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墙体和木构架)

古建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墙体和⽊构架)中国古建筑
从造型上看⼀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屋顶。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经》
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根据古建
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个部分。
⼀、下分——基础、台基、地⾯
⼆、中分——屋⾝
墙体、⽊构架、⽃栱
三、上分——屋顶
四、装饰装修
上篇介绍了古建筑的下分,本篇介绍古建筑中分——墙体和⽊构架。
古建筑中分概述
古建筑屋⾝由墙体、⽊构架、⽃栱(仅在⾼等级建筑中使⽤)等部分组成。屋⾝构造按照受⼒
⽅式有①梁柱造(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不承受屋顶重量);②承重墙构造(屋架落在
姜可BYJUNNEY墙体上,墙体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③混合构造(梁柱和墙体共同起承重作⽤,⼀般后檐为墙
承重构造,前檐为梁柱构造)。
红白歌会2016<古建筑墙体作⽤
(1)承载作⽤,主要应⽤于砖⽊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柱,屋架荷载
由前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
上。
(2)围护与分隔空间,主要应⽤于传统⽊构架结构的房屋中。房屋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或穿⽃式
⽊构架。外墙为围护结构。内墙为分隔结构,通常将室内或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形成“⼀堂
⼆内”的基本格局,也有少数建筑除了左右划分外,还进⾏前后划分,在建筑内部形成前堂后寝
的格局。
(3)防⽕作⽤,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坯、⽯等,其防⽕性能远⾼于⽊材,在古代城市建
筑中,尤其是沿着商业街道两侧,建筑相互毗邻建设,为了防⽌发⽣⽕灾后⽕势蔓延,常常将
相邻两幢建筑的边墙⾼出屋顶设置,形成防⽕⼭墙。另外在古代凡有藏书要求的建筑,也常常
采⽤砖⽯结构来替代⽊结构,也是利⽤了砖⽯结构良好的防⽕性能。还有⼀些⼤型的建筑,
如北京故宫,由于两侧的庑廊过长,在庑廊中部还设置了厚度达3⽶多的墙体专门⽤作防⽕墙。
(4)装饰作⽤,古建筑在墙体砌筑中有着严格的⼯艺要求,不同的墙⾯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
果。⼲摆墙墙⾯浑若天成,宛如⼀个整体,俗称“⼀块⽟⼉”。丝缝墙,灰⾯⽩缝,缝若细丝。还
有的墙⾯青砖描⿊缝,对⽐鲜明,常⽤于园林中的墙体。除此之外,古建筑墙⾯所⽤砖⽯具有
较好的雕刻性能,精美的砖⽯雕刻镶嵌于窗槛、廊⼼、墀头、博缝等部位,不但起到装饰美化
的作⽤,⽽且在赋予建筑⼈⽂内涵⽅⾯也发挥了积极作⽤。
(5)界定空间,古建筑墙体应⽤于室外,常常⽤来界定⽤地边界,如院墙、围墙、花栏墙等。(6)拦⼟作⽤,砖⽯砌体常应⽤于地形有⾼差变化之处,形成挡⼟墙,俗称驳岸。
(7)安全防御作⽤,古建筑墙体扩⼤建设可形成城墙、寨墙、长城等,是防御性构筑物的集中
