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白散方的寒实结胸

《伤寒悬解》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白散方的寒实结胸布老虎青春文学
太阳风寒五苓散证三章 
太阳表证未解,而里有水气,小青龙、五苓散,皆解表泻水之剂。而小青龙之表药则用麻黄,五苓散之表药则用桂枝,其里水则同,而表证之风寒则异也。小青龙但用麻黄发汗以泻水,其于大便微利者方用芫花,小便不利者方用茯苓,五苓散则兼用二苓,泽泻泻水以发汗。以风家内热,燥渴甚于伤寒,是以燥胜其湿,则火亦偏旺,湿胜其燥,则水亦偏多。其传阳明而用白虎,燥盛者也,其传太阴而用五苓,湿盛者也。伤寒多传太阴,病水者固众,中风多传阳明,病水者亦繁,此燥证之所以少而湿证之所以多也(温疫水证最多,亦以饮冷不消故也)。
太阳四十一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1 中风,发热六七日,经尽不解,而且烦渴思饮,是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
三星e878
曰水逆,宜五令散,利尿泄湿,以治里渴,汗出湿泻,表也自解。
2 中风,发热六七日,而表证不解,里证也渴,水逆之渴,是为何理?水逆之渴者区别伤寒之燥渴也。白虎汤之燥渴,此渴而能饮;五苓散之湿渴,此渴欲饮而不能饮。湿为本气之虚,不为外邪之伤,湿盛火逆,肺津枯燥,故见渴饮之里证;湿盛胃逆,相火升炎,则见内烦;木气下陷,不能疏泄,则水不下利,先饮之水停留不消,则后饮之水不能容受,故两水莫容,自当吐而上逆,故为水逆。水逆者,水不下利,上逆而吐也,五苓散,利尿泻湿,双解表里证也。故《金匮》卷十,水气二十一,发汗与利小便为泻湿两大法也。五苓散,泻湿之剂也,利尿以泻停水,发汗以泻经络之湿也;湿气渗泄,营风外达,故能双解表里证也。
xiazhai故本条中风六七日不解者,此是因湿而不解也。因湿而火逆内烦也,因湿火升则渴,因湿停水则吐也。水不下利而内停,火升作渴,水入必吐也,湿气不泄,表里俱不能解。
3 湿为本气之虚,不为外邪中人,此为一定之理。水寒则土湿,水寒土湿,木气失根,则郁陷生风,风泄卫气,是以表虚,卫虚不护,则易伤寒,此即是卫恶风之理。皮毛窍开,微寒即可伤闭,而病中风,因有本气之湿,则六七日不解。五苓散之桂枝,内能疏木
通经,外能通经解肌,二苓,泽泻行水而泻湿,湿泻风调,营卫自和。此是因“湿”故表里证。
4 有“水逆”反多饮暖水者,是助汗出者,此为泻经络中之湿义。
太阳四十二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1 伤寒表闭,汗解之后,阳虚湿动,胃气不降,君相之火浮升,故作燥渴。其渴在上热,因中虚之湿,故此为湿渴,而用五苓散,泻湿息风止汗,降胃而止渴。不渴者,用茯苓甘草汤,泻湿息风,以止汗出也。
2 外感发汗,汗出表解,此为正治。但本气有虚实,汗出能亡津内燥,汗出也能亡阳内湿。故有亡津之燥渴,白虎加人参是也。也有亡阳之湿湿,即本条五苓散证。后学《金匮》杂病消渴篇则知。
唱好自己的那首歌3 本条的茯苓甘草汤,湿郁其风,风泄皮毛,则见表虚汗出。可以对比《金匮》湿病九,
汗出恶风的防己黄芪汤。俱是表虚,俱因湿生风,风泄皮毛而汗出不止也,故表虚恶风。本条是外感之来路,里气偏湿,风泄卫阳而表虚也。(有言汗出为表虚,此论为对,但用荆防颗粒或者玉屏风散,此或为不妥,观防己黄芪汤条中也有论。)
太阳 四十三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灌之,其热被却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方在太阳一百十七(方【53】)。白散亦可服。
1 病在阳,应以汗解者,此是本有内湿,五苓散证,湿盛格阳,经阳外泄,而生外热。外热则窍开而汗出不止,应以汗解之,使里水化汗而外泄,病可立愈。反以冷水灌之,此是用凉水物理降温除热之义。皮肤得冷,毛孔关闭,郁格之阳,不得外泄,于是冲突皮肤,肉上如粟而凝起,经热内蒸,烦热作渴,意欲饮水,而停水在内,渴不能饮之义,仍是渴不欲饮,服文蛤散,利水而泻湿也,水湿下泄则经阳内藏而不外蒸。如不差者,则是水旺湿多,文蛤散不能胜任,仍与五苓散,利小便而泻水,水湿下泄,则不郁格,经阳内藏,肉上之粟自解。
水性润滑剂寒实结胸,无热证者,小陷胸汤主之,白散也主之。此是没有外感表热,也没有误下而表热内陷之义。本条之表热,是湿盛郁格,经阳失藏之热,而非外感之发热,也非误治。假设外感发热误下,经热内陷胸膈,而病热实结胸。此非外感,也非误下,所以是寒实结胸(寒实结胸,与黄师注解)。
2 重复一遍;无外感表热而内壅,也非表病误下而内陷,所以为寒实结胸,此热者指外感之经热,没有外感之经热内陷胸膈,即为寒实结胸。用黄连者,是清心火不降之热,而非外感经热之内陷。所谓此病在阳而发热者,是湿盛格阳之热,阳气失藏之热,而非外感风寒之热,所以用冷水浇灌,只会结胸,但不会经热内陷,所以此为寒实结胸。表闭肺气不能外达,胃气上逆,浊阴不降,所以结胸。
小陷胸汤,黄连清心火之逆热,瓜蒌泻胸膈之痰涎,半夏降胃逆而开结也。胸膈结胸,白散也可泻之,桔梗、贝母清降其虚热,巴豆破其胸膈痰涎之结塞,令其涌泄而去。痰涎结胸,胸膈壅塞,必有痰涎咳喘之证也。备注;巴豆泄力大,一枚可泄多次。
3 在农村立秋当天,不能下河洗澡,否则皮肤会起水麻子,发热身痒等。此与冷水浇人而肉上起粟是一理,只是人无内湿,只在皮毛也。立秋当天,水会变凉,而人在夏热,仍
排水沟然毛孔张开,故水凉闭之,营卫不出,则肉上起栗。
4  太阳病,阴阳之分途,病风寒之不同;又有燥之白虎对比湿之五苓;双感之实大青龙对比双感之虚桂麻各半证,太阳坏入阳明,又有坏入太阴。本条不是外感,但接近外感之理。身热而伤冷水,即是也为外感,表则五苓,里则泻胸。本条属于杂病,因湿而生杂病。太阳篇越往后学越复杂,有杂证相连,又有误治救逆,懂太阳则知六经,善治者治其皮毛,知皮毛则知六经,知中医则知与西医之别。
备;观麻黄汤医案6,李某,清晨6时许,起床长跑1500米以后,全身大汗淋漓,回家后立即冲凉,约20分钟后,突感身痒,上身及腰部遍起风疹块,其白,突出皮表,时搔时起,连成一片,形成猪皮状,全身遍起白荨麻疹,此是麻黄汤证。区别于五苓证,故知此病在阳者,是本有湿,湿盛外格也。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3:54: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xueshu/5211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外感   结胸   不能   发汗   发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