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名解和简答

1.骛泄:指泻下水粪相杂,青黑如鸭粪,小便清,脉沉迟。
2.阴结:便秘之一种,由于阴寒内结或阳虚阴凝传送无力者。
3.历节风:风寒湿邪,侵入经脉,流注关节所致。症见关节肿胀,游走不定,疼痛剧烈,不能屈伸。
4.时行感冒:感受时行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并可引起广泛流行的感冒。
5.痴呆:多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或举动不经,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
6.蜘蛛蛊:喻腹大肢细,形如蜘蛛的臌胀。
7.黄汗:汗出黄,染衣着者称黄汗,多由湿热内蕴所致。
8.真心痛:指心痛剧烈,“手足青至节”,可“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胸痹重症。
9.提壶揭盖法:据“上窍通下窍自通”的理论,用开提肺气,取嚏,探吐等法通调水道,以利小便之法。
10.夙根:指旧有的病根。以哮证为例,伏痰为其夙根。
11.脏躁: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所伤而起病。症见精神恍惚,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不发时可如常人。
12.真头痛:为头痛中的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
13.滞下:即痢疾,就排便阻滞不畅而言。
普朗克常数14.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15.肾着:腰痛的一种,由寒湿伤及腰肾而致。
16.洁净府:“净府”指膀胱,即利小便之意。
17.葡萄疫:即紫斑,血证的一种,血溢于肌肤之间,皮肤见青紫斑点,若葡萄而得名。
深圳万科温馨家园
18.单腹胀:即臌胀。乃“肢体无恙,胀唯在腹。”
19.脾约:便秘的一种,由胃热过盛,脾阴不足,胃强脾弱,脾之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肠液干燥所致大便干燥,便秘不下的病症。
20.梅核气:指咽中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病症,多由肝郁气滞痰凝导致。
21.关格:以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临床特征的危重病症。
22.肠澼:指痢疾。肠中积滞,排出时澼澼有声,故名。
23.痛痹:又称“寒痹”痹证以寒邪偏盛,表现为关节疼痛,部位固定。
麦大成
24.风痱:指手足萎废不用,又称“痱”“痱风”“中风痱”
25.影袋:瘿块肿大,如囊似袋,故名。又称瘿囊,瘿瘤
26.虐母:指疟久而在
胁下结有块者
27.薄厥:由暴怒而致气血并逆使人昏厥
28.大瘕泄:多指痢疾而言,部分指似痢之泄泻
29.飱泄:泄下完谷不化。脾胃气虚阳弱,或内伤七情,或风寒,湿,热诸邪客犯胃皆可导致
30.疳黄:
31.九种心痛:
32.呷嗽:指哮证,其发病时咳嗽气急痰鸣,呷呀有声得名
33.不得卧:
34.痃癖:
35.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36.胆黄:由胆气败而胆汁外泄所致的黄疸
37.骨蒸:形容发热如从骨髓蒸发而出
38.开鬼门:鬼门即汗孔,即发汗之意
39.滞下:即痢疾,就排便阻滞不畅而言
40.灯笼病:是“身外凉,心里热”之病,常示内有淤血
41.战汗:急性热病过程中,突然恶寒战栗,继而全身汗出,为邪正交争之象债券融资
42.积聚:
43.噤口痢:指痢疾伴有不能食,或呕不止者
44.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场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1.何谓“逆流挽舟法”,其适应证和代表方剂是什么?
“逆流挽舟法”乃通过疏解表邪,使由表而入里的风寒暑湿之邪再从表出,前人所谓邪从外入者还需从外而出,犹如逆流中挽船上行之意。适用于湿热痢初起兼有表证,除有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脓血,赤白相夹,兼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等表证。代表方为荆防败毒散(或人参败毒散),疏表除湿,寓散于通,使表解里滞亦除。但本方药多辛燥,里热已盛者,不可使用。
2.黄疸的辩证原则和大法是什么?
辩证原则: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为主,表现为黄鲜明如橘,甚则黄如金,或伴身热,口干苦,尿黄赤,舌苔黄腻,脉玄数。阴黄以寒湿为主,表现为黄晦暗如烟熏,或伴腹胀,便溏,尿淡黄,苔腻,脉濡。
大法:主要是化湿邪,利小便。属湿热者清热化湿,佐以通利腑气。属寒湿者温中化湿。如为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又当清热解毒,凉营开窍。
3.淋证的主要病机是什么?六淋的主症和病机有何不同?