体现,在古代战争中,起着重要的防御作⽤。
古建筑中分-墙体概述
古建筑墙体应⽤于城墙,单体建筑屋⾝,体建筑的院墙,地形有⾼差的边缘部位,构筑物与树⽊、花卉等外围保护范围等。
知识点1:古建筑墙体类型
需要清楚
古建筑墙体类型及命名
按照墙体在建筑中的位置划分有⼭墙、檐墙、槛墙、扇⾯墙(后⾦墙)、隔断墙等类型。
(1)⼭墙,它是位于建筑物两端位置的围护墙,因建筑的形式不同有不同的做法和名称,屋顶为硬
⼭称为硬⼭⼭墙,屋顶为悬⼭称为悬⼭⼭墙,依次类推还有庑殿与歇⼭⼭墙。在硬⼭建筑中若⼭墙伸出屋顶,当毗邻的建筑发⽣⽕灾时能有效地阻隔⽕势蔓延的,⼜称为封⽕⼭墙。
(2)檐墙,它是位于檐檩之下,柱与柱之间的围护墙。在后檐位置为后檐墙,在前檐位置为前檐墙。古建筑中前檐部位⼀般不设置前檐墙,多为槛墙与槅扇门窗。
(3)槛墙,位于建筑前檐或后檐位置,在槛窗踏板之下的墙体。
(4)扇⾯墙,⼜称⾦内扇⾯墙,主要指前后檐⽅向上、⾦柱之间的墙体。
(5)隔断墙,⼜称架⼭、夹⼭,砌于前后檐柱之间与⼭墙平⾏的内墙。
古建筑房屋中各类墙体
知识点2:古建筑墙体墙体的⽴⾯形式
需要清楚
高浓除砂器
墙体的不同表现形式
(1)平⾯形式,有:直墙、曲墙(罗圈墙)、⼋字墙、折线形墙。
(2)⽴⾯形式,有:云墙、花墙、迭落墙、爬⼭墙、罗汉墙。
(3)按照不同的功能与⽤途划分,有院墙、影壁、挡⼟墙与迎⽔墙、⼥⼉墙与护⾝墙、城墙、宇墙、夹壁墙、⾦刚墙等。
砖墙的砌筑类型及其⼯艺做法
墙体⽴⾯形式
知识点3:墙体砌筑类型的组合与使⽤
需要清楚
了解基本的砌筑类型的组合
各种砌筑类型的组合与使⽤
知识点4:墙体中砖的摆置、组砌⽅式
需要清楚
摆置⽅式不同,名称不同
(1)砖的摆置⽅式有卧砖,陡板砖,甃(zhòu)砖、线道砖、叠涩等⼏种。卧砖,砖⼤⾯朝上平放,长⾝⾯露明,是古建筑墙体砌筑中最常见的摆放⽅式;陡板砖,砖⽴放,陡板⾯露明,这种摆放⽅式多见于南⽅建筑与民居中;甃砖,砖⽴放,丁头⾯露明,多见于台阶、台明、南⽅建筑墙⾝、窗台等部分;线道砖,砖摆放时,从外⽪向内层层收进,多见于城墙;叠涩,砖摆放时,从⾥⽪向外层层挑出,使⽤不多,见于⽆量殿。
(2)北⽅官式古建筑砖墙的构造⽅式可以分为细砌墙⾯和糙砌墙⾯两种。细砌墙⾯由墙⾯和衬⾥两个部分组成,糙砌墙⾯则不分墙⾯和衬⾥。
(3)古建筑墙⾯常⽤的组砌⽅式有⼗字缝、⼀顺⼀丁式、三顺⼀丁式、五顺⼀丁、落落丁(全丁式)、多层⼀丁(多层顺砖,⼀层丁砖)。
(4)江南墙体组砌⽅式可分为实滚、花滚、空⽃三种。
细砌墙⾯构造
砖的摆置⽅式
古建筑青砖墙⾯常见的组砌⽅式
江南墙体组砌⽅式
知识点5:古建筑砖墙勾缝
需要清楚
墙⾯灰缝的形式
古建筑墙⾯灰缝有平缝、凸缝、凹缝三种形式。凸缝⼜称⿎缝,砖墙凸缝常做成圆线,⽯材砌体的⿎缝则有带⼦缝、荞麦棱、泥鳅背等形式。凹缝⼜称洼缝,⼜分为平凹、圆洼、⼋⼦缝。
(2)古建筑灰缝的⾊调处理有两种形式,⼀种采⽤相近处理⽅法,另⼀种采⽤对⽐的处理⽅法,如:青砖⿊缝,青砖⽩缝。
(3)墙⾯勾缝的⽅法,窄缝做法有:耕缝、打点缝⼦、划缝、弥缝。宽缝做法主要有串缝。糙砖砌筑灰缝较⼤,采⽤⽉⽩或⽩⿇⼑灰分两次将砖缝填平或使其稍洼,串轧光顺。假缝做法有:描缝、抹灰做缝。
古建筑墙⾯灰缝形式
古建筑中分-⼭墙构造
⼭墙是位于建筑物两端位置的围护墙体。唐宋时期,⼭墙多为⼟坯墙⾯,为了保护⼭墙不受风吹⾬淋,屋顶多为悬⼭、庑殿、歇⼭。明清以来,砖材在墙体中⼴泛应⽤,⼩式建筑的⼭墙变为以硬⼭为主。
知识点1:庑殿、歇⼭⼭墙构造
需要清楚
⼭墙砌筑范围和构造特征
(1)庑殿与歇⼭建筑⼭墙的砌筑范围:从台明上⽪⾄⼭⾯檐柱额枋下⽪。
(2)构造特征,墙体分为三段,分别为下碱、上⾝、签尖。
(3)构造做法,庑殿、歇⼭等级较⾼,⼭墙砌筑组合可以选择⼲摆到顶、⼲摆-丝缝组合、丝缝落地缝、⼲摆(丝缝)-淌⽩组合、⼲摆(丝缝)-糙砖抹红灰(黄灰)组合、琉璃-糙砖抹红灰组合等。
歇⼭⼭墙构造
