伸手可
及,你正走在一个童话世界中。从蕨草的古老见证、苔藓的生命转换,到榛子、蓝莓、蘑菇、野葡萄的童话世界,在林中草木时空间的纵切面中展现原始林的自然生态美。
⑨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由石及草木树,再到与石共生的大树,意味深长,饱含深情。)有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像一颗刚射入石中的炮弹,光光溜溜的还没有爆炸;又像一枚仰面向天正待发射的火箭,膀粗腰圆,霸气十足。(通过细致的描写,比喻手法的运用,展现出石上长出的大树,让我惊呆,感觉时空在现实中凝固;在虚拟情境中科学而又艺术地展现其
生命力的伟大和强悍。)我只看了一眼就被惊呆了,拔不开脚步,时空骤然凝固。这是一棵红松,当初也许是一粒种子,落在石板上,靠着老林中的湿气慢慢地发芽,但它命运不济,一出生就躺在这个光溜溜的石床上。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有这个本事,它的根能分泌一种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了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缝,周而复始,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现在这棵红松的胸径有四十厘米,一个小脸盆那么大,不算很粗。但是专家说,他已经有九十年以上的树龄。要是用一个高速摄影机把这首生命进行曲拍下来,再用慢速回放,那是怎样地震撼人心。成长过程,震撼人心,给人以审美享受。
hanp⑩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面这棵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过渡。)它生在一根窄长的条石上,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全树就成了一个丁
字形,一个标准的体操“一字马”。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女子,正在腾空飞杠或者在平地上放叉。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的身躯,挺胸拔背,平视前方。(通过近看、远观视角的转换,比拟、比喻手法的运用,全面展现其阴柔之美。)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棵树的根与身子长得一般的粗细,一样的匀称,一样的美丽。(有美在前,故有审美情感在后。)在南方热带雨林中我见过如乱麻般的气根;在华北平原上,我见过老槐树下块状的疙瘩根;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决绝而又从容地在条石上匍匐而行的苗条的松树根。(在审美空间上进行拓展、,对比,突显此处的树美,此时的情真。)已分不清,它是树贴在石上的根,还是石上鼓起的一道棱。我怀疑它们的分子早已相互渗透,相混相融。这树身里分明已经注入石质的坚硬,却又划出这样柔美的弧线,好一个“幽谷美人”。与石共生彰显阳刚,表现生命的热烈,条石之上展现阴柔,突出生命的柔软,阳刚与阴柔之间,无形与有形之处,已然渗透,相混相融。
queen of rain⑪在这片原始森林中,几乎每一棵参天巨木,都是这样惊心动魄,有声有,又悄然不惊地活着。它们或抓住一块圆石,如老鹰抓小鸡
一般,用利爪紧紧地箍住它;或用大片的根包紧一块方石,就像用包袱皮裹东西一样整整齐齐,有时
还会故意露出一小块石面,像是开了一扇小窗户。总之,树先用根俘获一块石,然后脚踏实地,迈向蓝天。在原始林中看树绝不会有人工林的单调,因为有太多的天然元素让它能做出无尽的排列组合,向人们贡献出任何艺术家都不可能完成的天工之美。这些树到底在做着一种什么样的追求?达尔文说,生物有一种内在的倾向,它在朝着进步和更完善的方向发展。生命这个东西总是在拼搏、砥砺、奋斗中才能擦出火花,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其实我们人类,也在时时追求这种完善。由写个体之树转向体之林,赞美原始林都脚踏实地,尽显天工之美,从而展现生命价值在于追求完善。
⑫在林中穿行了约三个小时,雨停了,阳光穿过红松、冷杉和大青杨的枝条,洒在湿漉漉的草地上,幻化出奇幻无穷的美。我们就这
样在绿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这时再回看那艘石头巨舰,是泰坦尼克号?是哥伦布的船?还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遗物?都不是。它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雨过天晴,回望来路,不仅美不胜收,更是意义非凡。
⑬恩格斯说,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胜利,都会得到报复。正好相照应开头,由伐到
【文章珠玑】
在原始林中看树绝不会有人工林的单调,因为有太多的天然元素让它能做出无尽的排列组合,向人们贡献出任何艺术家都不可能完成的天工之美。这些树到底在做着一种什么样的追求?达尔文说,生物有一种内在的倾向,它在朝着进步和更完善的方向发展。生命这个东西总是在拼搏、砥砺、奋斗中才能擦出火花,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其实我们人类,也在时时追求这种完善。
【思考探究】
1.文中第①段中有“其令人惊喜不亚于忽然登上
一个外星球”的表述,纵观全文,简述为何会如
此“惊喜”。
2.作者本是来看原始森林的,但为什么要先说这
里的石头?反,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这是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
游的转变,值得期待。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2日,有删改
作者:梁衡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1:20: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73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命   人类   没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