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族政治的特征分析_周典恩

台湾研究㊃政治㊀2013年第5期
台湾族政治的特征分析
周典恩∗
聂绀弩刑事档案台湾的政治生态在从威权体制转型为政党政治过程中,党外势力与民进党为了与传统国民党争夺执政权,扩充其民意基础,强化省籍族间区隔乃至对立;国民党则因内部的派系斗争或外在的舆论压力也适时打起 族 牌,结果导致在台湾社会中省籍族问题,每到公职选举或政治敏感时期就会骤然凸显,成为影响政局发展的重要变数㊂台湾的族政治在党外势力和民进党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一些与世界上其他地区族政治显著不同的特征㊂
一㊁族分野具有浓厚的政治建构彩
台湾族政治的基础是外省人㊁闽南人㊁客家人和原住民等 四大族 的分野,以及他们之间所形成的省籍矛盾㊁闽客矛盾与原汉矛盾等 三对族矛盾 ㊂众所周知, 四大族 是民进党的 立法委员 林浊水和叶菊兰于1993年提出的㊂他们的 四大族 分类具有浓厚的政治建构彩,违背了民族学的理论原则㊂因为在民族学意义上,台湾只有 汉人 与 原住民 两大族㊂而如果按照更为具体的语言㊁宗教㊁民俗等文化特征进一步区分,则台湾的住民至少有20多个族,远不止 四大族 ㊂所以,无论从任何方面
来看,台湾的 四大族 都毫无民族学意涵㊂ 四大族 之说虽已被台湾民众广泛接受,但却改变不了其政治建构的本质㊂台湾学者对政治人物为一己之私,罔顾族内涵,杜撰 四大族 的做法也多有批评㊂例如,石之瑜认为将台湾住民粗略地划分为四个族是汉族沙文主义的表现,把福建闽南人与台湾闽南人分成不同的族,把广东客家人与台湾客家人分成不同的族,把满蒙回藏与汉人统称为外省人,都甚为不妥㊂[1]再如,
张麟征一针见血地指出, 四大族 是国民党统治时期 在野异议人士 提出的,有其政治目的㊂他们主张 台湾人不是中国人 ,创造台湾 新兴民族 的概念,以族动员的手段,争取本省的支持者,赢得不少选票㊂可以说,他们把省籍间的差异夸大为 族问题 ,目的在于获取政治利益㊂[2]
省籍矛盾㊁闽客矛盾与原汉矛盾等 三对族矛盾 的归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治建构与演绎的结果㊂既然在民族学意义上台湾只有汉人和原住民两个族,那么逻辑上合理的现象是台湾的族矛盾只有原汉矛盾,而不存在省籍矛盾和闽客矛盾㊂再者,若按照文化与体质的差异将台湾住民细分为20多个族,族矛盾显然也会相应地变得错综复杂,其数量远不止原汉矛盾㊁闽客矛盾和省籍矛盾等三对㊂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族矛盾在台湾社会中早已消弭,各个族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相处问题㊂只是每逢选举时,在政治人物与传播媒介的大肆渲染下,族矛盾才会突然显得严重起来,其建构与演绎彩不言而喻㊂总而言之,台湾 四大族 的分野完全偏离了民族学意义,表现出一种以特殊政治历史经验为核心的政治学意义上的体分化和体认同; 三对族矛盾 的构建则是为了争
夺政治资源而进行族动员的需要㊂
二㊁族动员以 民主化 为政治口号
大块金台湾的族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党外势力与民进党反对国民党的政治,是 台独 势力以推动 民主化 为幌子,谋求 独立建国 的政治㊂它的产生与台湾特殊的政治㊁经济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㊂台湾的社会经济在经过20世纪六㊁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后,到80年代初经济总量大幅提高,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类型基本上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商业社会㊂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物质生活的富裕,台湾民众开始渴望相应地提高其政治权益,加之受世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鼓舞,他们对大陆籍人士
