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优质课课堂教学评价参考意见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学生主体”的原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新课程条件下,面向全体学生含义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给每一
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要;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公正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要杜绝只抓少数尖子生,忽视相当一部分学生发展的做法;
  3、“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能正确发展,不能偏废也不能拔苗助长;全面发展是相对而言,不是“大一统、齐步走”,而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教育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
    三、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模式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要求,实行“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课型单元教学模式,或“预习、展示、反馈”三层次课时教学模式;教师讲解释疑时间一般掌握在15分钟左右;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
    2、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要正确处理这一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接受式教学方式的关系,即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传统的关系,推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要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协调全面发展;
    3、大力推广学案教学;为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所有教师都要实现教学案一体化向学案教学的实质性过渡,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学案取代教案;
    四、课堂教学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继电器底座—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会学、学会、会用;
    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北尖岛
    五、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
    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
    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
    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
    6、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主;
    六、加大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调控力度
  1、加大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力度;断章 赏析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等情况,每个组6—8人,每个组都要有学习优秀者,一般按学习成绩编号排序,一般让后几位上黑板展示,前几位进行订正和评价,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加大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力度;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5分钟;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改变教师作用,由教、领变为启发、督促、帮助;
  3、加大学生练习方式的调控力度;让学生掌握和推行练习的基本方式: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等;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
    4、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力度;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暴露;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游学生;
  5、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力度;树立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的观念;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支配度;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晚自习一律不准上课和讲评;
    6、加大检查落实的力度;教师要为学生的预习提供目标设计,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
题尽量想全想好,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加大对学生作业、随堂练习、随堂笔记、单元检测试卷等的检查力度;
    七、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要求
    1、教学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
    价值观:将“教育就是为了升学”转变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
    课程观:将“课程是固定的,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转变为“课程是灵活的,开放的,可变化的生态系统;”
    教学观:将“教学是课程的传递,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教学是课程的发展和创新,是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师观:将“教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学生命运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师是探究知识的组织者,是学生合作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督导者”;
    质量观:将“以学业成绩、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转变为“以促进学生生存与发展为本,将知识化为能力,将能力化为财富的教学质量”;
    学习观:将“学习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阶段目的性”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终身受益性”;
    人才观:将“培养少数‘高、精、尖’人才为宗旨”转变为“人才是‘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化’为宗旨,人人都有作为,人人都能成才”;
沈钧儒
    评价观:将“评价是评判、是监督、是检查、是选拔与淘汰”转变为“评价是了解、是促进、是提高、是完善的过程”;
  2、教学结构:婆梅氏比重计从“教师主体”走向“学生主体”;教学过程突出主体意识,要调整到50%以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行为和效果,大于50%才算基本符合要求,小于等于50%都应该视为不符和要求;
    3、师生关系:从“独白”走向“对话”;教师与文本及解读文本理性话语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
    4、教学过程: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教师要“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照顾每一个学生,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性,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必须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这些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
  5、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学内容应是经验信息和即时信息的统一体;作为经验信息,它具有确定性、惟一性、静止性的特征;作为即时信息,它具有变动性、多样性、发展性等特性;封闭式教学过程是预设性的,开放式教学过程是生成性的;
    6、教学手段:从“手工”走向“电化”;
    7、在教学任务上突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体现情感、思维等心理因素目标,还要突出能力目标;既要重视“双基”,又要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在教学活动氛围上突出情感意识;积极的教学环境应该是①和谐感到安全、温暖、亲切、相互接纳、有归属感;②活跃精力集中,思维活跃,提问、讨论、回答问题积极主动;③民主尊重学生,不搞一言堂,不让学生感到为难,;④平等朋友式的关系,不是哄着学生去学习,让学生看到你在关心他们每一个人;
    9、在教学效果上突出效能意识;
    渗透率单位点:任何一堂课,必须有明确教学点,而且每个教学点必须有具体清楚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点包括知识点、能力点和非智力因素点,知识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非智力因素点是动力点,能力点是落脚点,这几点要点点明确,点点到位,否则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量:课堂教学应着重调控以下三量:一是授出量,二是训练量,三是活动量;授出量要保证重点足够的教学时间;训练量要围绕重点设计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注意其典型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减少无效劳动;活动量要增加多边活动,增加思维力度,减少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活动,确保围绕重点知识、重点技能的活动量;
    度:是指程度、密度和速度;程度包括难易度、深广度、灵活度、综合度;密度就是教学容量的大小;速度要根据教学点的难易、教学容量的多少、教学进度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灵活调整;
    序:即课堂教学遵循的程序,一是知能的固有序列,二是学生的认知程序,三是课堂的结构序列,这几个序既相对稳定,又非一成不变;
    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方法,主要有三类方法,即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技能活动的方法、情感活动的方法,其中教法,主要是教师教授、训练、调动、检测等方面的办法;学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法进行引导、纠正的方法;
  情: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以饱满的情绪进行情感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情也包括三点,一是情境,即课堂氛围;二是情感,即心理反应,是特定教学内容和情境所引发的诸如喜、怒、哀、乐的情感反应,为此,教师要展现、演绎教材内含的情感,教师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三是情绪,即心理状态,是师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保证,是兴奋还是沉闷、热烈还是冷漠、主动还是被动、稳定还是跳跃、持久还是短暂,都将对整个课堂教学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为此,教师一开始组织教学,就要激励学生的情趣,启发学生勇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集中专注、稳定持久的状态中;
    时:即时间的利用率,一是时间的分配,二是时段的联系,三是时段的效率;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1:3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53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学习   教学   教师   课堂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