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商业动画民族化表达的误区与现状

解读中国商业动画民族化表达的误区与现状
【摘 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商业动画跌入了低谷,国外的动画作品趁虚而入,中国与国外的动画作品的差距随之也越来越大。民族化表达成为一条具有中国特的国际化道路,对民族化元素合理的挖掘和应用成为中国动画崛起的重要关键。
【关键词】中国商业动画;民族化;误区
抚顺市北台小学
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半个世纪以前,以上海美术制片厂为代表出品的中国美术片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在当时,中国动画举着民族化的大旗,扛着继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动画作品。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本土商业动画跌入了低谷,国外的动画作品趁虚而入,中国与国外的动画作品的差距随之也越来越大。中国动画的民族化表达似乎成为本土动画的一根救命稻草,但事实上20多年以来,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往往是有形而无神,并不真正具备民族特。
1 中国元素在本土商业动画应用中存在的误区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1.1 盲从技术进步,民族语言缺失严重
警察分类管理
北京电视台4
20世纪90年代,随着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强势动画产业对中国市场的入侵以及数字技术的大量介入,传统的二维手绘制作方式逐渐被电脑动画取代,动画的创作方式也多种多样,动画人才的技能也在不断扩展成长,中国动画开始走上了有别于传统的道路。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却是特的丢失,没有自己的特,只是一味的模仿、跟风,使得这一时期的很多动画作品在故事性和艺术性上都大失水准。号称中国第一部三维动画的《魔比斯环》耗资过亿,但却票房惨淡且被人诟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模仿过重,一味盲从技术上的突破,完全西方化的风格,而忽视了自己最本质的民族特。《晶码战士》与日本动画《数码宝贝》如出一辙;《大耳朵图图》则抄袭《蜡笔小新》;《星原战记》完全就是《超时空要塞》的翻版;类似这种抄袭模仿的动画片举不胜举,连目前最让国人引以为傲的《喜洋洋和灰太狼》身上似乎也隐约能看到点《猫和老鼠》的影子。
闭式引流动画作品中真正能保持生命力的是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艺术内涵。如果在创作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作技术上而不重视人文精神和文化艺术内涵的话,最终出炉的作品将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在动画创作中,要使内涵大于形式,不能一味的盲从技术的进步,如果技术应用不当或者泛滥,带给观众的只能是纯粹的高科技展示。此外,合理的借鉴有利于自身的进步,但如果变成刻意的抄袭、模仿,失去了民族化特,迷失了
自我,这势必阻碍国产动画的发展,使其失去在国际动画界的地位,更不要谈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与互补。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4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46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动画   中国   民族化   技术   商业   模仿   作品   传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