∗作者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㊁博士㊁人类学系主任㊂
㊃53㊃
始终把持 中央 权力部门,台湾人只能在县市及其以下的地方政府与民意代表机构中任职的二元政治社会
结构越来越不满,要求结束国民党威权统治,实现民主体制的呼声日益高涨㊂20世纪70年代,由于世界政
治局势的巨变,国民党当局在 外交 上接连遭受重创,政权的合法性与正当性逐渐失去了国际支持㊂在内
外交困的情势下,蒋经国为了挽救前途渺茫的国民党政权,开始推行以提拔重用台湾地方精英和实施政权 本土化 为核心内容的 革新保台 措施㊂蒋经国的政治改良为长期被严厉压制的党外反对势力的抬头和扩张提供了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㊂他们或由海外潜回台湾,或由沉寂转为活跃,逐渐汇集成一股政治势力,
掀起向国民党威权统治挑战的 反对运动 浪潮㊂为了扩充自己的民意基础,吸纳选票,党外势力㊁民进党以
及后来形成的 泛绿 阵营都不遗余力地大打 悲情牌 和 族牌 ㊂每逢选举时,他们就唤醒并刻意强化 二㊃二八事件 的悲情回忆,指控国民党是 外来政权 ,维护外省人的利益,排挤和压迫本省人㊂他们宣称自己是台湾民众的代言人和台湾民主化运动的领导者,要带领台湾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实行民主政治,使台湾人实现 出头天 ㊁当家作主的政治诉愿㊂如果民众在公职选举中支持民进党及 泛绿 阵营,就是支持民主,就是 爱台 ;反之,如果支持国民党及 泛蓝 阵营,就是支持独裁,就是 卖台 ㊂民进党及 泛绿 阵营通过操弄省籍族议题和追求所谓的 民主政治 ,将台湾民众分割成 本省人㊁民主㊁爱台 与 外省人㊁独裁㊁卖台 的二元对立架构,非此即彼,从而达到台湾民意的政治
目的㊂其实,民进党及 泛绿 阵营的 民主政治 只是作为族动员的口号,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实现㊂因为凭借挑拨族矛盾,制造族仇恨来进行 民主化 ,不是倡导社会成员和谐相处,平等协商,而是鼓励一部分人以民主为旗号压迫另一部分人,结果必然加深社会的分裂和社会成员间的敌对情绪㊂[3]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满仇恨和恐惧的族社会中民主政治能够顺利成型㊂再者,就民进党上台后独断专行㊁打压异己㊁贪腐丛生的实际状况来看,他们所标榜的 民主 与 清廉 只不过是争取选票的政治口号,而非真正要为台湾民众谋取福祉与民主㊂一言以蔽之,在台湾族政治中,民进党及 泛绿 阵营鼓吹 民主化 ,与其说是对民主的 理性追求 ,不如说是为了获取其政治利益,而对台湾民众进行的 情感号召 ㊂
三㊁ 民族主义 与 国家认同 纠葛不清
台湾族政治的最大特征在于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纠葛在一起㊂台湾的闽南人与客家人多是清朝时
期从闽粤沿海移居而来,他们虽在语言㊁习俗上存在差异,但无疑同属华夏文明,认同中华民族㊂台湾原住
民不管直接来自南洋岛,还是华南大陆,都与中华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他们与中国西南地区的
壮侗语族共同以 澳泰先民 为祖先㊂即便台湾原住民的渊源不足以证明其与中华民族同根同祖,他们也因
人数甚少,再加上经过清朝时期与汉人长期同耕共处,早已大半或认同中华民族㊂日本殖民统治期间,高饶事件
尽管日本人采取各种愚民和奴化措施,想从根本上泯灭台湾人的中华民族意识和中华文化,使他们彻底日
环球纵横
本化,成为日本的 子民 和 皇民 ㊂但绝大多数台湾人并未被同化,他们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从未间
断㊂[4]台湾光复后,经过国民政府 去殖民化 措施的洗礼,台湾人对 中国 和 中华民族 的认同更加普遍和强烈㊂
