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艺术泥咕咕传承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屍血枚帝*1■兗
□w 鑫
□中中I
艺术泥咕咕传承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浚县泥咕咕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阶段,浚县泥咕咕作为传统民间 艺术形式之一,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因素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此,众多学者纷纷提出泥咕咕在传承发展
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一些泥咕咕传承人还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性举措,取得了喜人的成效。在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利
用新科技和网络环境开拓泥咕咕的年轻化市场,进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泥咕咕。
关键词:泥咕咕传承发展年轻化市场
浚县泥咕咕作为一种传统民俗工艺品,是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具有人物、飞禽、动物三大种类,
因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被形象地称为“泥咕咕”随着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互联网的介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兴 趣爱好发生了改变,一些年轻人开始追求新鲜的事物, 更倾向于拥有刺激、快节奏的体验感,对于传统艺术的
喜爱程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同时,大众的消费需求 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一味追求质量和实用性,而开 始关注物品的艺术性等价值。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的部分传统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 冲击,浚县泥咕咕也逐渐失去原有的生存土壤和发展 空间,难以获得年轻人的青睐,甚至逐渐淡出人们的视
线。
一、泥咕咕传承问题研究
我们的班级传统民俗工艺品传承存在的问题,一直是国内众 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泥
咕咕也不例外。薛翊君和储蕾芳在《“浚县泥咕咕”的 数字化开发与传承》中表示,浚县泥咕咕存在地域性文 化闭塞和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仅仅以正月的浚县庙
会作为传播泥咕咕的方式过于单一。人们对于传承传 统手工艺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相关人员应将传统手 工艺品与科技相结合,突破泥咕咕发展的局限性,从新 视角出发,开拓其市场发展的可能性[1]o
石鑫在《河南传统泥塑在现代环境下生存状态的
探究》一文中明确提出泥咕咕的发展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样式保守,需求降低。闭塞的地理条件和家庭式 的生产方式限制了泥咕咕的发展。二是传统信仰和精 神流失。部分泥咕咕艺人不再单纯为艺术而创作,精
神力量和民间信仰也不再是部分民间艺人创作的源 泉,他们开始服务于生产的需要和人们对物质生活的
需求。三是市场混乱,无序竞争。一些传统泥塑进入
市场后缺乏系统化、标志性的呈现方式。四是现代玩
新苏伊士运河具对传统泥塑的冲击。泥咕咕对于部分现代人而言只 是一个古玩具,而现代玩具的造型和使用感往往更能
满足现代人的多样化需求[1]o
张凯雷在《河南浚县泥咕咕艺术产业化的创意发 展研究》中表示,泥咕咕在市场化、产业化的过程中还
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手工艺人急功近利、缺乏复合型 人才、消费者参与感不足、文化旅游商品市场发展不良 等叫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泥咕咕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大致可以用闭塞性、需求、人才这三个关键词概括。泥
咕咕所处的环境相对闭塞,当地的生产方式存在单一 性的问题;相比于市场上流通的现代玩具,泥咕咕的样
式相对保守且单一化,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大众多样化
的需求和更高的价值追求。同时,对于出现这样的问 题,泥咕咕的传承缺少既懂市场又懂传统文化艺术的 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解决泥咕咕的传承问题上,相关
人员更应将这三点作为关键的突破口。
全国女排大奖赛二、泥咕咕的传承创新性发展研究
现今,面对如前文所述的境况,一些泥咕咕的传承 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危机意识,对传统艺术泥咕咕进行 了一定的创新性发展,以防泥咕咕被时代淘汰。女P,韩
明在《泥玩类传统工艺的传承与蜕变一一以河南浚县 杨圮屯泥咕咕艺术为例》一文中提到,一方面,已有泥
咕咕传承人将泥咕咕的生产组织形式从分散式转变为 聚合的方式,从单一技艺传承转变为多元传承的方
式。其中,更多的泥咕咕传承人已经不局限于家庭传 承技艺,会学习更多的技艺并将其与泥咕咕融合,为泥
咕咕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女P,泥咕咕传承人宋庆 春前往禹州学习了钧瓷技艺,希望能够将历史上“五大 名窑”之一的钧瓷技艺应用于泥咕咕泥塑创作。此外,
56
非物质文化遗产ART EDUCATION RESEARCH
也有泥咕咕传承人不断开阔视野,与国外艺术创作者积极交流。如浚县杨圮屯村的王红瑞,其在正式从业之后,跟随父亲王学峰参加国内外的文化展会,通过同行之间的交流,提升了自身的技艺水平,丰富了自身的创作理念。另一方面,泥咕咕传承人对泥咕咕进行了造型创新与功能转化。泥咕咕传承人先是将泥咕咕的形体由小变大,使泥咕咕的形体能够满足现代人对于装饰艺术的需求。同时,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于“质”的追求,一些传承人将彩绘图案由粗变细,改进绘制颜料,提升了泥咕咕的彩饱和度和保存持久度。此外,传承人还将泥咕咕的功能由儿童泥玩向生活装饰品转化,使其审美取向也由传统风格走向现代趣味,从而为泥咕咕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王皎在《浚县泥咕咕的蜕变:从靠庙会到靠品牌一一探析民间艺术中的“作坊智慧”》一文中表示,现在泥咕咕传承人的品牌意识正在觉醒。以往的泥咕咕主要由农民在农闲之余制成,是他们信手拈来的率性而作。如今,由已故的民间工艺大师王蓝田为主,衍生出新一代具有品牌意识的泥咕咕制作世家。在杨圮屯村,泥咕咕基本带有了各家的标记,如“连顺”“学海”“蓝田”等。走在杨圮屯村,人们往往不难看到标有“XX泥塑工作室”字样的海报叫泥咕咕传承人品牌意识的崛起,对于传承、发展民间艺术泥咕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泥咕咕价格的提升就是最好的证明。