主要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淋证可分为热淋,石淋,膏淋,血淋,劳淋,气淋等。热淋:以小便灼热刺痛为特征,主要病机为热结膀胱,气化不利。石淋:主症为尿中有细小沙石排出,病机为热熬津液,日久聚沙成石。膏淋:主症是小便浑浊如米泔米,尿道热涩疼痛,病机有实有虚,实者为湿热阻肾,分清泌浊失司,清浊相混;虚者为脾肾两虚,不能固摄,精微脂液下泄。血淋:主症为尿血而涩痛,病机湿热內盛,或阴虚火旺,灼伤血络,以及气虚阳衰,统摄失常
金雪松,血不归经之异。劳淋:主症小便淋沥不已,遇劳即发,病机为脾肾气虚,膀胱气化无权。气淋:主症少腹胀满较为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有余沥,因肝气郁结,膀胱气化不利者属实;中气下陷,膀胱气化无权者属虚。
4.腹痛寒邪内阻证和中虚脏寒证如何辨证施治?
寒邪内阻证的主症:腹痛急暴拘急,得温痛减,遇冷更甚,伴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
正常或秘结,舌淡,苔白腻,脉沉紧。治宜散寒温里,理气止痛。以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为主方,常用药有高良姜,干姜,紫苏,乌药,香附,陈皮等。
中虚脏寒证的主症:腹痛绵绵喜按,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胃纳不佳,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以小建中汤为主方,常用药有桂枝,干姜,附子,饴糖,芍药,甘草,大枣。
5.臌胀使用峻下逐水剂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臌胀患者病程较短,正气尚未过度消耗,而腹胀殊甚。腹水不退,尿少便秘,脉实有力者,可遵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满者,泻之于内”的原则,酌情使用逐水之法,以缓其苦急,主要适用于水热蕴结和水湿困脾证。
热传导方程注意事项:①中病即止:在使用过程中,药物剂量不可过大,攻逐时间不可过久,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以免损伤脾胃,引起昏迷,出血之变。②严密观察:服药时必须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药后反应,加强调护。一旦发现有严重呕吐,腹痛,腹泻者,即应停药,并做相应处理。③明确禁忌症:臌胀日久,正虚体弱;或发热,黄疸日渐加深;或有消化道溃疡,曾并发消化道出血,或见出血倾向者,均不宜使用。④祛邪与扶正药物的配合:临证还可根据病情采用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等方法,扶助正气,调理脾胃,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
6.何为四饮?试述悬饮邪犯胸肺证的症状,病机,治法与代表方。
所谓四饮是痰饮,悬饮,溢饮,支饮。悬饮之邪犯胸肺证,症状表现为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而热不解,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心下痞痛,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玄数,其病机是痰热蕴肺,枢机不利,治法为和解宣利,代表方用柴枳半夏汤加减。
7.什么叫提壶揭盖法?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提壶揭盖法就是通过开提肺气,升举中气,而使下焦之气通利的方法,主要用于癃闭小便不通,特别是肺热气壅或肝郁气滞所导致的小便不通。其理论依据是“上窍通则下窍自通”,是取类比象于提壶倒水时须揭其盖
方能倒出的现象。因开提肺气有助于恢复肺的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而升举中气有助于膀胱的气化,从而达到通利小便的目的。提壶揭盖法具体包括:①取嚏法。②探吐法。③开提肺气的药物:桔梗,紫苑,升麻,杏仁等。
8.试述胸痹的辩证要点和原则。
胸痹的辩证首先应掌握虚实,分清标本。标实应区别阴寒,痰浊,血瘀的不同。阴寒者,胸痛较剧,
胸痛彻背,受寒则甚,胸中有冷感,恶寒肢冷,苔白腻或滑,脉沉迟;痰浊者,胸闷如窒而痛,恶心或痰多粘腻白,苔浊腻,脉濡缓;血瘀者,胸痛加刺,或呈绞痛,固定不移,唇紫舌暗,脉细涩或结代。本虚应区别阴虚与阳虚的不同。阴虚者,胸闷且痛,心悸盗汗,腰酸膝软,耳鸣头昏,舌红,脉细数或细涩;阳虚者,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畏寒肢冷,面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原则:先治其标,后顾其本。先从祛邪入手,然后再予扶正。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祛邪治标常以活血化瘀,泄浊豁痰为主,扶正固本常用温阳补气,益气养阴,滋阴益肾等法。
9.黄疸,癥积,臌胀有何区别联系?