20世纪80年代,蒋经国推行本土化政策,进行政治革新后,长期被国民党驱逐在海外的 台独 分子纷纷潜回台湾,他们的 台独 思想也随之在台湾开始蔓延㊂ 台独 思想的理论基石是 台湾民族主义 ㊂ 台独 大佬史明对所谓的 台湾民族 作如是诠释: 我们台湾人所赖以生存的台湾社会,是在于四百年来的移民与开拓,近代化与资本主义化,以及久年的殖民地解放斗争的这些历史过程里,从华南移住
过来的汉人开拓者与其后代成为主要的成员,并和原住民共同居住,而吸收它,同化它㊂结果,以台湾特有的 共同地缘 和殖民地被压迫的 共同命运 为主要因素,逐渐结成为单一㊁固有的统一共同体  民族,并且成员之间的共同意识也随之发生㊂就是说到了20世纪的今日,在于台湾岛内已经形成了和近代的民族概要吻合,但是和中国完全不相同的 台湾民族 ㊂ [5]有些极端 台独 者甚至试图从血缘上割断台湾人与中华民族的关系㊂他们宣称,台湾人先天地继承印尼㊁葡萄牙㊁西班牙㊁荷兰㊁福建㊁广东以及日本人的血统,是融合了原住民㊁汉㊁日㊁拉丁㊁条顿等民族血统所形成的新民族㊂[6]在他们的逻辑中,既然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 新兴民族 ,所以追求台湾 独立建国 并非数典忘祖,也无可厚非㊂
台湾民族主义 主要有 新台湾人主义 和 急独式民族主义 两种㊂前者为李登辉所倡导的 台湾生命共同体 ,其本质在于用现代的民族观来想象台湾人,企图以此来区隔中华民族,整合台湾内部的多元族㊃63㊃
,达到构建 台湾民族 ,为 独立建国 提供法理支持的政治目的㊂后者主张尽快更改 国号 ㊁ 国旗 ㊁ 国歌 ,强化使用 台语 ,提升台湾人的认同理念,形成对抗 中国民族主义 的 台湾民族主义 ㊂ 急独式民族主义 者认为,目前台湾住民虽然未完全凝聚成 台湾民族 ,但已发展成祸福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造成台湾民族沉沦的敌人,是外来的国民党政权㊂只有让国民党下台,台湾人才能恢复民族的光荣㊂[7]由是观之,两种 台湾民族主义 殊途同归,最终目的都是要使台湾脱离中国,成为一个 主权
独立的国家 ㊂ 台湾民族主义 的泛滥对台湾民众的 国家认同 产生深刻影响㊂民调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主张维持现状的台湾民众仍然是多数,但认同台湾为一个 国家 ,把台湾与大陆视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而认同 一个中国 ,主张两岸统一的人数比例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㊂[8] 台湾民族主义 与 国家认同 的纠葛不仅对的和平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而且造成台湾社会撕裂,经济停滞,民主畸形㊂
四㊁政治族化程度的高低与 台独 活动的强弱相吻合
就历史发展来看,台湾政治族化程度的高低与 台独 活动的强弱基本吻合,在某种意义上说,族政治是 台独 势力演绎的结果㊂
清朝时期,闽粤沿海地区的闽南人与客家人或因天灾人祸,无以为生;或因地狭人稠,劳力富余;或因作奸犯科,逃罪畏捕;或因追逐财富,投资营利接踵渡台寻求土地拓垦㊂他们通常以 缴纳番租 或 贴纳番饷 的形式向原住民贌耕土地㊂尽管原汉双方时而发生番租纠纷㊁侵垦霸耕㊁ 番害 等零星的小冲突,但现存的民间文书及官府档案证明和睦相处是原汉关系的主旋律㊂经过清朝二百余年与汉人移民的频繁交往,以及日本殖民时期的残酷压迫,殆至国民党败退台湾时,生活在平原地带的原住民早已消失,只剩少数散居在崇山峻岭中的原住民依然保留本民族的文化特征㊂故而,即便历史上汉原之间存在族矛盾也会因原住民的而基本消失㊂有清一代,台湾的闽南人与客家人因争夺土地