民间艺术泥咕咕的诸多传承人已经认识到泥咕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尝试用创新性的观念改变泥咕咕的传承方式,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确保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获得更好的发展。从泥咕咕现今的市场效益看,上述创新性的发展方式确有成效。
三、开拓泥咕咕年轻化市场研究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发现,泥咕咕整体的发展在往好的方向前进,但是在科技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其创新性的发展在全球化的洪流中还是略显不足。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其对泥咕咕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可以让泥咕咕进入年轻人喜爱的领域,开拓泥咕咕更加年轻化的市场。
吴艳在《结合泥泥狗、泥咕咕的本土定格动画创作实践》一文中通过分析本土定格动画短片《泥泥狗的传说》的创作过程,探讨了河南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创新问题。《泥泥狗的传说》创作者经过前期的思考和研究,一方面对民间传说进行了改编与重构,另一方面在内容表达上进行了本土风格的转化叫吴艳认为,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定格动画短片《泥泥狗的传说》将传统艺术以新的形式展现在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面前,有利于开拓年轻化的市场。为此,笔者认为泥咕咕传承人可以借鉴《泥泥狗的传说》的创作方式,以泥咕咕为原型,创作一部以“泥咕咕技艺传承”为主题的定格动画短片,让泥咕咕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大众面前,让更多的年轻人熟知、喜爱泥咕咕。
薛翊君和储蕾芳在《“浚县泥咕咕”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承》一文中提出,泥咕咕传承人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新媒体方式创新传承泥咕咕,打造沉浸式泥咕咕数字体验馆,利用3D Mapping和Leap motion技术开发一系列针对年轻人兴趣培养的益智类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甚至是儿童不仅获得视觉上的感官冲击,而且获得触觉等感官的震撼
刘军亮在《销售方式的变迁对“泥咕咕”传承保护的影响》一文中表明,泥咕咕的传承人应改变销售方式,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随着人们对文化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泥咕咕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契机,其销售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庙会销售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店铺代理销售、顾客到传承人家中或者作坊购买、经销商代理外销、传承人外出参加展览或交流时制作销售等方式开始出现,但在互联网销售方式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空白。
综上所述,泥咕咕传承人应在制作前期奠定良好的泥咕咕发展基础,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促进传统民间艺术泥咕咕发展、壮大,使其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甚至走出国门。
四、泥咕咕传承现状与发展问题研究总结
通过以上对中国民间艺术泥咕咕传承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的梳理和归纳可知,已有一些学者对民间艺术泥咕咕的一系列传承问题进行了详尽的研究,针对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传承创新的变化、开拓更加年轻化的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学者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认为,一些学者提出的文化闭塞性是重要的一点,因为其容易使民间艺术难以很好地“走出去”,这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学者表示,阻碍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的因素虽多,但最根本的是工艺小族文化的局限。这一根深蒂固的文化习性,让外力难以对木版年画的发展产生太大的影响。这样的文化习性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
封闭与以自我为中心。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一直是独立发展的状态,后来演变成各家缺乏沟通与交流的局面。从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我国民间艺术浚县泥咕咕的传承人已经认识到泥咕咕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性发展,开始转变单一的传承方式,并有了危机意识,开始面向世界学习新的文化知识,更加关注年轻受众和互联网大环境,试图建立自己的品牌,形成系统化的产业。在泥咕咕开拓年轻化市场方面,传承人要加强与互联网的联系,利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网络平台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同时,泥咕咕传承人也可以借鉴定格动画《泥泥狗的传说》等,创作出以泥咕咕为主题的定格动画,借此延长泥咕咕的产业链,打造热门I(知识产权),解决泥咕咕的传承问题和相关传承人的经济问题。
笔者认为,对于上述研究,还有两个问题需要继续深入剖
(下转第60页)
57
屍血枚帝*1■兗
在梳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几处被先前学者遗漏的地方。首先是关于炕围画起源的问题,先前文章大都统一口径,把时间界定在宋元年间,但对于宋元年间的炕围画与今天的炕围画是否有所区别并未作出