知识点2:悬⼭建筑⼭墙构造
需要清楚
悬⼭建筑⼭墙有三种构造
(1)挡风板式⼭墙,墙体砌⾄两⼭梁柁底部,梁以上露明,⼭花、象眼处的空档⽤⽊板或陡砖封堵。
(2)五花⼭墙,墙体沿着排⼭柱、梁架、⽠柱砌成阶梯状。
韦氏测试(3)整体式⼭墙,墙体⼀直砌到椽⼦、望板下⾯。第第⼀、第⼆种构造做法与庑殿、歇⼭⼭墙相似,第三种做法与硬⼭建筑相似。
悬⼭⼭墙形式
知识点3:硬⼭⼭墙构造
需要了解
硬⼭⼭墙上⾝的主要形式
(1)硬⼭⼭墙外⽴⾯由下碱、上⾝、⼭尖、博缝四个部分组成。
金环银环
(2)外⽴⾯各部分⽐例权衡:下碱,⾼度为3/10檐柱⾼,采⽤本建筑最⾼等级做法,并常带有⽯活,如:⾓柱⽯、压⾯⽯、腰线⽯。另外在下碱柱根部位,应设置透风砖,以排除柱内潮⽓。
(3)上⾝,是从下碱(腰线⽯)上⽪⾄以挑檐(⽯)上⽪为界。上⾝应退花碱8~10mm,并采⽤⽐下碱低⼀个等级或相同的砌筑⽅法,硬⼭⼭墙上⾝形式主要有:整砖上⾝、抹灰上⾝和带墙⼼上⾝,带墙⼼的上⾝⼜分为撞头墙式、五进五出式、圈三套五式三种情况。
(4)⼭尖,有整砖或糙砖抹灰两种砌筑形式。整砖露明并采⽤三顺⼀丁砌法时,要求“座⼭丁”(在⼭尖对准正脊的位置应隔⼀层砌筑⼀块丁砖,称为座⼭丁)。
(5)砖博缝,砖博缝由拔檐和博缝两部分组成。
硬⼭建筑上⾝形式
⽅砖博缝与散装博缝
⽅砖博缝⼭尖形式
⽅砖博缝头形式
博缝分位
知识点4:硬⼭⼭墙内⽴⾯
需要清楚
廊⼼墙和室内墙⾯
(1)硬⼭⼭墙内⽴⾯由廊墙(廊⼼墙)和室内墙⾯组成。廊墙与廊⼼墙,硬⼭、悬⼭前出廊建筑中,位于檐柱与⾦柱之间的⼭墙称为廊墙,廊墙内表⾯部分若做成“落膛墙⼼”装饰的,称为廊⼼墙。
(2)廊墙形式有廊⼼墙式、素墙式和门洞式。
(3)廊⼼墙各部分组成,廊⼼墙是廊墙⾼等级的表现形式,由下碱、落膛墙⼼、穿插当、⼭花象眼四个部分组成。落膛墙⼼是廊⼼墙主要的装饰部分,由内⾄外依次为砖⼼、线枋⼦(⼩边框)、⼤边框、顶头⼩脊⼦。
廊墙的形式
廊⼼墙各部分名称
廊⼼墙⽅砖⼼图案样式
硬⼭⼭墙内⽴⾯
知识点5:硬⼭⼭墙端⾯——墀头
需要清楚
什么是踏跺,什么是礓䃰
(1)墀头是什么?南⽅称为垛头、腿⼦、马头,是指古建筑⼭墙两端檐柱以外的墙体做法。庑殿、歇⼭、悬⼭建筑中,⼭墙⽆墀头。硬⼭建筑中,若前后檐部屋顶向外出檐(即采⽤⽼檐出做法),则有墀头构造,反之则⽆。
(2)墀头构造,在明清官式做法中,墀头由下碱、上⾝、盘头梢⼦三部分组成。。
(2)墀头⽴⾯(看⾯)组成 墀头看⾯由下碱、上⾝(垫花活)、盘头三部分组成。在很多地⽅建筑中,也有墀头没有下碱和上⾝部分,只有盘头,⼜称为垛头。墀头下碱⾼度同⼭墙下碱,砌筑⽅法⼀般也与⼭墙相同。上⾝除了退花碱外,还要做出仰⾯升,⼀般为上⾝⾼度的
3/1000~5/1000。
(3)墀头下碱⾼度与⼭墙相同,⼀般为檐柱⾼度的3/10,砌筑⽅法也与⼭墙相同,如⼭墙下碱采⽤⼲摆砌筑,墀头也为⼲摆。此外,墀头下碱还可以采⽤⾓柱⽯和压⾯⽯进⾏加强。墀头正⾝厚度为⼭墙外包⾦另加墀头咬中的尺⼨(约1⼨),墀头下碱的外⼝从台明边缘向内退出⼀个⼩台阶尺⼨,⼤式不⼩于4⼨或6/10~8/10檐柱径,⼩式不⼩于2⼨或3/10~6/10檐柱径。墀头上⾝部位除了退花碱外,按照视觉要求,还应做出仰⾯升,⼀般取上⾝⾼度的3/1000~5/1000。
(4)盘头梢⼦是⽤砖逐层向前挑出形成,具体由挑檐、盘头、戗檐砖三个⼩的构造部分组成。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5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25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墙体   建筑   砌筑   构造   形式   部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