㊁水源等自然资源频繁发生大规模的分类械斗,给双方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闽客族历史积怨甚深㊂日本殖民时期,面对日本人的歧视和压迫,闽客族开始联合起来共同抗争,闽客情结也随之消融于 本岛人意识 之中㊂ 二㊃二八事件 以及国民政府迁台后所确立的不均等的二元政治社会结构造成外省人与本省人的隔阂,产生所谓的 省籍矛盾 ㊂不过,在国民党的威权统治下,人们被严禁在公共场合谈论省籍矛盾,社会也没有因省籍矛盾产生分裂与对立㊂总而言之,自国民党迁台至20世纪70年代末,台湾的族矛盾并不彰显,也没有对政治生态造成显著影响㊂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 民主化 与 本土化 浪潮的兴起,曾遭国民党长期压制的 台独 势力开始复兴,并迅速发展壮大㊂ 台独 势力为了攻击国民党,提升其民意支持度,谋求 独立建国 ,肆意歪曲和利用台湾的族问题㊂他们宣称自己是台湾人的利益捍卫者,是民主与清廉的化身;而国民党是外省人的代表,是独裁与贪腐的化身㊂外省人通过国民党政权来压迫和剥削台湾人,他们吃台湾米,喝台湾水却 出卖台湾 ㊂所以,台湾人只有团结起来,在选举中全力支持本省候选人,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建立 台湾共和国 ,才能自己当家作主㊂ 台独 势力炮制这套歪理邪说的目的在于挑拨族关系,制造对立情绪,进而从中渔利㊂他们一方面把自己与本省人㊁台湾利益㊁ 民主自决 糅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把国民党与外省人㊁外来压迫㊁专制独裁糅合在一起,并将两组水火不容地尖锐对立起来㊂这样,他们就把自己打扮成台湾本省人的代言人和民主政治的推动者,在 道德正义 上抢占制高点,同时将国民党与外省人捆绑在一起进行污名化㊂每逢政治选举时, 台独 势力不是批判攻击国
民党和外省人欺压台湾人,侵占台湾人财产,就是以叫嚣 台独 来刺激,反过来以紧张来攻击国民党是 中共同路人 ,外省人是要 联共卖台 ,或者两种手法交替使用,以此引诱本省籍选民仇恨大陆,反对或放弃支持国民党,从而达到吸纳选票的政治目的㊂[9]国民党迫于 台独 势力操弄族议题的压力,也开始打起 族牌 ,结果使得族问题被炒作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成为选举成败的关键因素,政治的族化现象越演愈烈㊂
概而言之,自20世纪80年代族议题被 台独 势力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后,台湾政治便开始出现族化现象,并且随着 台独 势力的壮大和 台独 活动的猖獗,政治族化程度不断提高,到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达到顶峰㊂不过,2008年国民党重新夺回政权, 台独 势力遭遇挫折,深感 急独 难以成功,开始有所收敛,族议题也随之在政治场域中有所淡化㊂故而,族问题在台湾社会中由 隐 变 显 ,政治族化程度的高低都与 台独 活动密切相关,政治的族化是 台独 势力推动的结果㊂
㊃73㊃
五㊁族政治的 民粹化
民粹化 是台湾族政治的重要特征㊂所谓民粹或民粹主义是相对于精英主义㊁专制主义而言㊂牛津字典对民粹主义的解释是 声称代表民众利益的一种政治㊂ 2000年版的柯林斯字典的解释是 一种基于精心预谋的诉诸民众利益或偏见的政治策略㊂ [10]民粹主义究其本质是一种政治策略,是政治
人物出于政治需要对平民大众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和动员,以便对他们实施高度集中的操纵和利用㊂民粹主义的产生与流行总是伴随着一种或数种政治危机,诸如政府缺乏足够的统治能力,不能有效对付来自国内与国外的压力;普遍的社会不公正和政治腐败,政府的合法性极大地流失,人们对政府的信任急剧下降;政府没有足够的权威推行既定的制度,某种程度的政治失控使公民缺乏必要的安全感,等等㊂[11]民粹主义强调对大众情绪和意愿的煽动和主导,而不管其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平民大众的长远利益,其活动形式通常表现为演讲㊁游行㊁抗议㊁罢工㊁静坐㊁绝食等社会政治运动㊂[12]
