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对穴解析

临床常用对穴解析
针灸临床中,辨证、选穴配穴、手法是取得疗效的三个重要环节。在系统学习经络理论后,如何在实践中选择适宜的腧穴,灵活配合,对提高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床中,常常选用两个穴位组成一组对穴,针对一类症候结构配伍其他腧穴灵活运用,收到较好效果。还可以在前后对照主症的变化,检验辨证的准确与否。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
一、对穴的涵义
对穴是根据中医的经络气化理论及腧穴特性,在应用古代经验穴组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针对某一类疾病的病机有较好的调整、作用的穴组,临床检验确有效验。通常两个穴位为一组。
对穴是一个新的腧穴配伍概念,研究对穴并在临床不断加以总结,可使我们更加深入认识腧穴特性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二、临床常用对穴
(一)调整脏腑气血王朝云
1大陵、尺泽
功效:清泻心包、肺、胃郁热。
主治咽干、口鼻干燥、音哑、胸痛、口苦,甚则鼻舌生疮、便秘、溲赤、咳吐浓痰等症。
穴性分析:大陵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输土穴,具有清泻心包热邪的特殊作用。《针灸聚英》记载:主治喉痹、口干、胸胁痛。《循经考穴编》记载:主治心胸疼痛、两胁攻注。《针灸学》记载:主治心肌炎、胃炎、扁桃体炎、失眠、肋间神经痛。
尺泽为手太阴肺经的合(水)穴,有清热润肺的作用。《针灸聚英》记载:主治喉痹、口舌干、咳嗽唾涎、心痛、肺胀膨膨缺盆中痛,心烦闷乱。《针灸学》记载:主治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咯血、咽喉肿痛。
两穴的主治部位都是咽喉、肺、胃、胸,其症状性质都是热证、实证,配合应用加强了清热泻火的作用。
2太渊、太白
功效:健脾补肺。
pc3主治:由于肺脾两虚、肺气不降、肺气不运而出现的气短、喘息、面肿、胀满、乏力纳少、二便不利(或遗溺不控)等症状。
穴性分析:太渊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输土穴、脉会,有补肺益气的作用。《针灸聚英》记载:主治喘不得息、卒遗矢无度。《循经考穴编》记载:头风面肿痛。《针灸学》记载:哮喘、。
太白为足太阴脾经的原穴、输土穴,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针灸聚英》记载:主治腹胀食不化、呕吐、泄泻、大便难、膝股酸、转筋、身重。《循经考穴编》记载:胸腹胀、脚气。
两穴配合,对肺脾两虚的纳少、乏力、腹胀、中满等症可以起到培补的作用。
3通里、照海
功效:交通心肾。
主治:由于肾水不足、心火不降而出现的失眠、舌强语涩,甚至心神浮越、呆痴、烦躁不宁等症。
穴性分析:通里为手少阴心经的络穴,可泻外腑之有余,补本经之不足,能调整心经之虚实。《针灸聚英》记载:主治懊??、暴喑不言、喉闭少气。《针灸学》记载:主治怔忡、少气遗溺、心悸、心痛、心动过缓、神经衰弱、癔病性失语、精神分裂症。
照海属足少阴肾经,为阴跷脉的起点,具有疏通少阴、引心火下行的作用。《针灸聚英》记载:主治咽干、心悲不乐、四肢懈惰、嗜卧。《循经考穴编》记载:主治溺难、女子淋沥、月水不调。《针灸学》记载:主治咽干、喉炎、扁桃体炎、神经衰弱、癔病。
临床应视心经之虚实而施补泻。照海常用补法,有较好的安神、宁志、清心益肾的作用。
4太溪、太冲
功效:固元、平肝息风。
主治:上实下虚证,肾虚、肝阳上扰出现的眩晕、失眠、耳鸣、遗精、上逆呕吐等。
穴性分析:太溪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输土穴,有滋阴润燥、补肾固元的作用。《针灸聚英》记载:主治足寒至节、喘息呕吐、默默嗜卧、大便难、瘦瘠。《循经考穴编》记载:主治肾家虚冷、阳痿不起,或肾家邪实。《针灸学》记载:主治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牙痛、耳鸣、神经衰弱。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输土穴,有平肝息风、活血通络的作用。《针灸聚英》记载:主治胸胁支满、大便难、小便不利、呕逆。《循经考穴编》记载:主治行步艰难、脚软无力、两丸骞缩、五指拘挛。《针灸学》记载:主治头晕、眩晕、高血压、失眠、肝炎、乳腺炎、月经不调、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酸痛。
两穴配伍,补太溪、泻太冲,用于虚性头晕、眩晕呕吐等症,有明显的降逆、安神、培补下元的作用。
5神门、三阴交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主治:由于心脾不足、血不养心而出现的心悸、怔忡,神不守舍而出现的失眠、多梦等症。
穴性分析:神门为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输土穴,有安神、宁心的作用。《针灸聚英》记载:主治狂悲笑、心性痴呆、健忘心烦。《针灸学》记载:主治神经衰弱、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脏病。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三阴经的交会穴,有健脾化湿、疏肝补肾的作用。《针灸聚英》记载:主治脾胃虚弱、经脉虚耗不行。《针灸学》记载:主治神经衰弱、腹胀腹痛、湿疹。
两穴配伍具有明显的养血安神的效果,是临床心脾不足所致失眠、心悸的基本方。
6亿万未婚夫内关、蠡沟
功效:疏散厥阴郁热。
主治:月经不调、精神疲劳,缺乏运动引起的疾病(热象少)。
穴性分析: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甲乙经》记载:主治心澹澹而善惊恐。《备急千金要方》记载:主治心中暴痛,虚则心烦。《针灸大成》记载:主治手中风热,失志,心痛,目赤,支满肘挛;实则心暴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
蠡沟为足厥阴肝经的络穴。
同名经络穴相配,可以疏通厥阴之络的气血,通过络脉系统将厥阴瘀滞与邪气转输至相表里的少阳经。因此针对厥阴瘀滞所致的病症效好,如精神疲劳、虚烦、萎靡不振等厥阴失畅之疾。
7大陵、行间
功效:清化厥阴之热。
主治:月经不调、经前综合征等伴有烦躁和热象者,更年期综合征、失眠、血管紧张性头痛、小儿多动症、焦虑烦躁等疾患。
穴性分析:大陵为手厥阴心包经原穴、输土穴,为火经子穴。行间为足厥阴肝经荥穴,为
木经子穴。两穴配合擅长清解厥阴之热,具有很强的清热、行气、化瘀的作用,可用于厥阴郁热的各种病症。
内关、蠡沟与大陵、行间两组腧穴虽都为厥阴经配穴,但内关、蠡沟偏于对气机的调整,解郁疏通;大陵、行间则偏于清热。临证需详察病机,与病症病机契合方能取得良效。
8血海、曲池
功效:养血化瘀、行血活血、调和营血。
银河宽频主治:营血不和所致的皮肤疾患。
穴性分析: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以清泄大肠风热,清热救燥,使肺气宣降通畅,具有调和营血的功效。《马丹阳十二穴歌》记载:主治偏风手不收,遍身风癣癞。《百症赋》记载:发热仗少冲曲池之津。
血海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功能清血热,散风祛湿,调经止血。善治因营血有热而致的皮肤瘙痒、湿疹、隐疹、荨麻疹。
两穴配合对于营血不和而致的皮肤疾患效好。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3:3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11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记载   主治   作用   腧穴   针灸学   失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