区别:黄疸因湿困脾运,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导致身黄,目黄,小便黄;癥积因肝脾失调,气滞淤血而表现为腹内结块,固定不移,或痛或胀;臌胀病机为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本虚标实,以腹部胀大如鼓为特征。
联系:黄疸迁延日久,肝脾失调,气滞血瘀可发展为癥积,进一步还可发展为臌胀;癥积可以并见黄疸,可发展为臌胀;臌胀可以并见黄疸,癥积。
10.如何理解“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临床意义?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指痰饮当以温化为主。因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则行,故有“离照当空,则阴霾自散”的比喻。具体而言,还当分别标本缓急,根据表里虚实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理,水饮壅盛者祛饮治标,阳微气虚者温阳治本。在表者宜温散发汗,在里者宜温化利水,正虚者宜补,邪实者当攻,如属邪实正虚,治当消补兼施,饮热相杂者又当温凉并用。
11.如何鉴别内伤发热和外感发热?
内伤发热和外感发热的鉴别应从其病因,发病特点,发热特征,恶寒情况及兼症几个方面加以鉴别。内伤发热多因体虚,饮食,情志,劳倦等内因引起,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发热以低热为主,或仅自觉发热,或感手足心热,其热时作时止,发无定时,多无恶寒,或虽感怯冷但得衣被则减,常伴头昏,神倦,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虚象。外感发热主要是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致,起病急,病程
短,发热以高热为主,外邪不除,其热不退,常伴恶寒,其寒得衣被而不减,可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
12.辨别感冒风寒和风热证的要点是什么?其病理变化有何不同?
主要根据恶寒和发热两者的轻重,有汗无汗,汗之多少,结合舌苔,脉象进行辨别。如恶寒重,发热
轻,无汗,舌苔白润,脉浮紧的是表寒证;如恶寒轻,或恶风,发热重,有汗不多,舌苔薄白而干或薄黄,舌尖红,脉浮数者是表热证。
表寒证的病理变化:风寒束表,肺卫失宣,卫阳被郁,肌表皮毛闭塞。
风热证的病理变化:风热犯表,肺卫失和,营卫不和,皮毛疏泄不畅。
13.痢疾与泄泻如何鉴别?
痢疾与泄泻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泻,痢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互相转化,一般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病情减轻。
14.淋证的治法,古有忌汗,忌补之说,你的看法如何?
①淋证的治法,古有忌汗,忌补之说,按之临床实际,未必都是如此。②淋证往往有畏寒发热,此并非外邪袭表,而是湿热熏蒸,邪正相搏所致,发汗解表,自非所宜。因淋证多属膀胱有热,阴液常感不足,而辛散发表,用之不当,不仅不能退热,反有劫伤营阴之弊。③若淋证确由外感诱发,或淋证新感外邪,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者,乃可适当配合运用辛凉解表发汗之剂。因淋
证为膀胱有热阴液不足,即使新感寒邪,亦容易化热,故在需要解表时,应当避免辛温之品。④至于淋证忌补之说,是指热实之证而言。诸如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自当运用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等法治之不必有所禁忌。
15.真心痛危候具有哪些临床表现?
胸痹久发,正气愈衰,邪气益盛,可致阴寒痰瘀闭塞心脉,阳气虚衰欲脱而见真心痛危候。此时可见心胸剧痛,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细,结代,甚则气息微弱,冷汗淋漓,神昧不清,常可危及生命。
16.如何根据经络循行辨别头痛的发病部位?如何选用适当的引经药?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头痛之部位亦不同。大抵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临床头痛,除根据辨证论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44: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13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热   病机   膀胱   头痛   疼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