就民粹主义产生的条件㊁本质,以及活动形式来看,台湾的族政治完全符合其特征㊂20世纪70年代,国民党当局在 外交 上接连遭遇丧失联合国合法席位㊁与美日 断交 等重大挫败, 国际生存空间 大幅萎缩㊂与此同时,岛内反对势力迅速崛起,民众开始对国民党政权的 合法性 与 正当性 提出质疑,要求其取消 戒严 ,解除 党禁  报禁 ,结束独裁统治,实行民主政治的呼声此起彼伏㊂国民党政权合法性的流失㊁统治能力减弱,以及民众对国民党政权的极度不满为 民粹主义 产生创造了条件㊂党外势力挑拨族关系,制造族对立显然是一种政治策略㊂因为台湾住民有80%以上是本省人,若获得大部分本省人的铁杆支持,就能确保在选举中立于不败之地㊂况且,本省人对国民党政权所确立的二元政治社会结构早已愤懑不已,只要利用 省籍矛盾 ,勾起他们对外省人与国民党的仇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中渔利,达到操控民意,吸纳选票的政治目的㊂例如,在台湾选战中,闽南人聚集
的台南地区出现一个著名的口号 宁愿肚子扁扁,也要选阿扁 ,这便是族政治民粹化的有力注脚㊂据台湾学者统计,从1983年到1988年的五年间,台湾先后发生2894起政治抗议活动,涉及到的政治议题多达22种,除军人和公务员以外的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被卷入其中㊂[13]社会抗议运动的次数㊁种类及参与人数之多,无疑是族政治民粹化的结果㊂综上所述,在 台独 势力与民进党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中形成的族政治具有族分野有浓厚的政治建构彩,族动员以 民主化 为政治口号, 民族主义 与 国家认同 纠葛不清,政治族化程度的高低与 台独 活动的强弱相吻合,族政治的民粹化等五个显著特征㊂政治的族化不仅造成台湾社会的撕裂与动荡,而且严重危害了的和平发展㊂
注释:
[1]陈孔立:‘台湾政治的 省籍 族 本土化 研究模式“,‘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2期㊂
[2]张麟征:‘歧路上的台湾“,台湾海峡出版社2000年版,第327页㊂
[3]钮汉章:‘台湾地区政治发展与对外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第175页㊂
陈幼坚[4]鞠海涛:‘当代台湾民众 国家认同 透视“,‘台湾研究“2005年版,第3期㊂
[5]吴奋人:‘台海非是台海人不可“,载林佳龙主编:‘民族主义与“,台湾新自然主义股份
查文红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200页㊂
[6]黄昭堂:‘战后运动与台湾民族主义的发展“,施正锋编:‘台湾民族主义“,台湾前卫出版社1994年版,第200页㊂[7]王甫昌:‘台湾反对运动的共识动员:一九七九  一九八九年两次挑战高峰的比较“,‘台湾政治学刊“1996年第7期㊂[8]沈惠平:‘当代 台湾民族主义 浅析“,‘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第5期㊂
[9]‘ 台独 势力和民进党操作族斗争骗取选票“,‘隙望新闻周刊“2006年第3期㊂
[10]李玲:‘民进党选举中的族动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3页㊂
[11]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1期㊂
[12]冯云波㊁李绍鹏:‘台湾族政治分析“,‘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2期㊂
[13]陈建樾:‘走向民粹化的族政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台湾原住民运动与原住民政策研究“,‘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㊂
(责任编辑㊀毛仲伟)㊃83㊃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4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29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台湾   政治   族群   社会   台湾人   台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