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军旅题材文艺作品发展的主要趋势分析

中国军旅题材文艺作品发展的主要趋势分析
徐玉庄贾波
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
纳黔高速摘要:军旅题材是一个热门艺术创作题材,为了实现强军富国的中国梦,打造广大人民众“拥军爱兵”的思想氛围,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对于军旅题材文艺作品发展的扶植。本文根据新中国时期军旅题材文艺作品发展的趋势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军旅文艺繁荣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军旅题材;文艺作品;主要趋势;繁荣发展
蓟县莱德商厦大火前言一直以来,军旅题材的文艺作品成为广受人民众欢迎的作品类型。部队基地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军营场地间比武场上的大显身手,硝烟四起战场上情深义厚的战友之情,还有熠熠闪光的军功奖章,都是吸引人们欣赏军旅题材文艺作品的重要元素。军旅题材作品是对军人个体或者是对部队集体活动的详细记录,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容易受到众的欢迎。一、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军旅文艺作品发展:保家卫国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政治形势呈现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苏联缔约华沙组织的冷战模式为主,世界形势对于中国的发展不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军旅文化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战争题材电影如《英雄儿女》、《上甘岭》、《狼牙山五壮士》等,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内忧外患的恶劣环境中,我国的军旅题材文艺作品主要是表达了保家卫国抗击反动势力,坚决同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主要精神诉求。以上海电影制片厂1964年摄制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为例,它通过对和平时期保卫上海市南京路战士的形象塑造,获得了观众的普遍赞誉,成为了一部反映军旅文化的优秀作品。这部电影作品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讲三排长陈喜等在上级指导员的帮助下,克服自己浮动的资产阶级腐化意识,最终成功坚守住了保卫岗位,严厉打击了反动分子。站岗放哨是新中国警卫兵的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平台。《霓虹灯下的哨兵》这部军旅文艺电影对于我国的军旅作品的创作影响很大,广大的艺术工作者在后来的文艺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从军旅活动的日常纪实性的演绎中,抓住军旅精神的核心内涵。这部作品以一个普通警卫兵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于军队、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理解,对于后来中国军旅题材的作品创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身为警卫兵的小战士,紧紧团结在支部的周围,牢固树立
安全意识,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克服侥幸心理,严格落实部队的各项纪律。二、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家国情怀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社会动乱逐渐消除,伟大的领导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同志在中华大地推动了经济改革,我国的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出了和平发展的特征。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视野比以前更加宽广,更加重视体现军事文艺作品创作中的“人性化”特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军旅文化在人民众中热度不减,电影《闪闪的红星》红透了中国大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苏边境珍宝岛冲突等,对于中国军旅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趋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军旅文艺作品主要体现出了“家国情怀”,我国的军旅题材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爱家爱国,家国兼顾”,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影视文化发展行业努
挤出机螺杆设计力打造军旅文化类型片,第一部制作的军事题材电视剧—《敌营十八年》,集数为九集。这部电视剧不仅对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进行了深入挖掘,而且还体现了对于政治思想形式的宣传。之后的军事题材文艺作品又出现了《高山上的花环》、《林海雪原》等,从此以后,中国的军旅题材文艺作品开始单纯以军人个体作为创作的主要对象。在以往的军旅题材开发的过
华南农业大学设备处程中,有很多关于大战争场面的渲染,但是,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开始逐渐转向对于单个军人形象的建设和人物心理、性格的剖析。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上战斗着的军人体,他们一头连着天,一双脚连着地,在自己平凡而又重要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团结和繁荣保驾护航。三、从九十年代到现代:众基础、壮大军威90年代之后,中国老百姓经历了一个热情品尝文化
盛宴美丽的歧视
的文化快感阶段。老百姓对精神家园的怀念,带动了怀旧题材文艺作品的走红,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军旅题材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观众在经历了十几年文化消费自由选择的发展阶段之后,重新回到了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文化价值轨道上。军旅文化在当代复杂多变的文化生态中,始终坚守主旋律文化阵地,以一以贯之的正面精神价值从时代文化大潮中凸显了出来。国际大环境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为了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必须要重视利用大众媒体,用优秀的军旅作
品让人民关注国防,从而赢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文艺作品创作井喷的时代,出现了李幼斌主演的《亮剑》、王宝强主演的《士兵突击》以及张丰毅主演的《激情燃烧的岁月》等一系列优秀作品。此时的中国军旅作品创作题材选择更为宽泛,涉及到社会军事敏感点的题材创作数量也明显增多,电影审核机制的放开也为军旅文化大发展提供了可能。自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战略“和平崛起”的时期,为了保卫经济的发展,军事上必须要在取得广大人民众支持的基础上,展示出我军强大的战斗力。军事文艺作品也正是向着激发广大将士战斗力,立足“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而发展的。因此,军队的胜利需要有扎实的众基础,有鲜明的指导纲领,这些为都会军旅文艺作品的大跨步发展做足了背景铺垫。“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也绝不惧怕战争”是我们的精神诉求。这一时期的军旅文艺作品对于纪实性的要求比较高,反映了这一个时代的军民精神特点。自此,作品的切入口比较小,不再以大场面的军事抗争题材为主,而是多以军人和
众的关系、军队士兵的生活训练状态剖析为主。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通过紧密联系众、团结众,唤醒广大众“参军报国”的拥军意识。既体现出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又体现出了军队作为人民子弟兵的政治立场和服务诉求。结束语军旅题材的创作不应该专注于塑造军人“高”、“大”、“全”
血红素加氧酶
的形象,而是应该使自己的创作作品更加能够接地气,回归到军旅生活的日常气息中。文艺创作者应该更多地从一个个普通解放军战士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于军队的理解。重视军旅题材文艺作品的核心价值开发,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光添彩。
艺术论丛
174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5:36: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48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军旅   题材   文艺作品   发展   中国   创作   作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