详细的解释,对考古发现的墓室壁画也并未结合整座墓葬作详尽分析,因此,根据壁画断定起源年代的说法缺乏说服力。其次,关于中心炕围画空的题材更多地是从吉祥寓意角度分析,并未提及这些带有寓意的图案是否为当地特有,同类图案在其他生活用具中是否出现,这之间有什么联系。最后,对于炕围画的传承问题也并未提出一个令人欣喜的方案。现阶段,一些人认为炕围画要想继续发展,应舍去原先的实用价值,变成纯审美装饰。笔者则认为,炕围画最初是为了防止衣服、被褥被墙面蹭脏而出现的,今天人们也应从这个最初的观点 出发,赋予炕围画新的实用价值,使其焕发新生。
炕围画是伴随窑洞的土炕发展起来的,从前人们将其作为卧室标配,是家庭财富的体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炕围画的年代,很少有人将其视为一件艺术品。炕围画悄无声息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汲取着生活中的美好。如今,时代的更迭使炕围画濒临失传,对其的保护迫在眉睫。让炕围画在继承中创新,既赶上时代步伐,又不失其灵魂,这虽有较大难度,却不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笔者期待将来更多人可以更加关注重新充满朝气的炕围画。
参考文献:
谢晓兰.山西炕围画文化符号的意义解读M.文化与传播,(上接第57页)
析。一是具体实践问题。除了目前已经得到实际解决的问题,如传承单一性问题、品牌化问题、造型功能转变问题,相关传承人还应看到其改变带来的可喜的一面,收入的增长便是一个良好的表现。但
是,在开拓泥咕咕年轻化市场方面,具体的落实举措以及在落实时面临的问题都是未知的,泥咕咕的传承在今后具体的实际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基于此,泥咕咕传承人 可以打造沉浸式泥咕咕数字体验馆。沉浸式体验是当代一种新的艺术体验方式,多体现在戏剧表演、电影等艺术中,还包括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打造的字画沉浸式体验展。泥咕咕传承人应该顺应潮流,借鉴新的体验模式,将泥咕咕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打造沉浸式泥咕咕数字体验馆,改变单一、陈旧的宣传方式,创新浚县泥咕咕的传承方式,消除大众对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陌生感。这需要相关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以及各位传承人、专业人士等的共同努力,涉及的区域众多且复杂。二是技艺传承问题。王廷信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与传播》讲座上提出传承的核心是“技艺”,技艺是精髓,因为技艺往往可以解决民众生存的问题。但是在上述研究中,很少有学者涉及技艺问题,他们更多的是在泥咕咕如何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上展开探究。笔者认为,泥咕咕技艺和泥咕咕传承发展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技艺是基础,有了技艺,泥咕咕才能创造性、持续性地发展;同时,良好的发展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继承、学习泥咕咕技艺。
结语
笔者相信,在众多学者、专业人士以及泥咕咕技艺传承人的602017,6(5):58—61.
[1][4][1][8][12]史周盼.山西襄垣炕围画艺术研究[1].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8:11.
4.17]王欢.山西"炕围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4.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9.
4.15]张文举.襄垣炕围画:黄土地上的文化符号4.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7(2):58-59.
[9王云亭.精神的盛宴:长治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面观1.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341-342.
[10]李瑞.山西炕围画艺术的流变与传承艺术百家,2014,30(3):244-245.
11常晓君.原平炕围画艺术形式分析1].美术大观,2009(11): 60-61.
13]王立源.襄垣炕围画的构成形式与风格1.现代装饰(理论),2015 (2):178.
16]祖家伟.山西原平炕围画的传承与发展1.艺术科技,2019,32 (4):153.
18]李玫.炕围画的美学风格在手绘墙画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1.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6):129—132.
19]聂宁.非遗活态传承视域下山西炕围画对服饰设计的启示1.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6.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英国资本主义革命编辑王雨晴
努力下,泥咕咕及其他更多的传统民间艺术将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舞台。
参考文献:
偶氮二异庚腈1.7]薛翊君,储蕾芳."浚县泥咕咕”的数字化开发与传承1.设计,2019,32(8):124—125.
1]石鑫.河南传统泥塑在现代环境下生存状态的探究1.戏剧之家,2017(14):180.
1]张凯雷.河南浚县泥咕咕艺术产业化的创意发展研究1.艺术科技,2013,26(5):67.
[4]韩明.泥玩类传统工艺的传承与蜕变一以河南浚县杨玘屯泥咕咕艺术为例1.装饰,2017(11):39-43.
1]王皎.浚县泥咕咕的蜕变:从靠庙会到靠品牌一探析民间艺术中的"作坊智慧”1.中国艺术,2014(3):126-127.
1]吴艳.结合泥泥狗、泥咕咕的本土定格动画创作实践1.装饰,2014 (9):143-144.
[8]刘军亮.销售方式的变迁对"泥咕咕”传承保护的影响1.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8):159—160.
1]贾涛.工艺小族文化与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之困1.艺术百家,2016,32(3):189-193.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编辑王雨晴
>葫芦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6:0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46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传承   发展   问题   艺术   传统   文化   炕围   方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